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如果成功刺杀秦王会怎么样(太子丹和荆轲刺杀秦王)
少时很喜欢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感觉荆轲是一个信仰坚定、机智勇武、视死如归的大英雄,虽败犹荣。及至中年细细品读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竟品出了异味——
荆轲喜欢击剑,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故剑术粗劣。不过,他总是高估自己,自以为天下无双,不可一世,竟然凭借剑术游说卫元君,希冀获得卫元君的重用,跻身于士大夫阶层。卫元君,姬姓,卫氏,名已失传,卫国第43代国君,前252年—前241年在位。卫元君原以为荆轲会有一套高超的剑术,作谦谦君子状,洗耳恭听,可只听了一会儿,就觉得荆轲根本不懂高深的剑术,其见解浅陋,却故弄玄虚,危言耸听,遂将荆轲赶走。荆轲不反思自己,却有怀才不遇之慨,大骂卫元君狗眼不识泰山,对剑术是等而下之。荆轲觉得只有剑术大师才能理解他,与之切磋,于是,荆轲到榆次,找盖聂讨论剑术。盖聂是剑术大师,而荆轲只是一个剑术爱好者,可荆轲不这么认为,他把自己当成了剑术至尊,盛气凌人,强词夺理,甚至在激烈的争执中,频出污言秽语,气得盖聂大发脾气,用眼睛凶狠地瞪着他,厉声道:“给我滚远点。”荆轲便灰溜溜逃走了。有人觉得盖聂做得过火了,提议再把荆轲叫回来,相互间握握手,做些自我批评,再陪荆轲吃点饭喝点酒,然后让荆轲在友好的气氛中离开,这会为荆轲挽回面子,免得他四处乱说盖聂的坏话,也显得盖聂大师宽宏大度,礼仪周全,剑品人品俱佳。盖聂认为言之有理。派人到荆轲居住处,荆轲已经乘车离开榆次了。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当然要走的,我刚才用眼睛狠狠地瞪了他,他害怕了,以为我会杀他。”后来,荆轲持利刃零距离突刺毫无戒备的秦王而不成,反被秦王所杀,印证了荆轲的武艺、剑术确实不怎么样,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小般,根本不具备行刺秦王的能力。古代文学家陶潜就曾感叹道: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郁郁寡欢的荆轲四处游荡到了邯郸,因无所事事,致囊中羞涩,便与一个叫鲁句践的赌徒下棋赌博,想弄点银子,以慰藉响声如鼓的饥肠。因为荆轲自知技不如人,便不按常规下棋,抢先行棋布局,与鲁句践发生了争执,被恼怒的鲁句践呵叱一通,荆轲自觉理亏,没有反驳默默地逃走了,以后再也没有见面。
荆轲到了燕国以后,与一个屠夫和一个乐师成了朋友。荆轲非常喜欢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击筑乐师在燕国的街市上狂饮。酒酣燥热之际,乐师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彼此欢乐无羁。可是一会儿就又相对着哭泣起来,根本不理会引颈侧目的行人。
整天游手好闲,时间一长,荆轲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况且长此以往生活也成问题,可他不安于务农做工,便处心积虑四处攀高结贵,以求衣食无忧,甚至平步青云,养尊处优。据自己介绍在游历列国中也结交了一些贤豪长者,但都没有成为人家豢养的食客或弄个一官半职,因为荆轲既无用又无能。像卫元君那样对待他的贤豪长者更多如过江之鲫。他到了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看走了眼,把鱼目当成了珍珠,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以为此人在乱世中必有利用价值。
在古代,农民要温饱度日向往小康,尚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一辈子辛苦经营。荆轲若想使自己的剑术出神入化,担当一剑定乾坤的大任,成为天下闻名的剑客,则更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闻鸡起舞,遍访高师,潜心研习,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爱拼才会赢,没有人随随便便就会成功。可荆轲没吃苦中苦,却想做人上人,注定了他将为自己的浅薄付出比个人生命还要大的代价。
燕国太子丹,从前曾经质押在赵国,而秦王是在赵国出生的,两人是朝夕相处感情颇好的光腚娃娃。谁知,人一阔,脸就变,等到嬴政即位做了秦王,正好太子丹质押在秦国,而秦王不念旧情对待燕太子丹不好,又坚决不同意燕国以他人代替丹为人质,而继续留在秦国作人质,丹就没有机会继任燕国国君,且燕王年事已高,存在着废立太子的可能,丹等不起。因此,太子丹在樊於期的好友曾乞的策划下,就怀着怨恨逃回来了。回来以后,太子丹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但是,“战国七雄”除燕国外,都曾是春秋的霸主,燕国又远离秦国在东北角,国家太小,力量不够,没有办法达到目的。其后秦经常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不断蚕食诸侯,而且到了燕国边境,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很担心,问计于太傅鞠武。太傅鞠武认为,强盛的秦国,如虎踞深山,百兽震恐,诸国讨好它都来不及,太子丹怎么可以因为个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告诫太子此事需从长计议。
后来,太子丹收容了与秦王有血海深仇的秦国逃亡将领樊於期,太傅鞠武怕秦王以此为借口吞并燕国,苦劝太子丹赶快叫樊将军到匈奴去,太子丹不忍。太傅鞠武又给太子丹出主意,希望燕国先与西方的三晋缔交,与南方的齐、楚两国连合,与北方的匈奴单于联络,然后,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废时日,我心里很乱,怕一刻也不能等待。”无奈,太傅鞠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他为人智虑深远,而且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商量。”经太傅鞠武引荐,田光与太子丹相见,太子丹想让田光为自己出谋划策,不料田光自言年岁已高,力竭气短,心疲神殆,不敢参与国事的讨论,更不敢担负国运攸关的责任,而他的好友荆轲可以派上用场。
田光先生将荆轲引入太子丹邸后,因为太子丹曾嘱咐他“愿先生勿泄”,便自杀以守密。太子丹很悲伤,先向荆轲说了些自责的话,然后,直抒胸臆:“如今秦国有贪天之心,欲望无止境。不把天下所有的土地完全并吞,不使天下所有的国王完全臣服,它的野心是不能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了韩王,完全占领了他的土地,又进兵向南攻伐楚国,向北迫近赵国。秦将王翦率领几十万的大军,已经到达漳、邺,李信的军队也从太原、云中两郡出兵攻赵。赵国如果抵抗不住秦军,必定投降,投了降,那么祸患便轮到燕国。燕国又小又弱,好几次遭受战祸,如今估计就是把全国的兵力全拿出来,也不能来抵挡秦国。诸侯各国都臣服了秦国,不敢联合抗秦。我个人的看法,以为要是真能物色到天下的勇士,出使到秦国,用重利去诱惑他。秦王贪心重,在那种情形下,必定可以达到劫持他的目的。果然能够劫持了秦王,使他完全归还诸侯所被侵占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太好了;万一不行,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刺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领兵在外,而国内又有了这种乱事,君臣之间便会互相猜疑。借这机会,诸侯就能够联合起来,那么想要破秦必定可以成功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不过却不晓得委托哪一位去做才好,请荆卿注意此事!”隔了良久,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臣下庸劣无能,恐怕不配太子委任出使。”太子丹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谦让推辞。太子丹是个经验主义者,之所以如此看重荆轲,是因为他钦佩田光,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以为田光看重的朋友,一定也会像田光一样优秀。岂知这正是太子丹的悲哀。错上加错的是,荆轲不掂量自己半斤八两,不考虑失败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竟然答应了太子丹的请求。太子丹非常高兴,视荆轲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巨子,尊荆卿为上卿,把他安置在燕国最豪华的馆舍,供奉良酒佳肴,送来奇珍异宝、香车美女,还天天到馆舍问候,尽量满足荆轲的欲望,迎合他的心意。荆轲也是一身华服,脚穿珠履,腰佩金玉,出入高车驷马,前呼后拥,风光无限。
过了很久,荆轲还没出发的表示。这时秦国的大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完全占领了他的土地。又进兵向北侵占地盘,到了燕国南方的边境。太子丹心生恐惧,便请求荆轲说:“秦军早晚间就要渡过易水,虽然想永远侍奉您,哪能办得到呢!”荆轲说:“就是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想要去拜见您了。如果现在就去,却没有使他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还是没法挨近的。那位樊将军,秦王想捉他,悬赏千斤黄金、万家食邑。果真能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最肥美的督亢地方的地图,奉献给秦王,秦王必定高兴地接见我,到那时我才有办法来为您效命。”太子丹说:“樊将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形下来投靠我,我不忍为了自己的私事,伤了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再替我另外想办法!”
太子丹之所以表明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与樊将军都对秦王恨之入骨,且没有樊将军的帮助,太子丹无法从秦国逃出来。秦王是个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的人,他把原来的军队人数裁减八成,组成少数精锐军团,并决定将无功之将兵逐出军队。这时一位叫樊於期的将军提出了反对意见:“或许没有功绩可言,但他们是世袭将兵,父亲和祖父都功在祖国。若把他们逐出,我秦国将兵将不会想为子孙立功,战意会丧失殆尽。”商鞅变法后,秦朝实行军功爵制,一切以有无军功和军功大小来划分社会等级。军功与爵位相应,享有土地、房屋、钱币、庶子乃至“赐邑”、“赐税”等经济特权。爵又与官相称,即使平民出身的军功地主,也可以迁升为各级各类官吏。以无功为名逐出将兵,就是不念其父或祖父战功,取消从军世袭制,从而使被逐将兵失去了获取斩首之功和进爵升官的机会,当然也会影响军人的战斗意志和情绪。所以,樊於期如是说。但秦王对这样的意见极为不悦。以祖先功劳为幌子,这是他最讨厌的事情。秦国,并不是祖先留给他的,仲父吕不韦更让他厌恶。秦王冷冷地反问:“你认为祖先非常可贵,是吗?”樊於期深深鞠躬说道:“是的,我认为祖先绝对可贵。”秦王略有所思,然后以昂奋的口吻说:“我现在是国君,但这个地位不是祖先赐给我的。”又说:“你看我吧,我并没有承袭秦国王室血统,却也居于国君之位呀!”在人们尚且看重家系和血统的战国时期,秦之国君却没有秦国王室血统,那是窃国贼呀!所以,秦王说这番话含义是很深的、分量是很重的。樊於期闻听此言,如五雷轰顶,知道秦王已藏杀机。聪明的樊於期赶在秦王动手之前,在好友曾乞的帮助下藏匿起来,但樊於期的家人悉数被杀。在秦军的严密搜索下,形势危急,樊於期只得想办法逃离秦国。如何逃离?逃到何国?便成了问题。樊於期与曾乞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趁秦军注意力集中在樊於期身上的机会,帮助太子丹逃离秦国,然后再趁秦军注意力集中在太子丹身上的机会,樊於期再出逃到燕国。经过一番周折,双重逃亡成功。所以,不管怎么说,太子丹对樊於期是应该有感激之情的。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便自己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您的父母族人,统统被杀光或被收为奴婢。现在听说悬赏千斤黄金和万家食邑来征购将军的头,您准备怎么办呢?”樊於期仰起头来,长叹一声,流着泪说:“我樊於期每次想起这些事,常常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我有一个办法想说出来,它可以解救燕国的患难,报将军的仇恨,您认为怎么样?”樊於期便走近前来问:“什么办法?”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来奉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喜欢而接见我。那时候我用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拿匕首击刺他的胸膛,这样一来,将军的深仇报复了,并且燕国被欺负的怨恨也洗除了。将军有没有意思呢?”樊於期袒露出一边肩膀,用左手紧紧地握住右臂,向前走近,说:“这正是我日夜愤恨得咬牙切齿、痛心疾首的事情,今天终于有复仇的办法了。”便自杀而死。明眼人都会看出,樊於期之死,是荆轲逼迫的。太子丹听见这消息,赶快跑了来,伏在尸上恸哭,极为哀痛。既然无可奈何了,只得包裹了樊於期的头,用匣子封藏起来。
接着,太子丹访求天下最锋利的短剑,寻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花百金买了来。叫工匠用毒药浸染在匕首上,拿人先试验一下,只要划破流下一丝儿的血,人没有不立刻死去的。于是便准备好行李,要打发荆卿动身。燕国有个勇士秦舞阳,十三岁时就杀过人,为人凶狠,没人敢正眼看他。太子丹便叫秦舞阳当副使。
按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荆轲应该动身了,可太子丹心急火燎,荆轲仍然在豪华馆舍醉生梦死,没有动身的意思。原来,荆轲悬赏到了一位武艺高强的敢死之士,约定共同刺秦,可许多天过后,那位敢死之士觉得风险太大,得不偿失,便打了退堂鼓,玩起了失踪游戏。荆轲知道内情后十分不安,故无动身起程之意。太子丹毫不客气地对荆轲说:“时间已经紧迫了,难道荆卿还有什么想法吗?我想先打发秦舞阳走。”荆轲假装大怒,叱责太子说:“秦舞阳是个无用的小子!况且只拿着一把短剑,进入祸福难测的强秦,怎么能成功?我所以逗留不走的原因,是要等待我的友人来了一道去。如今太子既然嫌慢,那么就此诀别吧!”太子要想杀死一个平民,就像碾死一个臭虫那样容易,荆轲岂敢忤逆他,况且,荆轲花了太子丹的大量银子,太子丹屈尊侍候荆轲那么长时间,岂能让荆轲当猴耍,故荆轲只能硬着头皮走向不归之路。
从积极方面想,先秦的侠士重诺言重义气、轻浮利轻生命,荆轲既然承诺太子丹刺杀秦王,又由流民摇身变为准贵族,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欠了太子丹很大的人情债,更有两位精英为了刺秦成功而献身,他也只能拿生命回报。战国时期的魏国名将吴起,爱兵如子,他曾亲自为一个负伤的士兵吮吸伤口。全军无不感动,可是这个士兵的母亲听了这件事后,忧伤地说:“我的儿子看来是要死了,他爹以前就是在吴起部队里被这样对待过,他无以回报,只能效死疆场了呀!”荆轲自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不是因为他怀有抗秦救燕的崇高信念,而是他碍于面子和被人情缰索所牵引的结果。
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戴着白衣白帽来送行。到了易水边,已经饯行之后,荆轲就要上路入秦了。这时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和着筑声唱歌,唱的是“变徵”凄凉的调子,送行的人都掉下泪来。荆轲又走上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接着,又唱出悲壮慷慨的“羽声”调子,感动得送行的人怒目圆睁,怒发冲冠。最后,伤感的荆轲上车走了,一直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重重地贿赂了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先为他向秦王报告说:“燕王果真震惊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附庸秦国的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因为心里恐惧,不敢亲自来陈说,特地斩了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地方的地图,装在匣里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到宫廷前,打发使者前来禀告大王。敬候大王的命令!”秦王听了,非常高兴,便穿上朝服,设九宾大礼,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盛樊於期的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人一前一后按次序进来。请注意:荆轲是本次刺杀行动小组的组长,是直接刺杀秦王的人,应该手捧装有地图和匕首的匣子,以便行刺,而秦舞阳是成员,是配合荆轲行动的随从,现在主从倒置了,可见荆轲心虚胆怯,自知没有刺杀秦王的能力。秦舞阳毕竟没见过大世面,上了宫殿的台阶,看到宫堂之上的秦王和大臣威风凛凛,气度不凡,脸色都变了,非常害怕,群臣觉得奇怪。荆轲回头向秦舞阳笑笑,才向前谢罪说:“北方藩属蛮夷的野人,从来没有见过天子,所以他非常害怕。希望大王宽恕他一些,使他能在大王面前尽了使者的任务。”荆轲这么一说,秦王就知道了使者二人的主从关系,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捧的地图拿来。”按常规,荆轲送上盛樊於期头颅的匣子之后,就应退后至两侧,然后由秦舞阳献图,行刺秦王,可情况突变,荆轲又被推到了瞬间可千古流芳的英雄的位置上。荆轲便取了地图,呈上去。秦王打开地图来看,地图打开到最后,匕首出现了。荆轲便用左手握住秦王的衣袖,而右手拿起匕首就刺秦王。本来打算由秦舞阳来刺杀秦王,突然变换成荆轲直接行刺,荆轲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又剑术拙劣,所以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猛然挣断衣袖,迅即跳离。他想拔剑,剑很长,便用一手先抓住剑鞘。这时候他心里十分惶恐紧张,剑又插得很牢固,所以不能立刻把剑拔出来。荆轲急忙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急跑。群臣都非常惊慌,因为事起仓猝,出人意外,全失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令,群臣在宫殿侍驾,不准带任何兵器。那些侍卫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是不准上殿的。正在紧急的时候,来不及传令给侍卫,因此荆轲才得以追赶秦王。群臣仓猝惶急间,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只得躲躲闪闪地赤手空拳来打他。秦王正在绕着柱子逃跑,仓猝惊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侍医官夏无且,用他所捧着的药囊来投击荆轲,荆轲的脑袋被击中,在荆轲分心走神、脚步杂乱的片刻,左右群臣急喊:“大王!快把剑背起来!”秦王这才把剑鞘背起来,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残废了,只能举起匕首掷向秦王,没有打中,打到铜柱上。秦王再击刺荆轲,荆轲身上有八处地方受了重伤。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便倚靠着铜柱笑,然后,瘫坐在地上大骂道:“事情所以不能成功,只因为想活捉胁迫你,好得到你退还诸侯土地的诺言,来回报太子。”荆轲刚骂完,赶来的侍卫和大臣们就一拥而上,把荆轲击成肉泥。
险些遇害的秦王,目眩良久,心空阴翳。虽然荆轲已在宫殿内被杀,但秦王仍觉得胸有块垒,气闷于心,便对荆轲的尸体施以车裂。此举,既为了解心头之恨,也为了震慑天下人。事后,秦王立刻论功行赏。最大的功臣当然是侍医官夏无且,他因此获赏黄金两百镒,重量相当于二百多公斤。秦后来统一货币,法定货币有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一说24两)为单位;重12铢的“半两”铜钱为下币。有人有异议,认为赏赐过重,秦王说:“无且爱我,才用药袋投击荆轲啊!”就是喊了“大王!快采背剑姿势!”这句话的人,也获颁丰厚的奖金。当然,也有人受罚。接受荆轲馈赠、安排谒见事宜的宠臣蒙嘉被降职。
荆轲如果仅仅出于个人的义愤,单枪匹马,铤而走险,舍身抗秦,那是他个人行为,与国家无涉,但他接受了太子丹的请求,行刺秦王,那他的行为就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了,其影响是巨大的。荆轲失手,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愤怒的秦王,加派军队到赵国去,命令王翦的军队去讨伐燕国,攻陷了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带着他们所有的精锐部队,向东逃到辽东固守着。秦将李信追击燕王很急迫,亡命政权赵王嘉便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国所以特别急迫地追击燕国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如今假使您真能杀了太子丹,把他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必定解兵退去,而燕国还可以侥幸不至于灭亡。”后来,李信紧追太子丹,太子丹藏匿在衍水这地方。为了不再拖累燕王和燕国,太子丹率领数十骑近侍,以自杀的方式攻击秦军,为秦军俘获斩杀。李信的任务是惩罚太子丹,而不在于推翻辽东的燕国亡命政权,这当然是秦王意图统一天下的策略,因此,取得太子丹的首级后,秦军很快收兵回国。五年后,秦国终于灭了燕国,活捉了燕王喜。
有人称:“荆轲等战国游侠不是凡夫俗子,他们是具有政治价值观和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超越物欲,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国家民族、自由正义等形而上的信念上。”这是不顾客观实际,个人一厢情愿的过度解读罢了。缺少智慧的太子丹和无能的荆轲,害己误国。古时曾有人指着荆轲坟墓责言:“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毒养,名姬重宝,尽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托,入秦行事,丧身误国。”太子丹和荆轲图谋刺杀秦王本就是不谙时移世易道理而与虎谋皮的荒谬行为,正如李翱《题燕太子丹传后》评论的那样,他们只是迂腐地记住了公元前681年曹沫挟持齐桓公,逼他归还鲁国土地的故事,却想不到离开他们四百五十年前诸侯并列的局面,那些所谓贤明的国君都标榜自己说话的信誉,以争取人心的归附;而他们所面对的秦王嬴政,正穷凶极恶地驱赶着虎狼般残暴的军队,处心积虑地要消灭所有在风雨飘摇中剩余的邻国,就算是挟持成功了,最多也只能换来一个停止侵凌的虚假承诺罢了。李翱的评论很到位。郑庄公征伐许国,服罪而宽恕,不绝许祀,君子赞扬郑庄公合乎礼施周德,那是公元前721年的事儿;秦穆公扶持重耳回晋国即位,并赠送德力兼备卫士三千人,从此开始晋国的霸业,那是公元前636年的事儿;楚庄王借平定夏氏之乱而灭陈置县,审叔时以礼力谏,使楚庄王重新封立陈国,那是公元前598年的事儿;齐鲁夹谷会盟,孔子据理力争,迫使齐景公向鲁国归田谢过,那是公元前500年的事儿。春秋时代诸侯锁定的目标是成为诸侯联盟的领袖,因此,为了争取人心归附,也还是讲究信誉和一些礼制的,如“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战争也偏向示威性质;而战国时代则不然,诸侯你争我夺的目的已不是成为霸者,而是成为具有绝对支配权力的王者,发动战争就是要吞并他国,彻底展现出弱肉强食的局面。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太子丹和荆轲昧于大势而盲动,“竖子不与为谋”!退一步想:假设太子丹听从太傅鞠武联合诸国抵抗秦国的意见,大搞合纵外交,开展结盟运动,则燕国或可存矣;假设荆轲不辱使命,斩首成功,秦国或可内外交困,那么,先亡的就不一定是东方列国,而可能是秦国自身。荆轲刺秦王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27年。此前,韩国已于公元前230年被秦国灭亡,赵国则在公元前229年被秦国灭亡,只有赵公子嘉带领宗族几百人逃到了代郡,自立为代王。从秦国与赵国、楚国的战争情形中可以看出,秦军虽被称为虎狼之师,但也难以抵御六国联军的全力进攻。秦军在攻打赵国时,因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御敌,赵军曾一度大败秦军,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只是后来嬴政使用反间计,昏庸的赵王迁听信谗言,秘密诛杀李牧后,秦军才大破赵军,赵王迁成了秦军的俘虏。当时,楚国的军事实力也是比较强大的。秦灭魏后又图谋灭楚,起初,李信所率领的20万秦军在长江一线被楚军击败,损失惨重,士兵死伤无数,七位有名的大将也战死疆场。后来,嬴政启用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利用楚军的骄傲和麻痹心理,才战胜楚军,灭亡楚国。所以,可以这样设想:太子丹把功夫下在刺杀秦王,不如深刻反思公孙衍、苏秦、李兑、屈原“合众弱抗一强”的失败教训,把功夫下在诸国合纵外交上,合纵成功之后,楚国、齐国、魏国、燕国、赵国余部联合抗秦,秦国又顾忌新灭的赵国和韩国死灰复燃,兵力受到掣肘,故秦国不可能各个击破而一统天下。如果形势变化,山东诸国是有机会灭亡秦国的。最起码魏、楚、燕、齐不会灭亡那么快。或如苏洵所言:“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然而,历史不需要假设,如果假设成为现实,天下纷扰何时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何时才能出现?影片《英雄》劝君少刺秦始皇,不是没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