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其中一则的感悟(论语解析18)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十则其中一则的感悟?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十则其中一则的感悟(论语解析18)

论语十则其中一则的感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朱熹: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仁不可胜用矣。非礼者,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辞。是人心之所以为主,而胜私复礼之机也。

钱穆:顏渊问仁如何般求?先生說:“約束我自己來践行礼,那就是仁了。只要一天能这样,便見天下尽归入我心之仁了。为仁完全由自己,那在外人呀!”顏渊說:“请问详细的节目。”先生说:“凡属非礼的便不看,凡属非礼的便不听,凡属非礼的便不说,凡属非礼的便不行。”顏渊說:“回姿质虽钝,请照先生這番話切实努力吧!”

如果连颜回都要去问“仁”的定义,那么看来“仁”是所有的学生里都非常疑惑的问题。仁者,朱熹认为就是“本心之全德”,钱穆认为“仁存于心,礼见于行”

那么“仁”到底是什么,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仁者”,本章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那就是“克已复礼为仁”。

本章的关键词为“克已”,按朱熹所讲“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复礼就是“回归天理”。我认为朱熹讲的是对的。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除了本能之外,就满脑子的想法,任何想法都是一种欲望,不是为已就是为别人或者为大家。那么如果真的“克已”也就是“克制了自己的私欲”,必然引导自己去为大家着想,即“奉公”, 孔子在这里的表述只能理解为私和公的对立,绝对不是克制自己的私欲而去满足他人的欲望,他人或者一小撮人的欲望也是一种私欲,而是要满足全社会全人类的欲望。“奉公”就是“天理”。即无我利公,不是无我而利他。

我们在前几节讲到“仁”的甲骨文,意思是“人走正道”,那么孔子在这里讲的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公,回归社会的公理即为人间正道,就是仁”,接下来孔子继续说;“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这里不是指的某个人一日克已复礼,而是泛指,即“人人”,“如果人人都能克已奉公,那么整个世界会归于人间正道”。

这么理解的话,可见孔子之伟大,2500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天下归仁”的方法,其延伸就是后来“天下为公”的概念结合我们前面讲的颜渊的“原无伐善,无施劳”的志向,儒家一个人间正道的宏伟蓝图呼之欲出!孔子、颜回他们师徒总是那么心心相印!只是我们后人明白的太晚。

那么怎么才能“人人克已复礼”呢?紧接着孔子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就是“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这个反问句强调的是,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由不得别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一个人要走正道,符合社会规范、秩序的要求,只能是在于约束自己,由不得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君子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目的。所以本章,孔子教育弟子们在做人方面要达到“仁”的标准,就是要“克己复礼”。那么在做事方面怎么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呢?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孔子的标准就是“未知,焉得仁?”,即除了有一颗公心,你还要有智慧。

接下来,颜回又问“请问其目”。目,就是细则、条件。意思就是,具体该怎么作。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不符合礼的就不要视、不要听、不要言、不要动。反过来就是,符合礼的就要去视、去听、去言、去动。

这里的“视听言动”四个字,就是我们之前曾经讲过的“闻见学行”,这里孔子是反着讲,我们之前是正着讲,视即见,听即闻,言即学,动即行。这里其实就是“合于礼,要视听言动”,同理“合于道,要闻见学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礼”即“道”的形式表达。朱熹讲“礼者,天理之节文也。”所以可以这么讲,社会上所有的天理公道,都以一定的具体规范、秩序等条文规定就是“礼”。孔子这里给出的四个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就是具体的克已复礼的方法,即要想成为一个“仁者”,成为一个君子,就要“闻、见、学、行”圣人之道。

接下来,颜渊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虽然没有印证这些话,但是我要按照这些话去做”。注意,这里的“敏”是“印证”的意思,通假“拇”,大拇指的意思。

本章的问仁,在整部论语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揭示了一个人在做人方面,成为一个“仁者”的方法,就是“克己复礼”。

好,我们来看本章的白话直译: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公,回归社会的公理即为人间正道,就是仁。如果人人都能克已奉公,那么整个世界会归与人间正道。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仁者在于他自己,哪在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具体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尽管没有印证,但是我要按这些话去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