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经开区发展(国家级经开区达到230个)

最新!国家级经开区达到230个 湖北、湖南、四川新增数量领先

2021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确定了1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是:

河北张家口经济开发区、

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

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

安徽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

山东滕州经济开发区、

湖北枣阳经济开发区、

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

湖南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邵阳经济开发区、

广东揭东经济开发区、

广西北海工业园区、

四川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

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

至此,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总量达到230个。

新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显示,东部、中部、西部数量依次是5、5、3个,表现出东部均衡、中部开发力度加大、西部循序渐进。遗憾的是,国家四大战略区之一的东北地区在本批次无一升级。

当前,我国现存最高地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有多种等级之分,级别越高,享受到扶持力度越大,是地区发展离不开的战略平台。经开区由特殊经济园区过渡而来,初由经济特区泛生,随着沿海、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的开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张,现已是地方经济的主心骨,因此各地均积极申报,谋求发展机遇。

省级经开区发展(国家级经开区达到230个)(1)

透过获批省份来看,东部地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位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五省,均衡其实是饱和所致。中部地区的安徽虽然只有一个,但其被五个强省包围,得到“长三角”经济区最大限度支持;湖北、湖南各占两个,竞争力显著提高,人均强省湖北率先成为本区域两座城市拥有四个国家级经开区的省份;湖南“环长沙都市圈”国家级经开区已然方阵成型。西部地区表现良好,成都强省会战略和“环成都都市圈”同步,北海工业园区的省级将为广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自新世纪以来,国家级经开区报批工作开始向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倾斜”,内陆非省会城市甚至极少数县级行政区从中得到实惠,渐渐形成中国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第一方阵。

截至发稿日期,全国共获批230个国家级经开区,它们引领着各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改革创新,被誉为所在地的娇子。当然,升格了并非高枕无忧,国家级经开区也有自己的考核规定,连续排名倒数的将会被“降级”,不再列入国家方阵体系,如宁夏石嘴山和甘肃酒泉经开区先后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