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口径才150为什么威力那么大(8个炮弹孔430个枪弹孔)

炮弹口径才150为什么威力那么大(8个炮弹孔430个枪弹孔)(1)

经过修复,四行仓库西墙共保留了8个炮弹孔、430个枪弹孔,再现淞沪会战悲壮历史。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八佰》成为今年首部突破10亿元票房的影片,也令其真实历史事件发生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成为沪上新的热门打卡地,市民游客纷纷在布满炮弹孔的西墙前伫立沉思,缅怀抗战英烈。

历史原貌令人肃然起敬。但旁人有所不知,当时围绕那面弹痕累累的西墙修复方案,建筑设计团队经历了几番激烈争论,最大的博弈点在于修复到什么年代——1935年四行仓库落成之际,还是1937年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后?这一问题,影响了整个修缮方案的方向和进程。

不能忘却的历史,每一处修缮都值得较真。根据工程总设计师唐玉恩、副总设计师邹勋公开的修缮笔记,我们可以知晓修复四行仓库尤其是西墙的“台前幕后”。

找出青红砖砌筑边界线,准确还原原貌

1932年和1937年,上海经历了两次淞沪抗战,四行仓库是第二次会战时市中心的重要抗战遗址。在建筑师们看来,西墙是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鏖战最激烈、受损最严重的部位,如何保护西墙,是整个复原设计的重中之重。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应恢复到什么年代的西墙历史原貌?如何真实地展示1937年的抗战悲壮历史?对此,设计团队曾提出恢复到的不同历史年代,做出对应的展示方式,其间经过几轮、十余个方案反复甄选、研究。

建筑师坦陈,若不能找到确切的炮弹洞口位置,退而求其次,宁可将其恢复到1935年四行仓库刚建成时的样貌,西墙建成之初是一面白墙,况且专家一审也通过了在白墙上开设纪念馆大门的方案。尽管如此,设计团队仍在积极探查炮弹洞口,为准确复原西墙的战后历史原貌而努力。

几经探查,建筑师谨慎剥除西墙五层的局部内侧粉刷,终于查明四行仓库的初始墙体为红砖砌筑,1937年战后曾用青砖封堵炮弹洞口。这条青红砖砌筑边界,让整个团队感到很兴奋,它使历史照片中的炮弹洞口位置得到实物印证,成为极其重要的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为把西墙修缮、复原至1937年战后受损的历史原貌提供了“铁的证据”。设计方案以真实性、安全性为原则。西墙上部,复原和展示大的炮弹洞口;中下部,显示了战争中受炮弹震伤的结构构件等。同时,对于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等特殊问题,建筑设计团队做了多项技术创新设计。经过修复,西墙如今共保留了8个炮弹孔、430个枪弹孔。

炮弹口径才150为什么威力那么大(8个炮弹孔430个枪弹孔)(2)

保护尊重每个细节,“抗战丰碑”河畔新生

盘点四行仓库修缮时间线,整个改造过程历时一年。2014年,上海有关方面决定在第二年“八·一三” 淞沪抗战纪念日之前完成四行仓库的保护和再设计,这一重任经方案竞标落到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及其团队身上。唐玉恩曾参与主持和平饭店、上海总会等多项近代建筑的保护和扩建工程,具有丰富经验。2015年8月13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成为抗战胜利70周年上海系列纪念活动的主会场。2017年,该修缮工程获“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2019年,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行仓库的保护利用设计是关于保护上海抗战遗迹、提升苏州河沿岸历史人文品质、对历史保护建筑更新利用并服务当代的一次思考与实践。唐玉恩说:“我们竭尽全力表达中国建筑师对自己城市建筑遗产的热爱,对每一个建筑细节的保护和尊重,也充分表达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四行仓库在战后成为库房,上世纪80年代后曾用作家具城、文化用品市场等空间载体,其间,外立面经历多次统一粉刷、厚达50-60毫米,中央通廊被层层封堵,西墙西侧搭建了多层厂房……秉持国内各项规定和国际通行的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可逆性等文物修复原则,这一抗战遗址被合理化区隔,设置抗战纪念馆、创意办公等功能空间,并增设消防设施、现代化设备等,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既能凸显抗战遗址的重要意义,也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其余部分。最终,这座“抗战丰碑”在苏州河河畔获得了“新生”。

作者:史博臻编辑:施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