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1)

反手快拉一般在日常训练当中练的比较多,在比赛当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很少,比赛当中以反手的快撕为主。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2)

反手快拉技术的日常训练一般是对面反手防守,我方连续的用反手进行快拉,它可以很好的提高我们手上的控制能力,加强我们的稳定性。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3)

连续进攻的时候,你需要对球的弧线、落点进行很好的掌控,好的还原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4)

反手连续快拉有两种动作结构,一种是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以转腰的方式进行拉球。和正手的发力方式有点像,它的动作幅度稍大。好处是腰部转动比较充分,缺点是到正手很难转换,右脚在前转换到正手需要一个转换步伐的调整,会影响动作的衔接。现代乒乓球技术这种拉球方式几乎很少见了。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5)

反手连续快拉第二种动作结构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有点像拧腰,就我们前面讲的反手拨球的发力方式,拧腰部幅度很小,用我们腰腹的力量,收腹展腹进行发力,这种还原性更快,而且正反手衔接也会更快。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6)

也许有人就会质疑:第二种方式是不是拉过去的球质量不高?

其实并不是,就中近台而言,这种腰腹的发力,这种拧腰的发力方式,其实它的质量不会比转腰发力的质量低。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7)

比较有代表性的刘诗雯,她的近台都是收腹拧腰这种小动作。在发力的时候腰部腰髋向前拧,动作幅度非常小,手臂的动作幅度也很小,但是质量特别高,速度特别快,这可以说是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与进化。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8)

随着个人能力个人素质提高,在中近台小动作出来的爆发力,爆发力好的情况下,质量反而会更高。在比赛当中主动性会更好,因为在近台主要是以摆速为主,动作幅度大了根本来不及还原。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9)

那是不是说第一种拉球方式就被淘汰了?没有学习的价值?在接发球阶段,对方发球出台,我们要拉起来的时候,第一种发力方式会更好。它的引拍可以向下引拍得更多,整个发力也会更充分一些。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10)

在中远台对拉相持阶段,第一种的发力方式也会更好,因为它的动作幅度大,能够制造更强烈的向上前方的发力,这样才能保证球更好地上台。

正手快拉的特点作用(反手快拉竟有两种动作结构)(11)

乒乓网刘宝生整理

点我观看视频版教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