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武松打虎地方(循着地名去认字④)

《“鄄”字的前生今生:千年古县原是西方一片乐土?》引发出右“阝”的话题本篇,我们从菏泽鄄城往北来到聊城阳谷,聊聊“阳”并拉拉左“阝”,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阳谷武松打虎地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阳谷武松打虎地方(循着地名去认字④)

阳谷武松打虎地方

《“鄄”字的前生今生:千年古县原是西方一片乐土?》引发出右“阝”的话题。本篇,我们从菏泽鄄城往北来到聊城阳谷,聊聊“阳”并拉拉左“阝”。

说起阳谷,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武松打虎的壮举。不过,放在当下,武松还得手下留情,要不然法律追究起来吃不了恐怕也兜不住吧。

按阳谷县政府公布资料可知: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始置阳谷县,属济州。

阳,最常用字之一。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阜(一种观点说是猎猎战旗,一种说法是古时穴居时上下的台阶,还有一种说法是土堆)从昜(太阳,兼表声),会山的向阳面之意。繁体字为陽,今简化为阳(简化后,更好理解,笔画也少了)。

阜,不管哪种说法,都与高低、升降、山丘、楼台等有关。阜由高引申出健壮,再引申指丰盛、富足,如物阜民丰。曲阜,据说是城市东面有一道弯弯曲曲土城墙而得名。另外还有辽宁阜新、安徽阜阳、江苏阜宁等地名都带有“阜”。

古时,凡现在写左“阝”的都写作“阜”。古人嫌其麻烦,估计在“邑”变成右“阝”的同时,也顺势将“阜”简化为左“阝”,符合阴阳相伴相生的道理。因而,从隶书开始,作部首时“阜”退位给了左“阝”。自然,凡从左“阝”的字都与高低、升降等义有关,如阶、陡、陷等。

阳,由初升、高悬天空,再缓慢降落,选用左“阝”(本义有升降)再合适不过了。

由于人们崇尚太阳以及引申出来的美意,地名中带“阳”字的就比较多,如山东济阳、阳信、城阳、莱阳、海阳、宁阳等。河南省十七地市,其中有洛阳、安阳、濮阳、南阳、信阳五个市名带阳,县级市更是比比皆是(如荥阳、汝阳、宜阳、原阳、沁阳、泌阳、舞阳、睢阳、淮阳、正阳等)。

古时,人们约定俗成,山南为阳(衡阳为衡山之南),山北为阴(华阴为华山之北);水南为阴(江阴为长江之南),水北为阳(济阳为古济水之北)。咸阳位于九嵕(zōng)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为“皆”“都是”的意思。湖北咸宁,本为永安县,宋真宗景德四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永安陵讳,按《易·乾象》中“万国咸宁”与“永安”意近,遂改为咸宁县。咸宁寓意此地永远都是安宁。

讲了“左耳”与“右耳”,其实中国汉字中还有一个“硬耳”,即“卩”。“卩”大都由人演变而来。如青岛即墨区的“即”。

“即”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面对盛食物的器皿,尚没有吃,表示接近(即墨因临近墨水而得名,目前为史志界所共认)。

“既”的甲骨文表示人吃饱了转过头去打饱嗝(文明使者)。

“印”的甲骨文左为手形,右为人,本指抓住犯人。抓犯人第一个动作就是将人摁倒,于是就引申出印刷、印章等义来。

阳谷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春秋》及《左传》中曾四次提到阳谷,其中有:僖公三年“秋,齊(齐)侯、宋公、江人、黃(黄)人會(会)于陽(阳)穀(谷)” 。

阳谷名称由来有好多种。

阳谷的名称由来有好多种。

其一:谷山(非今阳谷旧城中心之谷山),又名谷城山,位于今平阴县洪范池境内,是上古时期伏羲氏、神农氏教民种谷之地。今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村东有阳谷邑遗址。

其二:阳谷境内有一座古宓城,是伏羲居住的地方。康熙十二年《阳谷县志》载:“阳谷有宓城,相传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伏羲在此教民“观日阳、种五谷”,阳谷因而得名。

其三:今阳谷县城中心高阜为谷山,县衙坐落在高阜的西南方城垣的坤离之间,即“谷山之阳”。

凡此种种,难怪阳谷县人民政府网站,对“阳谷”名称的由来避而不谈,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何我要说这个“谷”?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汉字简化时,将稻穀的“穀”(请注意,“穀”与“榖”的区别。前者左下为禾,与庄稼有关;后者左下为木,义为构树,也读gǔ)与山谷的“谷”合并了,也就是说山谷的“谷”没有繁体字。虽然“穀”简化为“谷”,但不是完全彻底简化,还留下“穀旦(吉利的日子)”“不穀(古代帝王诸侯自谦词,说白了就是说自己不吃好粮食。与“寡人”“朕”相仿)”“穀(姓)“穀梁(复姓)”。另外,还要注意:谷还有一个读音,读yù,如“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建立政权)”。

阳谷县第一中学网站上写作“陽榖”

纵观历史,阳谷之谷倾向于“穀”的简化,但是在当地,有些单位、企业在把地名繁化时有的将“阳谷”都作繁体字处理,有的只将“阳”写作“陽”,而“谷”不变。

陽谷水厂标牌,由阳谷二中魏尚星老师提供

无独有偶,远在千里之外的无锡也有类似写法。

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其中就建有一座阳谷县衙,《水浒传》等影视剧中涉及“衙门”的故事,都在这里拍摄。但高悬的“陽谷縣衙”四个字,不晓得制作者无知还是有意将“谷”不作繁体处理。

看来,阳谷县有关单位应该站出来,说说“阳谷”的“谷”到底有没有繁体字了。

壹点号吴永亮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