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是来自于哪一个朝代(冬至到你知道这天为啥要吃饺子)

“冬至”到,你知道这天为啥要吃饺子?

原创: 付春文苑 付春文苑今天

【原创】冬至为啥一定要吃饺子(177)

作者:李付春(微信号lifuchun1129)

冬至吃饺子是来自于哪一个朝代(冬至到你知道这天为啥要吃饺子)(1)

本文是付春文苑推出的第177篇文章,如果想看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在看”以后转走,谢谢!

冬至吃饺子是来自于哪一个朝代(冬至到你知道这天为啥要吃饺子)(2)

冬至到了,家里正在准备包饺子的肉馅了。

饺子,在我们鲁西北地区应该属于人人喜欢的家常便饭,素有“好吃不如饺子”的说话。尽管好吃的饺子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为什么冬至这天一定必须吃饺子呢?据说与一位中国的古人有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连老百姓都知道冬至这天,黑夜时长从此打住,不再增长,并且慢慢渐短。

在北方的城市乡村,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早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此,那就“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虽然“好吃不如饺子”,但这是只针对北方人的生活习惯而言。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传说,饺子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今天叫“水饺”古时称“娇耳”。有些地方也有叫“水上漂”或者“跟头”什么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饺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饺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每逢举家团圆的时候,餐桌上少不了饺子;当亲人出门远行的时候,有“上车饺子下车面”为他们饯行;当为逝去的亲人祭祀之时,也少不了三碗饺子做供品。不仅家宴少不了饺子,走进江北任何一座大小城镇,“水饺馆”到处都是。

再好吃的东西,经常吃可能也会腻烦了,但是,冬至饺子那是非吃不可的。

冬至吃饺子是来自于哪一个朝代(冬至到你知道这天为啥要吃饺子)(3)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