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文(乡土散文守灵)

农村散文(乡土散文守灵)(1)

乡土散文:守灵

文:余金林

纯洁的黑,失重;赤裸的石头,响亮。

——题记

美是弯曲的,体会不到;爱是弯曲的,感觉不到

最近,常常做着一个伤心的梦——23年前,似乎太久,让而梦中是那么纯洁、那么清晰、那么留存……守灵。父亲逝去,我们守候在祖屋棺木的桌子前:敬酒、敬肉、敬饭,烧草纸、点香烛,道士作法、号手哀乐……7天,兄弟五个倒班,期待着与父亲的最后相聚。白天妯娌们与我的母亲供奉斋饭,晚上就我们兄弟轮流守灵。父亲走了,你的妙语、亲切、含笑、关怀却经常走进我……魂兮归来!父亲,敬爱的父亲,是你的美德,通过所有秘密的途径,毅然把我从哭引向笑、从天真的欢乐引向美德的境界。雨露滋润禾苗壮。

江河,千年那么长;宗祠,万代那么重

小时候,我家的厨房紧靠在祠堂旁,大门朝西由5级石阶倒梯而上,厨房前半部分分为两块,一块放着一张老八仙桌、四条老木拴凳子,另一块放着一张老竹床、一个剥落的老木箱即可放洗好的鞋、一个笼鸡的石柜;后半部分有一座灶台、一个装水的石缸、还有一张老式橱子,厨子下面一些团团罐罐,装鱼鳅、石鸡及腌菜……所有的物件,都是旧的或残缺的,该是祖上留存给父亲生活之用具。厨房后面有个小院子,靠院子里面些是旧木块加竹栅围着的猪栏,左面有一个1米多长的石槽喂猪,右边开了一个小门(生锈的铁锁,常打不开

门),可以通往祖上的老屋睡觉。厨房的台阶前是一条南北方向的路、约2米宽,东面有1.5米高些的田墩,田墩上排着约2尺宽的长长纳凉石板,人来人往都会在此座一会,东长西短、趣闻怪事地笑呵一番,更多是农历每月的一四七赶“太阳集”,远村的人赶集回来都要在此歇一歇,如果父亲在家必定留他们吃顿午饭再让人高兴地回家,即使只有鸡蛋、鱼鳅、腌菜包括咸萝卜干、霉豆腐、辣子酱,还有虹豆、白菜……,也要喝上几口稻谷土制的老酒、吃碗饱饭,而我们兄弟哪怕饥肠辘辘也一定要等客人全部下桌了,方可端碗吃饭,否则等客人走后必定要挨骂。记忆里,无论客人或者朋友或者路人,父亲都用真心诚意留下吃顿饭,尽管我们兄弟常常也吃不饱,但父亲总是说客大于亲,必须让客人先吃,且吃饱吃好……多少次我们自己只是分着仅存的饭锅巴或红薯稀饭填一填肚子。

风无定,阴晴圆缺;云无常,悲欢红尘

岁月模糊记忆,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永远不会忘怀的,特别是当我开始记忆的天大事件。我们家在六十年代初期建造了一向四间的木屋,那是轰动周边十里八乡的,对我也不存深刻。但有一个烈日的上午,大队游秃子书记与生产队长余狗仔带头几个“红色革命接班人”来抄家,是我终生不会忘却的。大嫂当时没有分家,连一对耳环(我外婆给母亲出嫁的纪念)、两块银(娘家陪嫁的)、仅有的被面、几尺料子(卡几布)、一个漆红的箱子,还有家里稍稍值钱的东西,统统被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大嫂捶胸顿脚,父亲傻呆傻呆地站着,那伙“土匪”不允许靠近被抄物件,周边看热闹的人轻声地七嘴八舌,而刚会说话的我,惊恐得无言无语,紧紧抱着母亲的大腿躲藏,握起没有力量的拳头,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游秃子书记是我父亲的同事,面上是人背后是鬼、手腕很深;余狗仔队长是我们同生产队的,按理说是我父亲的下属,比我父亲年轻不少,也是我父亲培养起来的……“革自己的命,造亲朋好友的反”。父亲因为响应“十六字”精神,最先“发家致富”被抄——父亲平时里喜欢交朋结友,与街上制作黄烟的朋友联手,把自己生产队及附近社员种植的烟叶收集起来,在我们家里加工成烟丝,请那朋友卖掉黄烟还上烟叶的钱,获得了微小的差价,省吃敛用5-6年,做了一栋木屋(我们家本身七口人,父亲母亲加上我们5个兄弟,后来大哥成亲,先祖留下一间房屋根本住不下,多少日夜、多少汗水、多少节省,还欠了些钱,才造了一栋房木屋),“叛徒、内奸、工贼”打倒后,那栋屋便成为资本主义尾巴的证据?!

村落,最初的气味;时空,原始的色泽

又过了些年,父亲回到大队里做事了。曾经的大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小队即生产队就是现在的村小组。事实上父亲斗大的字,不认得十个——父亲8岁时,我的祖父去世,13岁时我的伯父病故,父亲在祖母的艰辛下成长,更谈不上念书,所以签字时写自己的名字也歪歪斜斜,公社让他再去做大队革委会主任真是难为他,但他心诚、实干、吃得亏、先人后已的品性,让他“得民心者得天下”。那时大队开会,基本都是晚上,早些时父亲深夜回来是打着松梗灯,后来提着洋油马灯(到用上手电筒时、我父亲再也不是大队干部),特别是公社开会,往往回到家里凌晨,鸡都叫过一二遍了。有一次,我们生产队余禄仔和广莲夫妇被叔婶分家,一穷二白、哭得不得了,父亲路过劝说“广莲呀,家都分了,再哭也回不了原来,自己身体和小孩要紧,吃些苦总会慢慢好起来。别急,我先到东岸国泉那里帮你赊两头小猪仔养,卖掉再付给他钱呵”,第三天一对黑白花纹的小猪仔在广莲家落户,她们家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父亲,你那豪爽、关爱、无我的精神,启迪着我们,永远是我们五兄弟的财富!

种植春天,便收获秋风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自留地再次出现、集体经济也抬头。有了自留地,就可以种菜、种些经济作物。我们家的自留地,父亲总是像制作艺术品一样呵护,田地的水沟修理得笔直、光滑,作物间清理得无草、洁净,收获的瓜、果、蔬菜总是比旁边田地更多、更好;特别是指导社员们——做只是开始、做好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收成;在生产队的社员大会上,父亲是大队干部,总要用他那简短而朴素的腔调,把自己娴熟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社员。那时大队建造了一个土窑,用木材烧制灰砖:窑厂建在西岸的黄远山上,要先挖黄泥土、用水靠牛拌均和软、人手把泥做成土砖、待岸埂上烈日晒干、进窑火烧3-5天、火候足了再把水浇冷却,1-2天出窑……挖泥、做砖、砍材、进窑、烧窑、出窑等,都让社员赚到工分,年终按分算钱后来出现了跑分即多劳多得、不再是一天最高10分。父亲当时负责窑的管理,也是拿工分的,每天早不见光去、晚不见光回,所有的心思都在窑上,只有大队社员有闲,父亲就尽力安排,都可以去赚点工分,年终工分会转结到所在生产队,相对说我们生产队到窑上做工的社员多些。再后来,砖窑把木材改成烧煤……父亲也退了下来(不是退休,而是回家干活种地)。

空白是最动人的颜色,叮咛是最简单的关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春风把荒漠的田地吹醒。我们生产队人多田少,家庭联产责任制,让我们全家分到的三块田加起来分2.2亩田,那时大哥已经分家、二哥四哥在一起生活及三哥在部队当兵(菜地不算),远的田亩3里多路、近的1里多,以种植水稻、油菜、麦子、生姜、西瓜等,当年种水稻是不能种西瓜的,只有在油菜或麦子里兼种下西瓜苗,等收割后西瓜便正式成长……父亲身子清瘦,慈眉善目,尤其是头顶中央有个微微隆起的尖儿,光亮光亮的,仿佛透着此地山水那种聪慧的灵气。父亲是我们家的干将劳力,平时以大队事情为主,田地的农活基本是天没光或夜色下完成。我们家的大事情都是父亲做主:大哥初中毕业便送到吉安地区遂安县一个矿上做工,后因串联、矿上停工也吃不饱便回家成亲,以务农为主,在父亲的严厉教诲下,大哥终成为农活能手;二哥是老三届,恢复高考时复习了半年没有考上,到大队当赤脚老师,后改行学开拖拉机;三哥在初二上学期,部队来征兵、当时看中他,要他去当小兵,才十五岁便到甘肃省永登县服役气象兵,让母亲肠牵泪流,最后转业地区法院当干部;四哥上到高一就不想读书,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艺在手”,父亲反复劝说他再去读书,无赖之下乘兴趣、帮四哥找了周边村落最好的石匠师傅,让他学上石匠手艺;我——是个老仔,父亲更加呵护,早年就打算让我去学木匠即家里有石匠与木匠、以后做屋就不要请别人,但高考恢复了,且三哥在外、眼界开阔些,主张我转学籍、重新再学即从高一返归初三复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1981年考取了抚州师专,当时最懂的就是老师、医师专业,事实上我凭分数可以选择更好学校和更好的专业,农村人的现代化与城市人的现代化差距太大,说是至少15年。自1984年7月我便算是国家的人了。

一盏灯照亮航向,一次花开就是一次盛宴

那些年月,在我们家最值钱的是那块上海牌手表。一块手表,七十年代要凭票走后门才能买到。父亲好客热情、交朋结友,在二哥学开拖拉机时,托人买到那块上海牌手表(一百二十块钱)。三哥当兵了,父亲把二哥的那上海牌手表传给他;四哥学石匠了,父亲把三哥的那上海牌手表传给他;我考上师专,上海牌手表传给了我……直到二十世纪后,那块上海牌手表无法修理,才结束了它传承的使命。1984年我师专毕业,那时见习工资37.5元/月,一年后正式42.5元/月,“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是我当时的写照,除了日常吃饭、喝酒、礼数,时节偶尔给父亲买些红星牌奶粉,便空空如也。男孩子25岁不结婚在那时代是可笑的事情,母亲经常会唠叨,父亲尽管不说但心里惦记着,叫母亲给了二百块钱让我买辆自行车(飞鸽牌28型),方便找对象……1988年我结婚时只存下150块钱,丈母娘家彩礼钱2600块是父亲给的,家具即五斗柜、挂衣厨、高低床是那时结婚家具必备的三大件,是父亲花钱请师傅做的、旅行结婚的费用2000元也是父亲借的,事实后来也没有还给父亲,寒、暑假我们回家,也是啃老族、光吃不付钱,在父亲眼里我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种子与泥土相依,自信耕耘着天地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以农业为主的国度,改革开放前我们生产队只3个女人长寿(袁仕婆、艾仕婆、象仕婆),也就是活过了七十岁,男人根本不可能,而父亲活到77岁。干农活,好像是父亲的终生职业,从未停留;70岁后,父亲尽管不再种田即种水稻等田间事务,田都分给二哥、四哥种,但在旱地里种辣椒、西瓜、生姜等作物(从未停下来,直到逝世)——辣椒干是母亲做酱必须用品、鲜辣椒也是父亲赚钱方式之一,生姜更需要保湿、父亲早晚都挑水浇灌,特别是大暑天,多的时候一天下来要挑上百担水,还有三八水库来水的沟里没水时还要到更远、一勺一勺加满桶再挑来浇,浇完生姜、还有辣椒及西瓜,几块不同的旱地,早上这块、晚上那块,以便好收成赚得些钱来;西瓜不是用来赚钱的,是关爱三哥、我、孙辈们的,西瓜的价格再高也动摇不了父亲不卖的坚守,西瓜再好(只用菇饼及农家肥料,所以产量低但味道好)父亲也不舍得吃,都留到暑假我回去(我们一家三口)或存下来送到三哥那里……尤其是我的女儿好吃西瓜,父亲看到她高兴的傻样,比自己吃更心满意足,种地的劲头更来力量。

阳光下,把酒喝成水;冬天里,让水渴成酒

农历每月二五八是“流坊集”,那是方圆15里内又一集市,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3栋没有围墙、四周敞开的房子,房子围着街道、周边还有些固定的商铺,热闹时人挤人脚都抬不动,平时吃的、用的、还有些家具农具……应有尽有。每到赶集当天的凌晨,父亲有时还要拉上母亲一起到地里采摘辣椒(青的、红的,只要成熟了,多的时候30-50斤、少的时候5-6斤)、瘟的生姜(不论多少),摘好后草率地吃些早早饭,头带斗笠、脚穿解放鞋、腰系已经发黄的围布,挑起筛箩、小菜篮加上秆称去赶集,估计要走12里以上的路,扁担左肩换右肩、右肩换左肩不知多少次,9点多钟才能赶到流坊集上,东找西挤在放得下筛箩的地方,半斤、1斤……卖呀卖,最快也要卖到下午1点之后,卖得好(价格好或卖得钱多)时中午吃一碗凉拌米粉或一碗麻雀团子,甚至买上斤把猪肉或一个猪肺之类,顶着骄阳、挤着汗水,下午2-3点钟回到家里,完成简单的午饭(有时倒上刚从井上勺来的鲜泉水泡在饭里,吃得更快些)。尔后,担着尿桶,重复着为西瓜、辣椒、生米等挑水浇灌,直到天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围布完全湿透再回家晚饭——炒好的肉(精的被盐腌下来、等有客再烧作主菜,肥的榨成油渣、碗里大部分是辣椒及大蒜),父亲总要母亲给哥哥家端些过去或者叫上侄子们过来偿一偿,父亲以辣椒为主、几块肉舍不得吃;有时用海带煮一大锅(海带漂汤),分着大家一块吃。每月当集,父亲几乎都得上街,卖得的钱不管多少,回来全部都给母亲藏到百宝箱里,以应对家中的任何大小事。百宝箱也不知道是几代前传下来的,长不到一尺、高宽不足20厘米、漆快掉光的小木箱。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一年到头不曾买过自己的衣服、鞋子,要买也是给我们兄弟几个,哥穿不了、继续往下给弟仔……缝缝补补再三年。

传统——承载亲情,月色——芬芳八方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一年最大的家庭团圆宴会。“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腊月最后一天即除夕为过年,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还要供神祭祖、祈福求安。特别是在贫穷的年代,过年简直是最奢侈的期盼,有好吃的包括糖、麻片、花生、豆子等果子,难得的鱼肉等,平时几乎吃不到,过年才能享受;穿新衣(也只有春节期间能穿,拜完年就不可以穿)、压岁钱、玩爆竹……

我们村腊月二十八为小年,除夕三十为大年。小年供奉灶王爷,灶台上贴画、祭品,求天言好事、福到吉祥。大年更是热闹——门柱贴春联:对仗加横批,喜庆、祝福、万象更新,门面贴门神即秦宝叔与尉迟恭将军等,壁上贴些电影《沙家浜》、《红灯记》、伟人或英雄的插画等,祈神驱鬼、平安财来。敬神祭祖——鱼肉碗菜、饭酒糕果、香烛纸钱、元宝爆竹、叩头跪拜,敬神有关山外港下大社令公、林下二社令公、关山口古樟下三社令公、屋背小社令公从远到近有序有度,家主领队、男丁参加,我们家由父亲带领,之后跟着大哥、二哥……祭祖主要在祖上老屋里,向牌位、天井、大门、小门、偏门各方神灵与天朝祖先,早些时还要到祠堂祭祀,同享年味、贺岁纳福、安康顺意。年夜饭——煎、蒸、煮、炒、爆、炖……所有的美味佳肴、再好厨艺此刻都会显现,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半夜,更有在外再远的亲人也尽一切可能地赶、赶上年夜大餐。那时我们习惯叫萝卜芋头年,年夜饭一定有萝卜(土人参、切得大块头,福气扬扬)与芋头(象征团圆,芋仔、芋娘)闷汤,加上红烧肉(蒸蒸日上)、鱼鳅(年年有余)、炒米粉之类,之后生活改善增添了板鸭、炖鸡、目鱼粉丝、香菇、鲤鱼、大头鱼或青鱼、猪腰与肠、时令鲜菜,再后来还搞些冷盘花生、猪耳朵、虾、皮蛋、罐头等。我们家年夜饭少则2桌、多则3桌,父母亲与兄弟媳妇12人、孙辈11个、后来有孙媳与重孙,男的主桌、女的次桌、小的在后桌,烧菜曾经是妇女们、后来由大哥们主厨,小辈们排桌上碗摆筷。开席后,大家一边品尝着佳肴美味、问长话暖、谈着笑着,一边儿孙与媳妇们敬酒,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大孙与孙媳……依次排序敬着,父亲过去喝点白酒、母亲喝点汤,我们兄弟也相互敬上、嫂子也改饮料为酒、侄辈们更是尽力尽情,人人开怀畅饮、好不热闹,常常兴奋激动得喝醉1-2个,我便是其中之一。压岁守岁——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压岁钱,父亲早早用裁好红纸,把崭新的钱包在红包里,包包的大小不等,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好好成长,只要还未成家都有,最早有1毛、2毛、5毛,到后来2块、4块、6块钱:新人最多,我媳妇未过门那年父亲给了20块(2张大团结)压岁钱;小辈们拿好压岁钱后,成家立业的哥嫂要为父母亲压岁,我们夫妻最多给过他们200元,祝福父母大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守岁,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在我们家,守岁事实上从年夜饭便开始,拿好压岁钱后,便洗脸洗脚,大家聚在一起,最早听父亲讲古(古时候的故事)、后来听收音机、再到看春晚,每次直至新年钟声敲响。接神——年三十夜是新年旧年的分野,但接神时间每年都不太统一,必须预先查好“通书”(也有叫“宪书”),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接神的仪式,首先准备祭品,在天地桌前举行,由父亲主持、带领全家举香在屋前按方位接神……肃立燃香,待香尽、叩首、再将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最后鞭炮齐鸣。爆竹声声除旧岁,春风送暖万象新。

初一为新年即春节。清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祥瑞喜气。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初一当天不往远门,只在本村——大早穿上新衣服,洗刷好便带上最好的烟,在平常最聚集人的地方,向前辈、兄长、发小敬烟道贺,施礼祝福。饭后,在家族最高长辈的引领下,先是父亲的堂兄、接着是父亲、再有大堂兄、二堂兄……家族大小出行(女性不能参加)——点香燃烛、提着祭品,从族屋里出发、按辈份列队到祠堂大门前,进行团拜……各路神仙,至少拜三下,求财求福求禄求平安,新年旺旺。初二便开始向亲戚、朋友拜年,从菩石岭舅老爷家起、按辈份顺轮,包包向前去拜年、吃了东家到西家,最先是父亲带我们去,后来由大哥领着,且元宵前必须拜完,预示着过年基本结束。

活着是享受美,死了是收获美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95年春节后。父亲像往年一样,元宵前后必须到三哥家去走一趟,一则看看孙女、二则了解三哥家新气象、三则逛逛抚州街上的面貌。就是那天,世界坍塌了!三嫂清晨便到街上买好菜,氽了一大碗肉给父亲吃,往日里父亲最喜好吃隔水炖的瘦肉,谁知还不到1个小时,父亲便脸色苍白、呕吐不止……哥家离医院不到1里路,哥嫂火速扶着父亲到地区医院,找到正在医院实习的侄女春霞,挂号就诊。匆匆而煎熬的等待后,主治医生初诊为食道重症,建议住院检查;哥嫂在办理住院手续同时,迅速通知了兄弟几个。第二天切片检查出来,专家会诊为贲门癌晚期;哥再找朋友把切片送到省医院确认,准确无误是贲门癌晚期,医生建议作保守治疗:因为病毒扩散面积太大,生命最长维持3个月,父亲身体状况不好,不做手术为上策;兄弟嫂子与母亲共同决定采纳医生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控制。即使病魔肆意着父亲,而父亲在所有人的面前,从未有任何显现,且不说呻吟怒吼;其实,父亲是凡人,更是一个强者。打滴、吃药是必需的,待病情稍稳定,父亲坚持要出院,一周后便回家。记忆中父亲感冒都很少,更不谈住院,平时里只是有点支气管炎。出院后,父亲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一方面像曾经一样地生活,上街、浇水等照常,只是负荷减轻些,并不张显出大难临头的样子。2个月后病情恶化,父亲行动艰难、绞痛撕裂、寝食难安,药的剂量从2-3倍地加大,但消瘦如柴的父亲精神烁烁,全力与病魔争斗;期间,兄嫂、母亲精心护理,我、妻子与女儿几次到家,侄辈们也常常探望。坚韧而顽强的父亲尽管多次昏迷,但奋争延长着生命。肉体终敌不过病痛的吞噬,5个月后的一天黄昏,父亲用“生命最集中的灵光”,迎着晚霞安详地走向天国。诀别——那时是最难堪的噤寂,千万种哀伤痛心的思潮在亲人的骨肉间,在沉默的暗惨中激荡、汹涌起伏。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启明星自天庭坠落。父亲永远地脱辞了烦恼的人间,还归清净自在的来处;我们承受他一生仁爱与荫泽的儿孙,不能自禁心怀的摧痛,热泪暴雨似的盆涌,然痛心中、热泪中依稀奢望他功成德备的微笑,无形中留有不朽的灵光,永远地临照他绵衍的后裔……按照父亲的遗愿,3个月后下葬,每天母亲上香、点油灯、敬斋饭、祭祀朝拜;出殡时,方圆十里的亲朋好友、贤达志士前来吊唁的不计其数,仅酒席120余桌,护着迎神送仙的百丈白布更是人山人海。那不是一般的殡礼,而是对人间真情的一种最伟大的尊敬!今朝不恋功名利,千古还留五粮甜。

父亲的一生刚毅正直、敬业守责,父亲的一生条理分明、精耕细作,父亲的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父亲的一生豁达大度、淡然宽厚,父亲的一生仁慈为怀、施善献爱,父亲的一生视朋为亲、助人为乐……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父亲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人去音容在,长风万里存。

对于回忆,对于过往,不能忘却的是纪念。然而思绪总是纷乱、杂章、无序,痛定思痛后,暂作此文再为父亲守灵。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