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经典语录人生目的(乐天的人生观)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唐 白居易 《病中诗十五首 · 卖骆马》

比起《长恨歌》,这首诗不够气势恢宏;比起《琵琶行》,这首诗意境不够深远;比起《卖炭翁》,这首诗不够哲思洋溢;比起《白云泉》,这首诗也不够唯美飘逸。

但这首《卖骆马》却是大唐白乐天最重要的一首诗。

因为,他是白居易一生的写照,从少年初恋,到为官被贬,从意气风发,到仙逝洛阳,白居易这一生经历了太多沉浮。

有时候你会想,当我们也垂垂老矣时,会不会也是这样。

尼采经典语录人生目的(乐天的人生观)(1)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官宦家庭,世敦儒业,前途可期。然而战乱骤起,祖父病故,祖母也接连去世,二岁的白居易不得不随母亲迁居符离,并在那里认识了一生所爱,湘灵。

白居易与湘灵本是青梅竹马,相差四岁,19岁相爱,誓约要厮守一生,所以白居易的少年时光,过得快活而又惬意。

但是命运不准备让他一直这么舒适下去,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白居易不得不为生计远走他乡,辞别湘灵之际,写下了《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三首。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尼采经典语录人生目的(乐天的人生观)(2)

离人心上,异地之愁,思悠悠、恨悠悠,不见伊人始不休。但让白居易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就是爱情离散的开始。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中举,回符离暂住10个月,期间屡次向湘灵提亲,但因白居易的母亲嫌弃湘灵出身微寒,从中百般阻挠,最终也没有结成连理。

无奈之下,白居易只得愤恨离乡,贞元二十年时,迁居长安,临别时白居易再次跪求母亲,允许自己迎娶湘灵,可是白母以死相逼,甚至最后一面也没让白居易去见,两个人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在长安,饱受思念之苦的白居易作诗三首,分别为《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再次表达了对湘灵深深的思念。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尼采经典语录人生目的(乐天的人生观)(3)

尽管如此,白居易还是等了湘灵整整10年,37岁时,因白母以孝道相挟,才不得不娶了同僚之女。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已经44岁的白居易因一首诗被弹劾,贬官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偶遇四处漂泊的湘灵父女,昔日恋人抱头痛哭。可是等白居易到任后,再去寻找湘灵时,湘灵已经杳无音信。

一段25年的恋情,就这样画上了句点,也成为了白居易一生的遗憾。为此,他写下了《夜雨》、《感镜》等诗。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尼采经典语录人生目的(乐天的人生观)(4)

公元822年,白居易复官,转任杭州刺史,这是失去湘灵后,他一生中最为欢快的时光。

因为在杭州,他认识了樊素和小蛮,两个善歌善舞善诗善画的歌伎,并收留到自己府中。

公元827年,白居易被召回京,因厌于朝内纷争,开始请求辞官归隐,并因病留守洛阳,后罢太子少傅,最终以刑部尚书致仕。

一晃,白居易已经67岁,拥有的家资悉数用来做善事了,所以生活并不富足,且身体一直多病。无奈之下,白居易决定卖马放伎,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尼采经典语录人生目的(乐天的人生观)(5)

可是马不愿舍弃主人,反顾嘶鸣,樊素和小蛮更是舍不得离去,一直陪白居易到70岁。樊素和小蛮对自己的感情,让白居易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病中诗十五首·卖骆马》,以表达自己对小蛮和樊素的感恩。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这首《病中诗十五首·别柳枝》也是白居易写给樊素的,可见他对樊素确实有很深的感情,毕竟陪伴自己那么多年了。

尼采经典语录人生目的(乐天的人生观)(6)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8月14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在此之前,白居易将家财悉数捐赠,用于修建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并且,他的《病中诗十五首》其实就是在安排自己的后事。话别老友,卖掉爱马,遣走家丁,辞别樊素和小蛮。

这一切,都有条不紊。

一生宦海浮沉,早已看透功名利禄,只想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不亏欠于人,也不愧对自己的一生。

也许当我们老的时候,也会如此吧,人生愁苦皆已成往事,偶尔回首,心中古井不波。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安安静静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白居易,是真的活明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