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嫂如母的感人故事(叔嫂不伦恋恋母情结)

《小鲍庄》于1985年进入大众视野一经面世,就引发了广泛地讨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嫂如母的感人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嫂如母的感人故事(叔嫂不伦恋恋母情结)

老嫂如母的感人故事

《小鲍庄》于1985年进入大众视野。一经面世,就引发了广泛地讨论。

不仅是因为故事聚焦于农村,重点揭示农村人的一些无法宣之于口的隐秘欲望。

更是因为王安忆在叙事中加入了神话与荒诞色彩。

将一个村庄的悲剧归咎于来自神的惩罚与命运的轮回;同时又将一个村庄的崛起,归功于一个孩子英雄般的死亡。

小鲍庄,是一个标榜仁义的村子。

这个村子贫穷落后,唯有仁义是他们一直沾沾自喜的资本——抗战英雄鲍彦荣就住在小鲍庄。

可是,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他。

直到一次洪水的出现。

洪水,是上天给小鲍庄的惩罚。

传说小鲍庄的由来,就是他们的祖先治水不力,上天就将这个村子移到了地势最低的位置。

让村民们世世代代饱受洪水的摧残。

发洪水时,鲍彥山的小儿子捞渣为了救五保户老人鲍被大水冲走。

这件事,被爱好文学的鲍仁文写成一篇文学报道。

这篇报道阴差阳错地被县里文化局发现,又大肆被报道,后惊动了省里。

省里的领导决定将捞渣作为英雄塑造典型,给他迁了文,立了碑。

小鲍庄出名了,好人多闻风而至。

村里的居民没有想到一个孩子的丧命,竟然给村里带了这么大的变化。

书中的很多人都从捞渣的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好处。

捞渣的哥哥们解决了工作和婚姻的问题,鲍秉德解决了疯妻,新娶了妻子延续了香火;倒插门的拾来终于在老妻面前找到了尊严。

故事的建构看上去显得荒诞,但是在荒诞的背后,却渗透出浓浓的原始生命激情。

文化子和小翠的爱情故事。

文化子是捞渣的二哥,小翠是捞渣的娘捡来给大哥建设子做童养媳的。

文化子与小翠年纪相仿,情趣相投。

小翠爱文化子,不爱建设子。

可是,文化子不知道。他一直将小翠视为一个能谈得来的朋友。

终于到了小翠能圆房的年纪。

当小翠偷听到文化子的娘想要赶紧让她和建设子圆房时,她知道反抗没有用(之前反抗过一次),知道救助文化子也没有用。

因为文化子根本不知道她的心意。

所以,小翠逃跑了。

小翠逃走后,文化子才知道自己的心意。

原来这么多年来,他是在爱着小翠,只是大家都默认小翠是大家建设子的媳妇,所以,他只能欺骗自己对小翠只是友情。

他想小翠回来,又不希望她回来。

小翠还是偷偷回来了,她要弄明白一件事:文化子到底爱不爱她?

当两人互表心意后,做了一个决定:两人以后偷偷见面,等到建设子结婚后,小翠再现身。

这样小翠就不是建设子的媳妇了,文化子就能娶小翠了。

建设子要娶妻谈何容易!

他没有工作,年纪不小了,性格又闷,家里又穷。

这些问题都在捞渣死后迎刃而解了。

捞渣,一个七岁的小孩,在发洪水时,因为救老人而牺牲。

这个英雄事迹被大肆报道后,省里领导为了表彰英雄,决定给建设子安排工作。

建设子一下子成了吃公家粮的香饽饽。

现在不是女孩挑他,而是他挑人家了。

建设子结婚后,文化子抱着小翠喜极而泣。

他们原以为遥不可及的爱情,会因为弟弟的死而得到圆满。

这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文化子想不通,是为弟弟的死感到痛心遗憾,还是应该要感谢。

人世间的事,看上去毫无联系,可冥冥之中交错盘结,最后的结果倒叫人哭笑不得。

货郎拾来的恋母情结。

拾来的身世是个迷。

“庄上有个大闺女,叫小慧子。一九六零年,跟着她大往北边要饭,一去去了二三年。回来时,她大没了,却多了个二岁的小小子,说是路边拾来的。”

于是就娶名拾来,大闺女就成了大姑。

大姑一辈子没嫁人,对拾来比亲儿子还亲。

庄上谣言四起。

两人心知却没人说破。

拾来一天天长大,他对大姑的感情越来暧昧起来。

他再也忍受不了和大姑睡在一起。

十几岁的大男孩,夜里对大姑有了异常的反应。

大姑似乎也觉察出了拾来的异样,她同意让他出外谋生——挑担做货郎。

拾来到了小鲍庄,认识了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寡妇——二婶。

二婶跟别的女人不一样,她给了拾来家的感觉。

于是,拾来走家串户的空隙总是忍不住到二婶家看看。

二婶的一番充满温情的话,更是让拾来潸然泪下。

庄上的人对拾来这个异姓人充满了敌意。

他们围攻了这对“奸夫淫妇”。

原以为可以赶走拾来,却没想到激起了二婶的反抗。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她竟承认是自己主动勾引。

“一阵更激烈地拳脚交加。二婶和那小伙子仅仅抱成一团,再不作声了。任他们怎么踢,怎么打,怎么骂,只是不作声。”

两人就这样住到了一起。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那么你就太不懂人心了。

二婶丈夫死了,庄里没有欺负她。

现在她有男人了,庄里人明目张胆地欺负她。

以前,二婶面对不公,会泼辣地回怼。

现在,她反而不敢大声说话。

二婶成了边缘人。

为了再次能融入,她不再给拾来好脸色看,也不再说温暖的话。

孩子们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亲亲热热。

拾来好不容易得来的家,开始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捞渣死了,捞渣成了英雄。

而拾来正是将捞渣尸体捞出来的人。

写捞渣事迹的记者们,纷纷踏入二婶家。

拾来不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货郎,而成了小鲍庄的名人。

他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

拾来在二婶家找到了地位,也得到了庄里人的尊重。

他们也顺利地融入了庄里的生活。

拾来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无意中摸到的捞渣的身体,竟能帮他挽回了一个男人的自尊和一个家庭的体面。

鲍秉德和他的疯妻。

鲍秉德刚娶亲的时候,庄里人人都羡慕他。

他的妻子非常漂亮。

但是这种羡慕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鲍秉德的妻子接二连三地生下了死胎。

不知道是受到了刺激,还是先天遗传因素,在生下第五个死胎后,她就疯了。

妻子疯了以后,很多人劝他离婚。

鲍秉德的一句“我不能不仁不义”,被鲍仁文写成了报道。

这下鲍秉德就算想要离婚,也骑虎难下了。

洪水来袭时,他的疯妻不知所踪。

这一场洪水,只带走了三个人:捞渣、老人和疯妻。

捞渣可以不死,是为了救老人。

疯妻呢?

鲍秉德认为是捞渣为了帮自己解脱,将疯妻带走了。

疯妻死后不到三个月,鲍秉德就再娶了。

全庄的人都表示谅解。

新妇很快就坏了孕,也顺利地生下了孩子。

但是,鲍秉德心里有过不去的坎:疯妻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

他连个怀念忏悔倾诉的地方都没有。

活着的人总要想着活着的人,活着的事。

“现在,鲍庄最高的不再是庄东的大柳树,而是这块碑了。碑,矗立着,后面是青幽幽的鲍山。”

鲍庄因为治水受罚的诅咒,因为一个孩子的死亡得到了救赎。

村里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一个孩子,像路边的野草,无闻地生,无闻地死,却完成了一个村落的变迁。可是,又不尽是这些------”

许多微小的故事,在我们的生命中,常常被忽视。

我们称之为“偶然”。

而正是由一个又一个“偶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你可以说好人有好报,也可以说人的命天注定。

但是,无论如何,生活都得继续。

正如,王安忆自己说的那样,一件事情“它仅仅是发生了,发生在那里,也许谁都看见了,也许谁都没看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