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一、职场社交 @红心柚提问: 大家好,我是一个工作2年的女生,做行政工作我的问题是太严肃,不会开玩笑,没有幽默细胞 一直知道,幽默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自己真的是特别严肃谨慎,尤其是在公司里领导同事幽默的玩笑,完全不会接,非常尴尬 请问应该如何改善? @栩先生回答: 首先,你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你不一定要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你的严肃不影响工作的开展,没有必要一定要改的我举个例子,我知道有一个公司的大领导,很不善于开玩笑但是写演讲稿的同事,希望他能活跃下气氛,就在稿子里写了些开玩笑的话结果领导非常生硬的讲出来,效果很不好比不讲笑话还要尴尬从此之后,写演讲稿的人就不给他写趣味性的话了,找到了他的优势,让他去讲故事,效果就很好 其次,如果你非要改的话,不妨经常刷刷抖音,刷刷微信上的冷兔、冷笑话精选这些这里面有很多常用的梗、流行的梗很多人的幽默,其实也只是在互相用这个梗逗笑而已 @noon提问: 现在才知道原来一个人受不受欢迎好不好看是多方面决定的,包括一个人的外貌,气质,礼仪,精神,行为处事,想问学长如何打造自己的职场人设,做到做人外圆内方,做事有理有节,成为一个富有特色个性的领导者? @栩先生回答: 这个话题比较大,也只能说说原则怎么做到?我们如果真的理解“外圆内方”“有理有节”“特色个性”这几个词的含义,就已经清楚了一半 什么叫外圆内方、有理有节,就是你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必须“方”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理”这叫有原则性其次,你得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圆”,处理事情的“节度”在哪里这就是灵活性嘛 所以,这不就是在讲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么?至于说到底怎么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这本身就是领导的特色和个性所在你灵活性不足,可能会是比较谨慎务实的领导你灵活性很强,可能会是比较吃得开的领导这一点甚至你不需要刻意扭转自己,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延伸、去把特色发展得更鲜明,对工作更有帮助就好 但这里面有一点,就是原则性必须要有,不管做什么领导,基础是认识到工作中哪些是底线,然后坚持底线阿里巴巴前CEO卫哲之所以下课,就是因为在马云等看来,他在处理关于公司腐败的底线问题上,对下面抓得不够严 二、日常社交 @幸运森林提问: 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最困扰我的问题是待人处事不够灵活我接触人时一开始会有几次判断我是否喜欢ta,一旦觉得不喜欢就会本能地开始排斥这种模式令我有点矛盾 一方面,我担心这会令我错过更美好的人——当下认识的ta我可能不喜欢,但ta有可能介绍给我另外一些我更喜欢的人,又或者ta给我的初步印象很坏,但实际上深入交往之后,ta又是特别好的;另一方面,我又比较依赖自己的直觉,一旦初步印象确定了,对ta的态度就会比较难扭转,有时候甚至对ta微笑都会别扭得脸部抽筋 我想问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时刻在发生变化,有什么诀窍能帮助我们看人的眼光变得更毒辣? @栩先生回答: 这里面其实有两层问题第一个是如何识人?第二个是你没问的,但是可能很多群友多会存在的问题: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怎么解决?如果说细了,会很繁琐,如果只说原则,会有点空我在这里说两个原则,并各说一个具体策略 从原则上来说,解决方法可以有两点:第一是扩大识人的“面”,第二是扩大容忍的“度”怎么扩大识人的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当然都是方法有两个方法最直接:第一就是主动多接触人你去看,凡是长期从事销售工作、客户接待工作等和人打交道工作的人,认人都会比一般人准说白了,基础是接触得多了第二读一些历史类的书历史里面写满了人的故事,精彩纷呈,有很多典型案例和100个“没有特点”的人打交道,不如仔细研究三五个典型案例 怎么扩大容忍度?首先,当你识人的面变大了,自然也会扩大容忍度其次,就是要搞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定位,以及你们关系的定位(是共情社交还是利益社交)比如我多次说,你在职场中,同事是战友,不需要是朋友你在生活中,有些人是熟人,也不必是朋友如果你们只是利益上的往来,你就不要以高的道德标准,以可交朋友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鸿蒙提问: 现在的生活节奏,交朋友的机会很少,我本身确实不喜欢人际交往,这方面投入很少,但从社会方面来看,没朋友会显得很孤独,很没气场,请学长指导 @栩先生回答: 没事的时候有人惦记你,有事的时候有人能帮你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所谓的熟人多几个,少几个是没有关系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我之前在主题帖里提到,要把握“关键关系”,这是需要关注的,知己,是关键关系中更难得的一种对于“关键关系”,一定要主动去维护要多去思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优质的人际关系对你的价值,我指的不只是利益上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人的这句话,是非常值得我们警醒的 @冬眠提问: 即将离开一个地方,对于这里的朋友,以后距离会很远,生活交集也会越来越少,但是又很想保持住朋友关系,怎么才能维持住呢? @栩先生回答: 简单来说:没有必要强行维持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地告别,不断地开始新的旅程 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朋友如果有这样的朋友,当然可以主动地联络,打打电话,有机会见见面,有合作的事情一起做这些都是办法但是对于一般的同路人,路不同了,散了也只能散了此非人力所能勉强,也不必勉强没有什么意义 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花花草草,落了也就落了对那些极少数“燕子”一样的老朋友,才是值得珍视的 三、如何对待不友好的人 @Y.提问: 在人际交往中,比如别人说了你的坏话,打了你的小报告又或者他人比较自私,一直比较爱占小便宜再或者他和你在竞争中使用不正常的手段 请问还如何对待他呢?你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是不能不和他打招呼说话的那么我们应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该怎么相处就怎么相处么?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男孩子,要有广阔的胸怀,真的,可我现在觉得这个广阔的胸怀有点太“广”了) @栩先生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之前的主题帖里介绍过了所谓的“以牙还牙”策略这是人际关系中十分实用的一个原则,这里不再赘述了 如果对方做得太过,我建议你需要给对方一些合理的教训如果你认为没有必要如此,那么你也要记住孔子的这段话: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如何?孔子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拿恩惠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子的意见是你要是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对方的“德”呢?应该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 四、在陌生环境中如何主动社交 @S.in提问: 最苦恼的社交礼仪就是去到陌生的地方,没有相熟悉的人自己一个待在那里会感到很迷茫,这个时候不知道要怎么去融入陌生的环境 @栩先生回答: 这个问题,我理解其实本质上并不仅仅是不认识人的迷茫而是有两重: 第一,确实是人生地不熟那么,想办法和新同事同学朋友先尽快熟络起来,就是一个办法这个没太多好讲的 第二,其实,我感觉吧,我们很多时候迷茫,有一个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立身”之本,对自己的前景缺少信心,对方向迷茫这点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会显得更加突出“一个人”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加速器 面对这种情况,根本办法还是去找方向,找“事”做这可能比你交几个朋友来得更有效,更长久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一个真正有自己内心追求的人,不管在哪,可能都不会太迷茫 @wendy提问: 在陌生的环境中,我经常不能够主动搭讪尤其是有领导在的时候心里特别怕,说不清是怕什么好像我无法打心眼里发现别人的优点,为了靠近乎,我不得不僵硬的说出一些溢美之辞,显得很不自然,觉得累,就不想主动搭讪了 @栩先生回答: 我觉得本质问题不一定是没法发现别人的优点吧? 有两种思路,第一是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和人“套近乎”,不一定要夸人家优点【能说上话,最重要的是找“最大公约数”】你多琢磨琢磨,两个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会有哪些,慢慢地就能找到更多话题了,比如:任何人都适用的天气、热点新闻,比如年轻人适用的球赛、综艺,老年人适用的健康等等这里只是随便举了几个例子 第二,就是解决“无法打心眼里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个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当你长期主动去和人合作,去找人共事,一起做成一件事情,你会越来越清楚的发现,一个团队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慢慢的,你会越来越能够“识”人所长,并且“用”人所长不怎么和人合作的人,是很容易沉浸在“吐槽别人,或发现别人的缺点”这件事里面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

一、职场社交 @红心柚提问: 大家好,我是一个工作2年的女生,做行政工作。我的问题是太严肃,不会开玩笑,没有幽默细胞。 一直知道,幽默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自己真的是特别严肃谨慎,尤其是在公司里。领导同事幽默的玩笑,完全不会接,非常尴尬。 请问应该如何改善? @栩先生回答: 首先,你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你不一定要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你的严肃不影响工作的开展,没有必要一定要改的。我举个例子,我知道有一个公司的大领导,很不善于开玩笑。但是写演讲稿的同事,希望他能活跃下气氛,就在稿子里写了些开玩笑的话。结果领导非常生硬的讲出来,效果很不好。比不讲笑话还要尴尬。从此之后,写演讲稿的人就不给他写趣味性的话了,找到了他的优势,让他去讲故事,效果就很好。 其次,如果你非要改的话,不妨经常刷刷抖音,刷刷微信上的冷兔、冷笑话精选这些。这里面有很多常用的梗、流行的梗。很多人的幽默,其实也只是在互相用这个梗逗笑而已。 @noon提问: 现在才知道原来一个人受不受欢迎好不好看是多方面决定的,包括一个人的外貌,气质,礼仪,精神,行为处事,想问学长如何打造自己的职场人设,做到做人外圆内方,做事有理有节,成为一个富有特色个性的领导者? @栩先生回答: 这个话题比较大,也只能说说原则。怎么做到?我们如果真的理解“外圆内方”“有理有节”“特色个性”这几个词的含义,就已经清楚了一半。 什么叫外圆内方、有理有节,就是你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必须“方”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理”。这叫有原则性。其次,你得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圆”,处理事情的“节度”在哪里。这就是灵活性嘛。 所以,这不就是在讲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么?至于说到底怎么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这本身就是领导的特色和个性所在。你灵活性不足,可能会是比较谨慎务实的领导。你灵活性很强,可能会是比较吃得开的领导。这一点甚至你不需要刻意扭转自己,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延伸、去把特色发展得更鲜明,对工作更有帮助就好。 但这里面有一点,就是原则性必须要有,不管做什么领导,基础是认识到工作中哪些是底线,然后坚持底线。阿里巴巴前CEO卫哲之所以下课,就是因为在马云等看来,他在处理关于公司腐败的底线问题上,对下面抓得不够严。 二、日常社交 @幸运森林提问: 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最困扰我的问题是待人处事不够灵活。我接触人时一开始会有几次判断我是否喜欢ta,一旦觉得不喜欢就会本能地开始排斥。这种模式令我有点矛盾。 一方面,我担心这会令我错过更美好的人——当下认识的ta我可能不喜欢,但ta有可能介绍给我另外一些我更喜欢的人,又或者ta给我的初步印象很坏,但实际上深入交往之后,ta又是特别好的;另一方面,我又比较依赖自己的直觉,一旦初步印象确定了,对ta的态度就会比较难扭转,有时候甚至对ta微笑都会别扭得脸部抽筋。 我想问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时刻在发生变化,有什么诀窍能帮助我们看人的眼光变得更毒辣? @栩先生回答: 这里面其实有两层问题。第一个是如何识人?第二个是你没问的,但是可能很多群友多会存在的问题: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怎么解决?如果说细了,会很繁琐,如果只说原则,会有点空。我在这里说两个原则,并各说一个具体策略。 从原则上来说,解决方法可以有两点:第一是扩大识人的“面”,第二是扩大容忍的“度”。怎么扩大识人的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当然都是方法。有两个方法最直接:第一就是主动多接触人。你去看,凡是长期从事销售工作、客户接待工作等和人打交道工作的人,认人都会比一般人准。说白了,基础是接触得多了。第二读一些历史类的书。历史里面写满了人的故事,精彩纷呈,有很多典型案例。和100个“没有特点”的人打交道,不如仔细研究三五个典型案例。 怎么扩大容忍度?首先,当你识人的面变大了,自然也会扩大容忍度。其次,就是要搞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定位,以及你们关系的定位(是共情社交还是利益社交)。比如我多次说,你在职场中,同事是战友,不需要是朋友。你在生活中,有些人是熟人,也不必是朋友。如果你们只是利益上的往来,你就不要以高的道德标准,以可交朋友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鸿蒙提问: 现在的生活节奏,交朋友的机会很少,我本身确实不喜欢人际交往,这方面投入很少,但从社会方面来看,没朋友会显得很孤独,很没气场,请学长指导。 @栩先生回答: 没事的时候有人惦记你,有事的时候有人能帮你。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所谓的熟人多几个,少几个是没有关系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我之前在主题帖里提到,要把握“关键关系”,这是需要关注的,知己,是关键关系中更难得的一种。对于“关键关系”,一定要主动去维护。要多去思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优质的人际关系对你的价值,我指的不只是利益上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人的这句话,是非常值得我们警醒的! @冬眠提问: 即将离开一个地方,对于这里的朋友,以后距离会很远,生活交集也会越来越少,但是又很想保持住朋友关系,怎么才能维持住呢? @栩先生回答: 简单来说:没有必要强行维持。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地告别,不断地开始新的旅程。 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朋友。如果有这样的朋友,当然可以主动地联络,打打电话,有机会见见面,有合作的事情一起做。这些都是办法。但是对于一般的同路人,路不同了,散了也只能散了。此非人力所能勉强,也不必勉强。没有什么意义。 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花花草草,落了也就落了。对那些极少数“燕子”一样的老朋友,才是值得珍视的。 三、如何对待不友好的人 @Y.提问: 在人际交往中,比如别人说了你的坏话,打了你的小报告。又或者他人比较自私,一直比较爱占小便宜。再或者他和你在竞争中使用不正常的手段。 请问还如何对待他呢?你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是不能不和他打招呼说话的。那么我们应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该怎么相处就怎么相处么?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男孩子,要有广阔的胸怀,真的,可我现在觉得这个广阔的胸怀有点太“广”了。) @栩先生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之前的主题帖里介绍过了所谓的“以牙还牙”策略。这是人际关系中十分实用的一个原则,这里不再赘述了。 如果对方做得太过,我建议你需要给对方一些合理的教训。如果你认为没有必要如此,那么你也要记住孔子的这段话: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如何?孔子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拿恩惠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子的意见是你要是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对方的“德”呢?应该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 四、在陌生环境中如何主动社交 @S.in提问: 最苦恼的社交礼仪就是去到陌生的地方,没有相熟悉的人自己一个待在那里会感到很迷茫,这个时候不知道要怎么去融入陌生的环境。 @栩先生回答: 这个问题,我理解其实本质上并不仅仅是不认识人的迷茫。而是有两重: 第一,确实是人生地不熟。那么,想办法和新同事同学朋友先尽快熟络起来,就是一个办法。这个没太多好讲的。 第二,其实,我感觉吧,我们很多时候迷茫,有一个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立身”之本,对自己的前景缺少信心,对方向迷茫。这点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会显得更加突出。“一个人”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加速器。 面对这种情况,根本办法还是去找方向,找“事”做。这可能比你交几个朋友来得更有效,更长久。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一个真正有自己内心追求的人,不管在哪,可能都不会太迷茫。 @wendy提问: 在陌生的环境中,我经常不能够主动搭讪。尤其是有领导在的时候。心里特别怕,说不清是怕什么。好像我无法打心眼里发现别人的优点,为了靠近乎,我不得不僵硬的说出一些溢美之辞,显得很不自然,觉得累,就不想主动搭讪了。 @栩先生回答: 我觉得本质问题不一定是没法发现别人的优点吧? 有两种思路,第一是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和人“套近乎”,不一定要夸人家优点。【能说上话,最重要的是找“最大公约数”】。你多琢磨琢磨,两个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会有哪些,慢慢地就能找到更多话题了,比如:任何人都适用的天气、热点新闻,比如年轻人适用的球赛、综艺,老年人适用的健康等等。这里只是随便举了几个例子。 第二,就是解决“无法打心眼里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个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当你长期主动去和人合作,去找人共事,一起做成一件事情,你会越来越清楚的发现,一个团队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慢慢的,你会越来越能够“识”人所长,并且“用”人所长。不怎么和人合作的人,是很容易沉浸在“吐槽别人,或发现别人的缺点”这件事里面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