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

一棵树生长在一个村子里,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几百年的世事沧桑,几十代人的生活经历,还能茂茂盛盛、蓬蓬勃勃、冠如华盖地立在那里,它一定是肩负着某种使命而存在的。

对于虎山镇梭罗村的梭罗树已经闻听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一直想去看一看,却从来没有去过,也或者我小时候见过,那年我十二岁,随着村子里的表演队到梭罗树村打过花棍,也许从这棵树下走过,却不曾留意,也许根本就没走过,但是我不记得了。

今日受老同学的邀请,去他在崔景阳的茶园参观学习,我没有车,生拉硬拽微微风给我当司机,又约了大山同行。大山很高兴,他的铁杆朋友卞老师在离同学不远的大米山上过着隐居式的生活,读书、写诗,养猪、喂鹿,他需要一味药引子托他弄。

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去离那里不远的梭罗树村,寻找那棵古老的梭罗树。

微微风并不知梭罗树,但一听几百年的历史就两眼放光.我母亲的衣冠冢还葬在索罗树的公墓,且我那年看过李老师写过的文章《孤独的梭罗树》.大山心心念念的是,他了解的历史里,当年,他村里的一个地主被拉到这棵大树下枪毙了,我们都想看看那棵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1)

老同学学习种茶、炒茶、经营茶叶已经二十多年,在一连串的称号之外,去年又凭着过硬的实力获得“齐鲁首席技师”的荣誉称号,他对于茶的了解如数家珍。

在同学那里品过茶、吃过饭,又到了大米山看看,群山葱郁,远望烟萝云黛,真想不到我的老家虎山镇还有那么多的山场面积。而卞老师将山上那点空闲地也设置的非常艺术范儿。

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2)

我们都不知道梭罗树的位置,卞老师便下山,开车在前边带路,到了村子里,也找不到了,只好找人问,却原来在一个套起的院子里,进得院门一看,我惊呆了,这院落居然是新建设的虎山镇梭罗村养老服务中心,食堂、餐厅、娱乐室、中医诊疗室一应俱全,干干净净,食堂里的菜也非常新鲜。

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3)

院中两个花坛,一棵独立的年岁较小的梭罗树,另一个坛子,几位老人正在重新垒砌,那梭罗树不是独立的,却是分开的两棵,根却又是生长在一起的,那棵粗壮的树干上,还贴着一个鲜红的福字。

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4)

微微风开始忙着拍照,大山却向那老人们打听起了当年枪毙人的事情,那些老人并不清楚。墙外是条河,一个老人说当年枪毙人应该是在那河滩上。

问起梭罗树有什么传说故事,那些干活的老人也不清楚,我问这服务中心怎么样,一位老人说真是好,不要钱,我问多大年龄不要钱?他说75岁。

那60岁的呢?

他说60岁的一顿饭交5元钱。

老去是每个人绕不开的人生归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模式的转变和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养老在每一个家庭,都变得成为一个难题。农村老人,也成为一个留守的群体,养老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5)

听说过陈疃镇一个养老服务中心的模式很好,但没去看过,今天在这里看见了。那几个干活的老人脸上都带着浓浓的笑容,还批评我们,别人来照相,都得先磕个头,你们光照相,不磕头。显然,他们信奉这棵古老的梭罗树带着神性的光芒。

你们现在的生活真好啊,我笑着问他们。

是啊,养老服务中心建在这里,就是希望每个老人都能像这棵树一样长寿。一个老人说。

多么美好的希望。

传说中,梭罗树是月亮上的树,每当月亮升起,便有一个后生斜靠在树干上,守望着地球上的爱人。。。据说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陈陈廷敬的后花园所在地是阳城县润城镇东山村马沟,那里有这位老人亲手栽下的一棵梭罗树,当地流传着一首诗:

天上梭罗马沟栽,树大根深三百载。

蚊蝇不近有蜂采,阁老奇树引人来。

这个村里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传说,他们口口相传的是另一个故事。

600余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带征北大军路过此地,当时此地荒无人烟,大军就在这棵树姿优美的古树下宿营。古树像天然的帐蓬,挡风遮雨,燕王在这棵古树下倍感舒服,他认为此树像神树,保驾有功。当大军北上时,他就在部下中精心挑选了一名陈氏士卒,留下看管此树,并赐名为梭罗树。

后来这位陈姓士卒在当地安家立业,繁衍后代。数年之后,又从外地迁来一户迟姓人家,就此久住,两家比邻相居,很是和睦,亲如兄弟。再后来又从江苏东海迁来一位崔氏,在此定居。久而久之,随着人口的繁衍,初具小村落的规模,以陈、迟、崔三姓合议建立村庄,以古树为名,村名为梭罗树。陈氏的后代,精心护理看管此树,守护了整整六百余年。

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6)

我想当年倘若燕王朱棣真的从此走过,这河边上一定不只是这一棵梭罗树,应该有很多棵,那硕大而美丽的树叶为他和他的士兵遮住了日晒雨淋,只是岁月流逝,人事沧桑纷扰,只剩了这一棵老树,那一棵,应该是现在人不知从哪里找到,挪过来的。

那棵最古老的树应该是被一代代的老人们保护下来的。

不问君归期但问君来生(愿得长生如梭罗)(7)

据说,上个世纪大炼钢铁的时候,一帮热血青年人在伐光了周围大树时,动起了梭椤树的念头。他们提着锯,扛着斧,来到了树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砍伐。在这紧急关头,村里的几位老人挺身而出,喝退了那帮要伐树的小青年,保护了这棵古树。

梭罗树的神奇之处是树阴所覆盖的地方,找不到蚊蝇、蚂蚁,这棵梭罗历经600多年,见证了多少人间的风雨,今天,它将见证十九大以后农村老年人的幸福,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民间老人的待遇,愿每一位来这里吃饭的老人,怀着愉悦的心情,长生如梭罗,惯看江边春风几度吹又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