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扎根黔贵大地,传扬民族药香
“太子参是贵州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之一,贵州也是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区之一。在2020年,全省种植太子参的面积达到32.54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23亿元,太子参产业的发展在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走在太子参示范基地的田埂上,贵州中医药大学生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贵州站”)站长周涛向前来考察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璐琦院士详细地介绍着情况。
黄璐琦院士是周涛的博士生导师。此次师徒相逢,向老师汇报自己的科研工作,周涛既紧张又有些兴奋,她详细介绍了贵阳站在太子参品种选育、连作障碍防治、生态种植模式等方面开展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并陪同黄院士到示范基地对太子参种质保存、有性繁殖等示范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
黄璐琦显然对于弟子的成绩非常满意,对目前贵阳站开展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鼓励她和团队要继续做好太子参产业技术研究与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太子参的科学前沿研究。
所谓“黔山无闲草,贵州多灵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气候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以生态、绿色、道地为特色,也让贵州拥有了“天然药物宝库”之称。然而,也恰是这种闭塞的地域特点加之长期以来相比于发达省市在中药材种植上的科研投入略显不足,掣肘了贵州中药材的进一步发展。
周涛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生于桑梓,回馈桑梓。学成归来,多年里她一直致力于贵州地区中药材的科学研究与推广工作。“贵州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素来以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质量优而著称,我希望能不断推进产学研落地,密切与种植户的产需对接,提升贵州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让贵州中药材成为百姓致富的一剂‘良药’。”周涛内心充满了愿景。
黄平县野洞河镇团坡村的李华是当地种植太子参的带头人,已经有20年的种植经验。他还成立起当地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人返乡种参。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问题也接连出现。由于从事太子参种植的大部分都是农民,专业技能较差,没有形成懂种植技术的骨干队伍,也缺乏技术、产品研发与创新的专业机构对产业的培训指导,导致合作社的太子参在种植领域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与创新,从而造成了种植规模虽大、产品质量却低的现象。
“我们当初种植太子参时,用的都是土方法,只会把太子参种出来,但产量却一直没法提上去,种出来的品质也无法保障。如此一来,规模越大,大家反而越觉得力不从心。”李华无奈地表示。
正当他们为寻求解决之道发愁时,周涛带领着贵州站的同事们主动找上门来,对他们太子参的种植给予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并且决定将贵阳站正在着手建设的太子参种植标准体系示范基地就落户在该合作社,用科技的力量,帮助当地种出高品质的太子参。
在太子参的科研历程上,周涛团队历时近8年的攻坚克难,成功选育出新品种“施太1号”,解决了太子参近20年来无人工新品种更新种植的现状。“施太1号”不仅抗病性强、商品规格等级高,而且生长期延长,可让产品在增产的同时实现增质。
周涛带领团队获得的发明专利“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的方法”,是贵州省首个以中药材种植技术应用获得的发明专利,并荣获2016年贵州省发明专利优秀奖(排名第一)。通过专利推广应用的5年时间里,采用此专利技术进行有性繁殖生产了太子参种根6000余吨,推广种植约12万亩,每亩增产60千克(干品),增收达39600万元。
除了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主任的身份之外,周涛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科技特派员。在我国,中药材栽培主体是以农户或合作社为单位,科学素养不高,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相对困难。所以,在做科技特派员的一年里,周涛深入当地药民中去,将看似深奥的科学技术,通过通俗易懂的教学示范,让农户看得懂,学得会,为农民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帮助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作为驻剑河县的科技特派员,周涛发现当地百姓对中药材种植有很高的积极性,但不管是种植钩藤,还是黄精,都需要3年以后才见效益,为了让当地的农民早日摆脱贫困,她决定将周期短、见效快的太子参引种到剑河县。
说干就干!周涛不仅带来了种植太子参的“金点子”,还带着400公斤的太子参种苗,与200多份《太子参适宜种植技术手册》等资料前往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亲手交付给村主任,并在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产业发展问题,逐一讲解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过程注意事项,手把手地现场示范摆种、覆土等关键技术。
赠送的种苗种下去后,科技特派员队伍还会定点、持续地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在病害防控、水肥管理、采收等方面及时给予技术指导,种出来过后,还会利用团队的平台资源,帮助农户解决销路,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农户无后顾之忧。
周涛介绍说,赠送给光条村村民的太子参种苗,也是团队利用专利技术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在抗病率和产业效益上,相较传统品种更具发展优势。钩藤地里套种太子参,长周期作物和短周期作物科学搭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了农户产业收益。
“科技特派员是公益的,没有收入。往往乡里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安排下乡,或者去讲座,或者现场指导解决问题,常常忙活了一天,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就要往回赶,回到贵阳基本都是晚上十一二点了。”这样的奔波,周涛坚持了一年,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农户的收成多了,收入高了,她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团队作战,不辱使命——一头连接产业,一头连接“三农”中药材对于贵州省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今后乡村振兴的有力承载,面临着面积要增加、效益要扩大的需求;同时,中药材还承载着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任,可谓“小草药、大产业”,周涛自然也明白身上所担负着的这一使命的分量。
与传统农业相比,中药材种植技术具有新、专、特等特点。种、采、加工技术相对难度大,如果未经长期实践和培训,不易掌握,而没有功效的药材将毫无价值。周涛团队的科技工作者们一头连接产业,一头连接“三农”,担负着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效能提升,实现“企业增税、农民增收、科技增值”的重任。
过去10年里,周涛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生药学学科带头人,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贵州中药材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的重担。她白手起家,事无巨细,大到发展规划、团队组建,小到购买仪器、制定规章,都亲力亲为。10年里的每一天,周涛和她的团队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但是付出终有回报,好消息也一个一个地传来。
201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共建了“贵州民族药分子生药学共建实验室”,周涛带领团队相继获得教育厅“贵州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和“贵州分子生药学特色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平台项目支持,成功培植了分子生药学作为跨学科复合性研究方向,为中药学专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与教学质量保障平台。
2014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作为贵阳站的技术依托平台,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省级中药原料药技术服务中心,承担起贵州省常用中药材质量检测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获得省级实验室计量资质认证资格,具备独立为社会开展药品检测、鉴定的资质。他们紧跟国家药典的技术发展要求,相继扩展了分子鉴别、农药残留、重金属、二氧化硫等检测项目,聚集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CR扩增仪、超高灵敏化学发光成像系统等专业设备方面技术熟练。
2017年,农业农村部建立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站正是该体系27个综合试验站之一。试验站依托贵州中医药大学,在贵州黄平、大方、施秉、安顺以及道真等市县建成7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为贵州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多年来,周涛团队选育了中药材新品种以推进药材生产,研制发布了20余项中药材行业标准以保证生产质量,完成了180余项中药民族药的地方标准,为中药民族药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贵州中药资源调查、技术研究的4项成果已被列入“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并被示范用于第四次全国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为中药资源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此外,与全国同行联合攻关完成的多项科技成果,如“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相继获得全国中医药行业学会一、二等奖,并在指导相关中药材种植上取得成效。
为了配合全国中药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周涛及其学科团队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实地调研,完成了1341个样地6497个样方套38982个样方的调查,查清了贵州药用资源265科1432属5304种,比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增加了1100多种,大幅度丰富了贵州省中药资源的家底。
不久前,周涛团队作为贵州首家能出具中药材分子鉴定资质的机构,承接了贵州省中药管理局关于全省药材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的工作任务,负责对全省的订制药园中药材的质量、所有医院颗粒剂的质量、临床的中药材饮片,以及中成药进行抽检。周涛深知,做好每一次检测服务,把好每一次中药材质量关,保证中药材安全、有效,是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基础环节。如果质量不过关,临床疗效就无法得到保障。
“有些药材真假难辨,不时发现掺假造假现象。比如市场上的蕲蛇药材几千元一斤、乌梢蛇药材几百块一斤。有次我们在为药企做蕲蛇样品分子鉴定时,检测出里面混杂了其他蛇类药材。通过检测出具报告,收购商及时终止交易,避免了近30万元的损失。”周涛回忆道。
“知行合一”——让科学研究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周涛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信念。他们清楚,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为此,周涛和团队成员殚精竭虑,一刻不曾懈怠。即便是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及时指导广大药农开展中药材春耕生产,团队成员也没有停下工作,而是组织了中药材种植和网络建设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团队,搭建起“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材种植咨询服务平台”,并制定相应的平台运行方案,在种植、采收、鉴定、加工、质控等方面,利用电话、微信、QQ等形式积极与服务乡镇进行对接,实时了解服务乡镇中药材生产情况,为一线生产者解决了许多问题,并通过网络的方式开展了“太子参栽培技术”“太子参病害防控策略”“天麻仿生栽培”等网上培训会,指导广大中药材种植户进行春耕备耕,帮助广大农户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种植中药材,真正成为连接产业一线与田间地头的坚固桥梁。
薪火相传为人才——“科研就像一场马拉松,一定要让自己咬牙坚持在第一集团”
在投身科研的同时,周涛从没有忘记自己高校教师的身份,教书育人永远是她的第一要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愈发重视起中药材事业人才梯队的完善和建设,开始侧重做研究方向的设计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
当年跟随黄璐琦院士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是周涛无法忘怀的记忆。“我整个科研思维的形成、兴趣的构建和目标的树立都深受黄老师的影响。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过,见过他们如何成长,如何努力,就更会从心底督促自己做好自律,做好自我管理。”
像当年黄璐琦严格要求自己一样,周涛对于自己学生的管理也非常严格。“我总是跟年轻人说,做事先做人!技术能力我允许你们有高有低,但是最起码的责任感和信念必须有,否则你任何事都做不成!”
教学上,周涛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学术诚信度、科学道德观和团队合作精神。之前,黄璐琦每周都会给学生开例会,带领大家探讨学术和人生。如今,周涛也以“每周课题研讨会、每月工作汇报制度”作为团队落实与督促的手段。虽然身为研究团队的核心和学科的权威,但是对于团队里的同事以及梯队里的年轻人,周涛始终保持着开放和宽容的胸怀,满腔热忱地帮助和扶持他们。在每一次的科研例会上,她总是要求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大家出现观点和意见不统一时,她也不会搞“一言堂”,轻易下论断,而是要求拿出第一手数据来说话。
后生可待,后生可畏。周涛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学科领域发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虽然表面上严厉,但是在背后,她从来不隐藏对团队这些年轻人的疼爱。“现在的年轻人素质很高,也愿意尝试新的事物。现阶段我主要锻炼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周涛反复强调,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在实验室中反复试验,更需要在广阔大地上进行验证,最终造福于民,用自己所学所知服务于基层群众。“你做出来的东西不应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运用到生产上去,你的技术的的确确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能够为产业服务,这才是你的个人价值体现。”周涛说。
近几年来,在周涛的带领下,涌现出一批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她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悉心培养,严格要求。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快速成长。今天,在团队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像肖承鸿、袁青松、王艳红这样的青年才俊,站在了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大家用对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一起携手推动着贵州中草药学科研究快速发展。
随着中医药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给亟待腾飞的贵州中药材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科研工作是一个反复探索和论证的过程,不是日常工作时间可以界定的,周涛从来没有把科研当作一种“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她始终以身作则,周末、节假日也多坚守在实验室与试验田一线,而平常经常是早上8点上班,晚上下班后回家吃顿晚饭,之后再回到实验室里忙到一两点才休息。
“但我从没有觉得条件艰苦,也没有觉得累。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自然要分分钟全力以赴!”在别人看来这么“疯狂”的作息方式,周涛却觉得再平常不过。
“有‘得’就总会有‘舍’吧!”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周涛也有她感性的一面:“有的时候也会遇到瓶颈,会感到累,会觉得亏欠家人实在太多了。但是又一想到,中草药学对于贵州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实施太重要了,每次下到企业或者乡村中去,我们都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那种被认可的成就感让我一直有动力坚持走下去。”
现在,周涛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扎根黔贵大地的中草药学研究在全国普及推广开来,她为此时常勉励年轻人,科研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漫长的跑道上需要一种坚韧不放弃的信念,或许我们起初并不优秀,但始终不能停止对优秀的追求。
道地药材是中医自古公认的优质药材,大多生长在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当地或山高林密、阴暗潮湿;或荒坡野地、土壤贫瘠;或气候极端,不是常年干旱暴晒就是风吹雨打。总之越是在环境恶劣的地方,中药材的品质常常越好。周涛介绍说,我们把这个叫作道地药材的“逆境效应”。
所谓“逆境效应”,就像人一样,往往生活条件越好,越容易耽于安逸,不思进取,反而是条件相对艰难的人,常常更能激发出奋斗的力量,不断拼搏。植物如此,人亦一样,周涛笃信,“所谓适者生存,能扛住外部条件的艰苦,就一定能实现自我的突破!”这是她对团队成员的期冀,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