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下册衔接(一年级数学上下册)
归纳推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认知活动和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而小学一年级属于前归纳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积累数学经验。为后续归纳推理的初级阶段、完善阶段、演绎阶段等奠定基础。在此,笔者梳理了一年级数学上下册的课本,将可以培养孩子推理能力的练习题分为以下3类,供大家交流和指正。
1.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
在数学题中,比较大小的题目屡见不鲜。有的直接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如23○32;有的是比较算式结果和数的大小,比如20+3○32;还有的是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的大小,比如20+3○30+2等。像这些有算式的并且题目没有要求“不计算”的,一般可以让学生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但是为从小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推理进行比较。
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有这样的比大小的题目:9+5○15、9+10○20、9+6○16……,这几道题就可以让学生不计算,通过将右边的数进行“变形”用推理得出结果。例如9+5○15→9+5○10+5,左右两边都有一个5,而左边另外一个加数是9,比右边另外一个加数10小,所以9+5<10+5,从而推出9+5<15;同理推出9+10<20、9+6<16。
一年级数学下册中也有类似的比大小的题:58-5○58-50、20+62○62+8……,此题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计算的结果;也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计算,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比较的结果。
比如58-5○58-50,左右两边的被减数都是58,而左右两边的减数一个是5,另一个是50,根据生活经验“同样大的2块蛋糕,吃掉的多的那块剩下的少,吃掉的少的那块剩下的多”来帮助理解:被减数相同,减数大的差就小,减数小的差就大。即: 58-5>58-50。
而20+62○62+8类似于一年级上册的那些变形之后的题9+5○10+5,都是“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就大。”所以根据上一册的推理经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20+62>62+8。
2.用语言文字进行推理
在数学中,有的推理题让一年级学生用数学符号表达有局限性,得用语言文字进行阐述。例如一年级上册有一道思考题:两只小猴比谁的桃子多,左边的猴子旁边有3个桃子,右边的猴子旁边也有3个桃子,并且在它的胳膊上还挎着一个篮子,篮子上面铺着草(看不见篮子里面有没有东西)。右边的猴子说自己的桃子比左边猴子的多。问题是“他说的一定对吗?”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右边的猴子挎着的篮子里有桃子,不管有几个,桃子总数都会比3个多,那么他的桃子数量比左边猴子的多,右边的猴子说的就是对的;二是右边的猴子挎着的篮子里没有桃子,这时两只猴子拥有的桃子个数都是3个,那么右边的猴子说的就是错的,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不一定对”。这道思考题要用文字写下来有点复杂,再说一年级的学生也没学会几个汉字,所以引导学生经过思考推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其实,这道思考题如果让高年级的学生做,可以这样写3○3+X(X是自然数),当X=0时,3=3+X;当X>0时,3<3+X。比较而言,用数学符号表达更省事更简洁一些。
3.用画图计算进行推理
利用画图帮助解决问题是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渗透画图解题的思路。一年级下册有一道数学思考题:平平和芳芳都是集邮爱好者。芳芳给平平3枚邮票,两人的邮票就一样多了。原来芳芳的邮票比平平的多几枚?这道题中叙述的情节比较复杂,不太好理解,因此要借助操作活动来完成。可以摆圆片,也可以画圆片来代替邮票。
用正向思维来解决的话,可以把两人同样多的部分省掉(或用一样长的线段表示),再在芳芳后面画3个○,平平后面不画○。引导学生把芳芳的3个○给平平(即:把芳芳后面的3个○擦掉,在平平后面画3个○),此时,两人的邮票一样多吗?学生发现不一样多,变成了平平比芳芳多3个了。这时需要再给芳芳画3个○,两人才一样多。通过画图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芳芳要比平平多2个3,才能保证给平平3枚后两人邮票一样多。即3+3=6(枚)。
此题还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解决。就是从结果出发往前推,给芳芳和平平的后面画一样多的圆片,圆片个数多于3个或等于3个。根据题意是芳芳给了平平3枚之后两人才一样多的,所以这里要复原回去,把平平的3枚还给芳芳,即把平平后面的圆片擦掉3个添在芳芳的后面,此时再让学生观察还原后的图,发现芳芳比平平多6枚。算式还是3+3=6(枚),一个3是芳芳自己的,另一个3是平平还给她的。
两种方法比较下来,哪种思路更简单呢?不过,甭管用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都得借助画图或者摆圆片等操作活动来帮助推理。否则,这道题要让一年级的孩子来理解实在太抽象太难了。
另外,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找规律”那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是以归纳推理以及其他推理为核心,蕴藏着重要的教育内涵和价值。这部分内容大多是数形结合的形式,后面咱们再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