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何香凝女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宋庆龄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1)

1972年9月5日下午,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人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内举办的一场追悼会。

这场追悼会由朱德元帅亲自主持,宋庆龄致悼词。

与此同时,空旷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护卫队将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降到一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规格极高的追悼会竟然是给一位国民党元老准备的。

在当时那个紧张的形势下,能够为一位民族人士举办一场最高规格的葬礼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操心,那就是敬爱的周总理。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年已经开始推行火葬,周总理却破例满足了这位国民党元老土葬的心愿。

这人究竟是谁,可以让国家降半旗致哀,让周总理为其破例?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2)

叛逆的富家小姐

何香凝,广东南海人。

1878年生于香港的一个富庶家庭,父亲原本是农户出身,后来凭借精明的头脑在香港经营茶叶和地产发家致富,因此何香凝一出生就是个富二代。

那个年代「三寸金莲」和「无才便是德」还是大家闺秀的象征,何父为了让小香凝能够融入「上流社会」,给她提了两点要求:

一是7岁就要裹足;

二是不能读书。

可是何香凝一个都没做到。

自小就喜欢听女兵故事的何香凝羡慕女兵的「天足」和英勇善战,因此逐渐养成了不屈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

为了捍卫自己的双脚,母亲每次给她缠上脚时,一到夜里她就拿剪刀剪开。

即便后来剪刀被父母拿走,她攒钱再买一把,继续剪。

就这样经过几十个回合的较量,何香凝赢了,父母放弃了给她裹足的念头。

可何香凝的“叛逆”还没有结束,家里的三个哥哥每天都有私塾先生来教书识字,身为女儿身的何香凝却被关在闺房中学习女红。

天生傲骨,深信女子可顶半边天的何香凝不服,继续反抗!

一开始她向父亲提出了读书学习的想法,被父亲严厉拒绝。

可她并不气馁,先是自己买书自学,遇到不懂的就找三个哥哥请教,久而久之家里也就默许了她的“叛逆”行为。

自此,在家中排行第九的何香凝就有了「不肯受礼教约束的“九小姐”」的名号。

转眼间,在父母保护下的何香凝已经19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彼时的香港没有人愿意娶一个「大脚」和「有文化」的“叛逆”姑娘为妻。

正当何香凝父母焦急万分时,香港皇仁书院的一位归侨子弟宣称:「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女人为妻。」

这个人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3)

1897年,何香凝和廖仲恺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这是一段被誉为「天足缘」的婚姻,二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琴瑟和鸣,一起读书、吟诗、作画。

何香凝曾有诗云:

「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何香凝后来号称“双清楼主”就是由此而来。

婚后二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但国家尚在危难之际,何香凝和廖仲恺不是只顾自己快活之辈,他们都心存救国之志。

在时代潮流的驱动下,廖仲恺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

于是何香凝又“叛逆”了一次,说服父母并变卖掉陪嫁首饰等资产,陪同廖仲恺一同赶赴日本留学。

1903年,何香凝先后就读于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京本乡美术学校。

期间曾跟随日本著名画家田中赖章学习绘画。

同年年底,何香凝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在听完孙先生的救国演说后,夫妻二人大为震撼,当即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到救国活动中。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4)

投身革命,悲痛丧夫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何香凝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之一。

在会内担任联络和勤务工作。

如果论起资历,孙中山先生的太太宋庆龄女士都没有她的资历高。

之后,廖仲恺在何香凝的介绍下也加入了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副部长。

他们开办报纸、发表文章、筹集经费并参加了护法运动,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

到了1909年,廖仲恺奉命回到国内秘密组织起义。

此时只有何香凝和两个孩子在日本,女儿五岁,小儿子还未满周岁,可求知心切的何香凝还是选择入学读书,读书的同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

此后因为革命需要,何香凝转入绘画专业,首先是美术学校课程轻松,最重要的是同盟会的各种活动需要旗帜、图标等图案。

此后辛亥革命中的很多起止符号,都是何香凝画的。

由此她得了一个「辛亥画师」的称号。

在以后漫长的革命生涯和斗争岁月里,美术就成为何香凝所喜爱的革命武器之一,她用画笔表达着对革命的忠诚和对敌人的鞭挞。

往后十余年间,何香凝和廖仲恺夫妇二人奔走在不同的革命阵地,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人民的未来谋求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行为也深深影响了以为后起之秀,这个人就是周总理。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5)

1924年,周总理和何香凝结识于黄埔军校,他们一同交流中国的未来,大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正当他们准备携手干一番大事业时,悲剧发生了。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先是的离世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也是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本就帮派林立的国民党内部权斗愈演愈烈,身为国民党原来,且一直捍卫孙先生遗志的廖仲恺成了一些人攻击的目标。

8月20日下午,廖仲恺照例去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开会。

谁知道刚下车走上台阶就听到了几声枪响。

廖仲恺应声倒地,连中四枪,当场殒命。

事件发生后,何香凝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她要求蒋介石彻查此事。

殊不知蒋介石正式借助这起事件逼走了许崇智,赶走了胡汉民,坐上了国民党二把手的位置,从此走进了国民党权力中心。

可不管怎么说,蒋介石总要给何香凝一个交代,最终的调查结果就只有一句话:

「廖先生被党内的帝国主义者所害。」

至于是谁?目的?通通闭口不提。

但世人心知肚明,廖先生的牺牲就是国民党右派的手笔。

面对悲剧的发生,何香凝并没有被击垮,反而是从廖先生的手中接过了孙先生的遗志,誓死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6)

彻底寒心,流亡国外

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何香凝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救国运动中。

当革命胜利在望时,反动派却偏偏选择背道而驰。

披着“左派”外衣的蒋介石进入最高领导层后,随着权力的膨胀,他的政治野心终于暴露出来。

同年3月18日,蒋介石阴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拉开了反革命的大幕。

得知蒋介石所作所为后,何香凝非常愤怒,她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怒斥道:

「孙先生尸骨未寒,廖仲恺血迹未干,你却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以怨报德、违反孙先生主张的行为,你将何以面对孙先生?」

面对革命党元老何香凝,蒋介石被怼得哑口无言,颜面尽失。

其实蒋介石也不是没有拉拢过何香凝,他深知这样一位同盟会初代会员、国民党元老的地位对他帮助有多大,如果有了何香凝的支持,他的权力之路走的会更加顺遂。

于是在他和宋美龄结婚时,特意邀请何香凝去证婚,结果被拒绝。

何香凝当众表示:

「誓不与民贼为伍,绝不参加他们的婚礼。」

1928年12月,彻底心寒的何香凝辞去了国民党的一切职务,最终含悲出国,过着读书、作画的清苦流亡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何香凝和廖仲恺的儿女都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7)

毅然回国,投身抗战

何香凝的流亡生活仅持续了3年,便被一个噩耗打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了何香凝耳中,爱国心切的她毅然回到祖国。

哪怕是离开了三年,她的名望不减当年,在国民党四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代表。

她组织成立了慰劳队、救护队、难民救济队等,并亲赴前线慰问军队将士。

可民间的力量毕竟有限,何香凝要求蒋介石支援前线,没想到竟被拒绝。

她愤然写下: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蒋校长再次哑口无言。

上海沦陷后,何香凝回到香港家中,仍旧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抗战精神,并呼吁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支援抗战。

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女,耗尽了心血。

直到抗战结束,面对蒋介石发起的内战行为,让何香凝坚信: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49年,71岁的何香凝一家应邀请前往北平。

在车站,她见到了当年那个有志青年、现在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以及陪同而来的朱老总和邓颖超。

曾经一起奋斗过的老同志、老朋友难得欢聚一堂。

此后的二十年,何香凝以民革代表的身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 天安门降半旗致哀(8)

1972年,93岁的何香凝老人病重入院。

得到消息的周总理,第一时间前来探望。

病榻之上的老人握着总理的手,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我与廖先生有“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之约,现大将将至,希望总理可以批准和棺葬。」

闻言,周总理满含热泪地看着这位老前辈,立刻回复道:

「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同意,中央一定尊重您的意愿,按您的吩咐去办。」

虽然当时国家正在推行火葬,可何香凝老人一生都在为国家大业而奋斗,却从未提过任何要求。

此时周总理怎能不破例满足她唯一的遗愿呢?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与世长辞。

9月6日,按照其遗愿,由邓颖超、刘斐等人护送灵柩至南京,与廖先生合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