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表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诚哉斯言,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是不可否认的。但也许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优越感的驱使,拥有智慧的人类却总是对征服自然跃跃欲试。

总有人不甘于顺从自然而想要探索,尧茂书便是如此。面对长江的湍急的水流,尧茂书不惧艰险,迎难而上,成为漂流长江第一人。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1)

尧茂书

但是长江的危险也名不虚传,在他33天漂流1270公里后,还是不幸触礁、艇翻人亡,英魂从此长眠于长江之中。

生长于岷江之畔,自幼便与水结缘

1950年4月1日,尧茂书出生于四川乐山户平常人家,他的家就坐落于岷江之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岷江而生的人家里生出来的孩子,大多是自幼便熟悉水性的,尧茂书也不例外。

小时候父母担心江水会给尧茂书带来危险,于是就明令禁止他私自到水边玩耍。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2)

岷江河畔

生性爱探索和挑战的尧茂书又怎会乖乖听话,无奈父母看管太严,只能软磨硬泡才得到母亲的允许。

7岁那年,他终于能够到江里游泳了,在感受到江水抚过身体的甜头后,他对江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得空便扎到江中畅游。

日积月累的练习让尧茂书的游泳技巧越发娴熟。

14岁那年,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他成功地从有3000多人参与的畅游岷江的活动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第28名的好成绩。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3)

畅游岷江活动

立志做“漂流长江第一人”

尧茂书在“水”这一方面天赋极高,学起来也非常用心,可惜对知识的渴望就逊色了很多,很早便辍学当了童工。

初中毕业的他进入了乐山当地的一所印刷厂,成了一个照相制版工人。长期的照相制版工作让尧茂书渐渐迷上了摄影艺术,为了拍到满意的照片,他不惜走上两百多里山路。

为了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他四处求教,终于得到一位老师傅的指点。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4)

尧茂书摄影

本就肯下功夫的尧茂书在得到了“高人”指点后,摄影技术突飞猛进。1972年,由于突出的摄影技能,22岁的尧茂书被调到了西南交大担任专职摄影员。

从此尧茂书就开始了摄影师的职业之旅,他的摄影作品被很多报纸、杂志采用

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颇具天赋的摄影师,会一直沿着当前的职业走下去时,尧茂书却在28岁时提出,他要做长江漂流第一人!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5)

西南交大

正如哲人所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改变。”尧茂书的决定也不是突发奇想的。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尧茂书从美国《地理》杂志上了解到了日本探险家完成亚马逊河单人漂流的消息,从小就对水有别样的情怀的他心动了。

当时世界上但凡是有点名气的江河都有人去探索和漂流过,但是我们的长江却从未有人进行过漂流,尧茂书就产生了要做长江漂流第一人的大胆想法。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6)

长江漂亮

说干就干,为漂流不断努力

正是深知“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漂流长江的想法在脑海里形成的那一刻起,尧茂书便开始了为探险而做准备的漫漫长路。

为了有更明确的目标,他的第一步是制定适合自己的探险计划。

有了大致的规划之后,他开始收集长江的有关资料,从地理环境到人文历史,长江的方方面面他都尽可能的深入了解。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7)

长江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之后,尧茂书决定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1980年,经历了两年不见成效的努力后,尧茂书给国家体育总局写了一封信,信中表明了自己想要组建一支漂流队去探索长江的意愿,并且希望获得帮助。

现实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国家体育总局并没有对这个有点“天方夜谭”的想法给予关注。

求助失败后的尧茂书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自费到长江源头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多次奔赴大渡河、沱沱河等地。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8)

大渡河

漂流必须要有合适的工具,为了制作出适合于长江险流特点的橡皮筏,他不断进行尝试,四处奔走求教。

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尧茂书的漂流计划总算有了具体的规划。

1984年,他又一次向国家体育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对长江进行漂探险和拍摄工作的报告》,这次的报告中尧茂书详细的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但是“天不遂人愿”,这份报告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9)

尧茂书

命运对尧茂书的捉弄并未到此为止,这时他得知,美国探险家正在申请办理长江漂流的手续,这让他不得不提前实施自己的探险计划。

长江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首漂应该由我们中国人来完成。”这是尧茂书自始至终的坚守。

为漂流劝妻子打胎,和家人决裂

多年的了解让尧茂书深知长江激流的险恶,他也知道这次探险可能是自己生命的终点,但未因此有过一丝一毫的怯懦和后悔。

在准备出发时,妻子兴高采烈地告诉他自己怀孕的喜讯,希望以此来挽留丈夫,不让他去冒险。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10)

漂流队

可尧茂书去意已决,也担心自己会有去无回,疼爱妻子的他想给爱妻改嫁的后路。

因此故意没有表现出喜悦,反而狠心让妻子打掉孩子。然而,谁又知道他心中有多么煎熬与痛苦呢?

知道尧茂书为了漂流竟然劝妻子打胎的荒唐做法后,本就不同意他去漂流冒险的家人们更是坐不住了,纷纷找到尧茂书劝他放弃漂流。

可是这么多年的努力,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放不下自己漂流梦想的尧茂书和家人动了气,也因此和家人产生了隔阂。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11)

尧茂书与友人

终成“漂流长江第一人”,却不幸命丧黄泉

在缺乏资金和援助的情况下,尧茂书采用游说的方式,走遍了大江南北,终于获得了一些援助,他得到了一套救生服、两艘加厚型橡皮艇和一台摄影机。

带着这些“极其珍贵”的援助品,尧茂书和自己的哥哥尧茂江踏上了探险的道路。

1985年6月20日,尧茂书给自己的橡皮艇“龙的传人”号打上气后,在纳钦曲下了水,正式开始了他的长江漂流之旅。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12)

开始漂流

满怀期待的尧茂书并不知道自己年轻的生命将从那一刻开始进入了仅剩33天的倒计时。经过三天的漂流,尧茂书拍摄了许许多多的沿岸秀丽的自然风光。

6月24日,到达沱沱河岸边后,哥哥尧茂江由于有事只能提前结束漂流之旅,经过一番倾心交谈,纵然十分不舍,兄弟二人还是不得不分开。

结束漂流之旅的哥哥尧茂江带回了18盘电影胶带和许许多多记录漂流景色的胶卷,这也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13)

珍贵资料

和哥哥挥泪告别后的尧茂书踏上了一个人的漂流之旅,漂进无人区的他并未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随着漂流的进行,危险也在步步逼近,高原的环境下,除了极寒的天气外,还不时有野生动物的侵袭,躲过了这些危险的尧茂书并没能将幸运一直延续下去。

在经过金沙江通珈峡时,急促的浪花让尧茂书的橡皮艇不得安稳,最终撞上了江底的礁石,艇翻人亡。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14)

撞礁

尧茂书的死讯很快就传遍的全国,一时之间,人人都在为这个勇敢的“漂流长江第一人”的不幸身亡而叹惋。

如今,虽然尧茂书已经长眠于长江冰凉的江水之中,但他那要做“漂流长江第一人”的热血依旧鼓舞着我们,这是中华儿女的血性。

尧茂书用33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漂过了1270公里,虽然最后遭逢不幸,但这种对梦想的追求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长江黄河漂流幸存(1985年长江漂流第一人)(15)

尧茂书雕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更多精彩推荐:

西安教授提议从课本中删除《出师表》,理由:避免灌输愚忠思想

6年前,那个36岁爱上22岁小伙的离异大姐,他俩在一起了吗?

1979年,农民黄新文成新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风光过后现状如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