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陶渊明贫贱不能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我喜欢陶渊明的几首《归园田居》,其中《归园田居其三》是最喜欢的。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场景。
有人说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个“懒家伙”,因为一个勤劳的人不会把地种成这样。还有人说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
我不这样认为,从诗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可以看出陶渊明还是很勤劳的,也并不是缺乏躬耕田亩的经验,这首诗也应该是在陶渊明归隐之后,有了种庄稼的实际体验后写的,要不然也不会写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了。然而把地种成这样,实非诗人本意,作为一个农村人,以我的种地体验来说,这与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条件有关。
我网上查了一下,陶渊明诗中说的南山,指的是江西庐山。豆子在河南、江西一般都是在麦收之后种上的。收过麦子的人都知道,收麦子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等到豆子从土里出来之时,能下锄锄地的时候已然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暑假期间了,作为河南的农村80后,一提起暑假里干农活,这种场景便一幕幕如在眼前。
小时候放暑假期间正是农村孩子跟着父母去田里劳动,割草喂牛、放羊的时间,80后小时候在暑假期间还是很忙碌的。我知道,之所以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是因为早上去地里干农活除草,稍微凉快些,当然也可能是诗人想多干一会儿。暑期里,人们一般在早上和下午4点以后才下地干农活,因为天太热了,一旦中暑就不好办了。当然也有下午早点下地的人,我也有过下午早点下地的体验,天快黑时,人们才从田里回来,如果田地再离家远一点的话,那么陶渊明说的“带月荷锄归”,也就更好理解了。
我们这里的豆子,麦收后种上,小时候暑假期间正好跟上锄地拔草。当然,除了豆子,还得种玉米、谷子、红薯、花生等农作物。陶渊明诗中说的“草盛豆苗稀”可能是由于在暑期里经常会下大雨或暴雨,每次雨后,刚锄完草的地里,密密麻麻的草就又出来了,也就是前面锄着后面荒着。至于说豆苗稀这种情况,当前种子培育技术这么先进的情况下,还是会缺苗的,何况陶渊明所在的时期。小时候,我们家有6、7亩地,再加上还得喂养家里的牛、羊等,当时就觉得整天忙忙碌碌,我想陶渊明时期没有化肥,庄稼产量那么低,要想糊口,恐怕种的庄稼会更多,他地里的农活肯定也忙不过来。
所以,从我个人种田的一些体验,我认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并不是陶渊明懒或者缺乏经验。说起来经验,我记得小时候在地里干活时,人们经常开玩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不过,这话放在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的现在,显得太没有技术含量,也太落后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