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惟纯名人名言(金惟纯管好自己的)
作 者:金惟纯 中国台湾商业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创始人
来 源:正和岛
01、“执念”即地狱
在书里读到一段关系的场景:你在餐桌上对伴侣说“早安”,但没听到回应。你内心产生干扰,觉得对方不再爱你了。
这想法带来了伤痛,伤痛又带来评判,在你心里投射出一个不真实的对方,最终使彼此的连接中断。你因此被禁锢在受限的自我中,导致沮丧、冷漠和怨恨,激发出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从此陷入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伤痛使你盲目,只看见自己想看的。这样的场景,大家应该很熟悉,因为每天都在上演。这出大戏,角色常更换,但情节从来不变,总是按部就班:发生、解读、情绪、评判、投射、失去连接、自我禁锢、负面能量、破坏性言行……
这出戏,有时是内心独白剧,有时是双人秀,当然也经常是大阵容、大制作。而刚开始时,剧情通常很单纯,却越演越复杂,时间越长,角色越少,就越搞不明白到底“所为何来”。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我的另类解读是:你把别人想成那样,你自己就坠入地狱;如果彼此都把对方想成那样,关系就坠入地狱;如果一群人把另一群人想成那样,社会就集体坠入地狱。而这些“想”,从来都不是全部的真相。
这一切,到底所为何来?毫无例外,都是在事件发生的当下,从有人“乱想”开始的。一旦有人开始乱想,就会引发各种计较,人人拿起自己的一把尺,算自己的一本账,损益从此不可能平衡。
这念头一动,从此因果相生,纠缠激荡,共食恶果。所以才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就是要人时时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慎之戒之。修行之人讲究的“戒”,最主要的就是不要乱想,这是一切“戒”的源头。
自古以来,菩萨少、凡夫多,但过去的凡夫,自作自受而已。人一旦陷入自我的思维模式、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就业力缠身;一群人的业力纠缠,则陷入共业;身处共业的人,对真相看不见,也没兴趣,即使铁证如山也不信,继续上演“罗生门”。
如今又有一种论调:在公众事务中,可以温良恭俭,但绝对不能让。但人人都不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难道不是地狱?无怪乎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潘恩说:政治是必要之恶。
人到底要“让”什么?难道不是让出自己的“执念”?因为执念是一切“对立相”的源头。必须有人先放下执念,才可能重建人与人的连接,才有机会一起从地狱中解脱。谁先做?除了自己还有谁?
02、管好“念头”
时间管理上,一个公认的法则是:时间应该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这句话大家早就知道,但真的有认真思索,到底什么事情最重要吗?
我过去认为,重要的事当然是影响大的、特别的、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但后来突然醒悟,也许“发生最多次”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一般以为特别重要的事都不常发生,甚至一生只发生这一次,反而是被我们归类为“小事”的那些事,会一直重复发生。
这些事,因为发生次数很多,所以最后对人生的影响很大。有了这样的理解后,我盘算了一下,多数人一生必做的事到底有多少次?比如,睡觉约三万次,吃饭约十万次,呼吸约六亿次……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无须在意的小事,由于在人的一生中大量重复,自然形成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而在这些“小事”上,因为每个人的态度和习惯不同,经过大量重复累积,必然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修行大师才会对弟子说:“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走路,好好呼吸。”因为这正是“把重点放在要事上”的高效能活法。
接下来,大家一定会问:人生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呢?顺着刚才的逻辑,我们要先问:人一生做最多次的是什么事?
答案是:想!人一生重复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头”。
多数人一生起心动念的次数超过百亿次,这些念头,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诱发我们的情绪,决定我们的人际关系、事业成败,以及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结论很清楚,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管好自己的“念头”。无论是追求高效能的有识之士,还是希望自己这一生能“好好过”的人,莫不致力于此。所以古今中外的修行者,才把这件事当作“第一要务”。
要管好一件事,首先要能“看见”。但偏偏念头瞬生瞬灭,四处游走,既繁且杂,大多数人是看不见的。我回顾自己的一生,花在这“第一要务”上的时间几近于零,时间管理效率如此低下,难怪活成了这样。
我如今的人生功课是尽可能提醒自己,想办法看见“自己在想什么”。尤其是当事情没弄好,或升起了情绪,或身体感觉不对劲时,我都会问问自己:“刚才我在想什么?”如果人一生要培养一个真正重要的好习惯,应该就是这件事了。我自己受益良多,供大家参考。
实习生张亚超对本文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