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思想(赋税之道)
陈 贵 中管院创新所所长、北京码头智库创始人
西欧从8世纪到16世纪的800年间,据记载几十个国家没有一个王朝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古代中国朝代更迭周期多则二三百年少则几十年,在中国一百年以上的朝代似乎仅宋朝不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究其原因“税”负担轻重是根本原因之一。高税负,民间就无法财富积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哲学以及工业化等就失去发展的土壤。
税,汉子篆书可见“税”字为形声字,意为:禾 兑,蕴意“民以禾为兑”。税、赋,起于农耕文明时代耕者纳贡为始。古话讲“税以足食,赋以足兵”。税,国之大事,无税不国,无国不税;税,民之大事,无税无国,无国无税。税和赋,老百姓有时会把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现代意义上的税法,具有强制性、公平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属性。
18世纪末,英国人首创发明了“所得税”税制管理体系,1842年起,成为永久性税制并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延续至今。税,是国家和阶级产生后必然的产物,政府必须用税和赋才可实施公共服务供给和防务安全支出。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纵观世界和中国税发展历史,也是征缴和抗捐官民博弈的历史。税,是深入到社会细泡文明基因组成部分,是洞察时势的窗口,王朝更替的晴雨表,文明兴衰的度量衡等之一。历史的偶然性也蕴含着必然性,社会动荡、风起云涌、揭竿而起和刀兵相见等重大历史变故的黑匣子记录仪。历史不可以演戏,历史可以借鉴。税的历史更值得研究和总结,以铜为镜知荣辱,以史为鉴知兴衰。赋税,就像在鹅的身上拔毛,从直接税向轻重力度数量和节奏间接税融合演变,最好的制度是在不痛不痒、不知不觉和不哼不哈中运行。
世界上税发展史基本四个阶段,自由纳贡、承诺时期、专制课征和立宪课税。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税收形成在先秦时期,品类分为贡、赋、租、捐几类形式。历朝历代,如东周末年的“初税亩”,夏商周的“井田制”,隋唐时期的“杨顶田”,宋代时期的“货币税”,元明清时期“摊丁入亩、盐铁官营、一条鞭法”等一系列税务改革。总体脉络是逐渐从“人头税”向“土地财产税”和“商贸流通交易税”形式转变,基本遵循了从“实物税”到“货币税”征缴演变过程。大唐“文景之治”盛世、“安史之乱衰”退教训值得反思,每一次大乱大治大治大乱的历史事件都伴随“税”和税改的身影。
税,税制是个特别敏感的制度安排设计,甚至关系到民族兴衰、产业兴旺、国运民生的全局大问题。税,涉及到政治和经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和平头百姓的利益。以“积累莫返之害”著称的黄宗義定律,大概意思是,历朝历代的税收改革时农民的税赋的确降低了,可是,过段时间税负会高出改革前的水平。该定律说明,税普遍是越改越多越高,一旦进入加税节奏就会一发而不可收。
西方新供给学派阿瑟·拉弗著名供给学派奠基性理论“拉弗曲线”定理,设定税率为0和100%两个极端,最终政府税收均为0。在中国2400前,《论语》中记载,“鲁艾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何之?有若对曰:盍彻乎?”。艾公曰:现在是“十分抽二”税率都不能解决财政亏空呀。“彻”,指的是周朝代现行的是“十分抽一税率”。孔子弟子“有若”的“有若定理”的中国智慧也是强调税赋适度性原则,历史上“王朝中期赋税暴增律与王朝后期定势律”值得总结借鉴。
赋税之道,是破解平衡王朝由盛转衰更替难以逾越魔咒的砝码,必须在民族伟大复兴前二三十年关键节点坚决从严治党、还富于民、节约开支、惩治腐败、依法治税。不成熟的税种,慎重实施为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