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关于分享的名言(杂谈知识就是力量)
1 自然的精微,较之感官和理解力的精微,远远高出若干倍。因此,人们所最新的一切“像煞有介事”的沉思、揣想、诠释等等,实如盲人暗摸,离题甚远,知识没有人在傍边注视着罢了。
2 人类理解力最易被同时而陡然打入心中,从而足以填充想象力的一些事物所引动。思考:一个对个体的刺激,若是基于其记忆,有能在此记忆上给予延伸和生长,这个刺激就足够强烈,并重新深化为全新深刻记忆留在脑海。凡是连接,一旦打开,都有记忆。若是基于记忆的美好连接打开,则会拥有特别深刻的记忆。
3 人类理解力最大的障碍和扰乱,还是来自感官的迟钝性、不称职以及欺骗性。所以思考一般总是随着视觉听觉所停止而停止,对看不见听不见的事物就很少有所观察,或者完全无所观察。思考:另一个角度看待,比如大多数人的视觉细胞最活跃和感知力,其他细胞而基本被沉封,所以感知力下降,仅在视觉维度感知了周边。激发每一处细胞的活力,尤其那未可知的、同样传递心灵的各种细胞,优化感知力。事实上,更多人类个体细胞维度的感知,会更加让记忆深刻,从而进一步强化后续感知力。所有的感知力增强,也同样基于原有细胞群之间的历史感知记忆。
4 培根认为,财富的用处是消费,而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光荣或善举。
5 通常来说,面对顺境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同样幸运所生的品德是节制,不顺所生的品德是坚韧。此外,自重是约束万恶直奔,丰功伟绩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无论顺逆境。
6 读书让人充实,讨论让人机敏,写作让人精确。所以,一个人如果很少写,必须要有好记性;如果很少与人交流,必须有很敏感的头脑;如果很少读书,必须非常聪明。
7 狡诈者轻视学问,愚笨者向往学问,智慧者利用学问。因为学问并不宣传他自身的用途,此利用之道是学问以外并超越学问之上的一种智慧,只有通过反复体会才能获取。思考:如同现在的知识付费,被狡诈者所利用,愚笨者所参与。智慧者只在旁观。
8 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和挫折,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
9 多数知识的秘密是那些平凡而最容易被忽视的人们发现的,而不是享盛名的人们发现。思考:来自一线提炼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数最有用。
10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花草,求知好比修建移栽,实践则可以校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和有效性。
11 关于刺激和帮助记忆的东西,第一是秩序,与曾有的记忆符合;第二是所在,与固定的所在有某处相合的影像;第三是韵文,比较好念。在此级别之上,凡是事物能给人印象时带有强烈的情绪,比如恐惧惊叹羞耻,也是能够帮助记忆。另外在清明纯静的时候,印入人心的片段,比如儿时所学事物,入睡所想事、初次见面事物等。思考:培根有所思考但层级并不清晰,秩序关乎曾有记忆,所在关乎加入视觉细胞,韵文加入听觉细胞辅助。而强烈情绪则调动多维度细胞的活力,从而更加深刻记忆。清净专注时属于感官细胞专注未被打扰而深刻。至于初次则是新鲜度激发了所有细胞的活力并深刻入记忆。
12 知识和学习的快乐与欣喜,在本质上远远胜过其他所有的快乐。情感上的快乐胜过感官的快乐,就像欲望或胜利的实现超过听一首歌或吃一顿美味那样。思考:认知带来的愉悦,是心灵和每一处细胞的愉悦;美食音乐等也只是某一处局部的愉悦。认知的迭代可以无止境愉悦,而感官的刺激容易厌腻感平庸。
13 习惯在人的精神和身体两方面占据力量,所以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该努力求的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形成的,那就是完美的习惯,因此教育的作用功莫大也。思考:所有的习惯,都是思维细胞和身体细胞记忆的汇集物,越后期越难养成新的同类别习惯,是因为在同一个类别的维度上,各类细胞的记忆已经被锁定。另外,培根反复强调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孩子赢在自幼通过完美教育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14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最关键要看他真实的品格。
15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思考:甚至可以视同为放大、延长和丰富生命。
16 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共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愈益显露。思考:不拘泥于一时,正是把时间的公共性和公正性纳入思考和决策的角度。
17 要克服容易发怒的倾向和习惯,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发怒的后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想象它是怎样搅乱你的生活。反思的时间,最好是在一阵怒气完全平息以后。思考:不受情绪干扰的情况下,反思情绪波动所造成的不利不便。
18 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和突出重点,是办事迅捷的关键所在,而且分配职责不可过于粗略,因未分职责者对事情会不闻不问,分配职责过多者会忙得不顾后果。不合时宜的行动,都是徒劳。凡事须经过三个步骤,即筹划、讨论或审议、实施。筹划和实施只能少数人去做,唯有讨论可使较多人参加。思考:筹划需要核心沟通创意;讨论在于统一思想;实施在于职责清晰落实,三者不可或缺。
19 在自然界,物质通过结合可以得到增强。而人与人难道不是如此吗?思考:所有的连接和成长,原则上都是放大丰富生命体验,也即美好和愉悦。
20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