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有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增长善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有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增长善行)(1)

我们现在都是搞教育工作的,但是对于“教育”可能并不是很理解。在《礼记·学记》上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就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很明确,要使人善良的方面不断地增长,过失得以挽救。什么是“育”呢?在《说文解字》上说:“育,养子使作善也。”仅仅把儿子养大,那个不叫“育”,他必须顺着善良的方面去成长,这个才叫“育”。由此可见,道德的教育,品格的教育,居于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有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增长善行)(2)

所以我们看,《论语》上孔老夫子讲,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句话可以说是儒家教育的纲领。“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心所向往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道”,念兹在兹的就是要“求道”,所以它“求道”和“求学”是不一样的。

古人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个“道”呢?其实就是我们的本性,它是本自具足的一种智慧,所以要以“求道”为目的,它的方法就和“求学”不一样了。“求学”要广学多闻,但是你知道的再多,只要有知就有所不知,对吧。怎么样才能够无所不知呢?要达到无所不知,就必须求无知。所以“古人说无知而无所不知,圣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个就是中国古人他“求道”和“求学”的这个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它是一个不断减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有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增长善行)(3)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游于艺”,“游”是什么意思呢?“游者,泳也。”在浅层去游,那个不叫“游”,它到深入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深入到水底,这个才叫“游”。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技艺,“礼乐射御书数”等等,百工技艺,包括后人的“琴棋书画”等等,这都是“艺”。

当它深入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都是一种“仁恕”,都是与“道”相通的。所以当任何一个技艺后面加上一个“道”字的时候,这个字可不是随便加上去的,说明什么呢?说明不能够停留在技艺的层次,不是仅仅供人欣赏和娱乐的,也不是谋生的工具,它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为了通达“道”的,刚才我们讲了,要“求道”必须“求无知”,“无知”起作用才“无所不知”。

什么是“无知”呢?我们看这个镜子,镜子上面什么画面都没有,正是镜子上它没有任何的图画,所以“胡来现胡,汉来现汉。”就是外国人来了能够现外国人的像,中国人来了能够现中国人的像,谁来了都能够现谁的像,为什么有这个作用呢?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有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增长善行)(4)

因为镜子它本身是无知的,它上面没有任何的图像,它起作用,才是无所不知。这告诉我们要达到无所不知,必须要“求清净心”,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境界,怎么样来“求清净心”呢?你看你练习书法,练习古琴等等,其实,练到最高的境界,就是让你的心“净”到了没有一个念头生起,当这个时候的时候,就与“道”相通了。所以我们说茶道、棋道,包括武道等等,都是到让人们通达“道”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们说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就是唱歌、跳舞,欣赏这些世界名画吗?这是素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起学生对于美和和谐事物的自然而然的追求,也就是说他通过听和谐的音乐,看这些世界名画,他有对一种美和和谐的一种自然的感知能力,像我们人经常说的“第六感官”,就是像一个人很真诚,他看那个假人,他就看得很明白,为什么呢?因为他看真的东西看多了,对假的东西,他自自然然的就有一种辨别的能力。这种东西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第六感觉”,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对美好的、和谐的、真善美的东西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辨别能力。

这种辨别能力是怎么样获得的呢?其实就是通过“心清净”来达到的。所以这个“道”,古人也把它用自然而然来表示,它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儒家喜欢简单,就用“天道”来表示这种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在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人伦关系上,就体现为“五伦大道”,这个就是孟子所概括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有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增长善行)(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