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轻易给孩子的人生设限(一个从小听话的女孩)

不轻易给孩子的人生设限(一个从小听话的女孩)(1)

一个从小听话的女孩,当了妈妈后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将会有怎样的碰撞呢?

本文我在2022年6月接受母爱书院正文老师采访的谈访谈录,愿你在故事中有所启发。

【母 爱 故 事】

大家好,我叫刘栩旗,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师,也是P.E.T.父母效能理念的践行者和认证导师。同时我也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大的今年11岁小的5岁。

我曾经在外企工作过11年,自从2006年走进华师大学习心理学,就走上了不断学习、实践和分享的成长之路。这期间我做过3年职场妈妈、5年全职妈妈,后来就边带孩子边学习成长,慢慢把兴趣爱好变成了事业。

目前我主要带领家长和孩子的一些活动,关于内驱力、幸福力和梦想方面的读书会、训练营和工作坊,有时也会去学校给一些家长做讲座,或者给学生带一些心理活动课,有时也做一些个案辅导。

01

MOTHER

「 故事一 :曾经引以为豪的”听话懂事“,也在紧紧束缚着我」

说起听话,其实我以前对这个词特别敏感。我生长在农村,有两个哥哥,从小是一个听话懂事的乖乖女,身边的人也都这么评价我,我甚至还一度引以为豪,觉得我很优秀。

记得我妈有次提起她说:绿叶红枣,各人夸各人家的小孩好。

村里有个爸爸听了竟然说:我就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家俩孩子还不如你家一个。

小时候有个邻居家的女孩比我小一岁,她出去时只要说是去找我玩,她爸就会放心,知道跟我不会学坏。那个时候的我听话懂事,学习又好,可以说是“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被比较时我也会感到不舒服,我担心那个被比较的孩子会不会怨我不喜欢我,甚至不跟我玩了,所以,那时的我也特别不希望大人拿我来比较他们家的孩子。

然而,长大后我却被这个“听话”一直紧紧束缚着,小时候听家人的话,长大了听老师的话,工作了听领导的话。而且特别在意身边的人,如果有谁不开心特别是亲近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

也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不管做人还是做事我都特别小心翼翼。第一份工作时我的领导就说我,声音再响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我的机会会更好。第二份工作来到上海,领导也说我安排给我的事都会比较放心,但是不会突破,还说我太在意关系了。

我提起以前领导的那句话,他就说你要不成长再过五年你还是这老样子。他说的一点没错,回头想想如果我没有走进心理学领域,没有学习成长,我还是原来的样子。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看别人的脸色生活,活得很压抑。想起孔子说的滥好人,我以前就是那种滥好人,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会拒绝别人

02

MOTHER

「 故事二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失去了控制」

从小听话的我做了妈妈后,特别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被“听话”束缚。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做自己,有自己的主见,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因此我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度,然而当孩子的行为不合我意时,我会感到孩子得寸进尺,便会非常生气。心想平时对你这么大空间,你怎么得寸进尺,潜台词其实就是认为孩子不听话。

记得在大儿子三年级的时候,有天晚上,也是夏天。晚饭后我看到小儿子在沙发垫上睡着了,我很开心地想着趁他睡觉赶紧去洗碗。

就在那时,大儿子故意跑到沙发上跳,边跳边对弟弟大声说:啊,我起这么早都没睡,你就睡觉啦!

我听了就很生气,让他去小房间去他不肯,这时我感到火气瞬间窜上来,一把勾住他的脖子把他拉到小房间。他有些情绪我也顾不上,因为我还在气头上。然后我就打算把小儿子抱回房间睡,结果小儿子不肯,我又担心把他弄醒,就随他在沙发上,然后去洗碗了。

后来我看到大儿子在沙发上安静地看书,小儿子在下面的沙发垫上睡得很香,那个画面很温馨的。我开始边洗碗边反思,我刚才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呢?

不轻易给孩子的人生设限(一个从小听话的女孩)(2)

其实是我担心小儿子睡觉被大儿子打扰,担心自己洗碗被小儿子打扰,就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只看到自己的需求,没有考虑到孩子。

如果当时我没有被自己的情绪带走,就会看到大儿子看到弟弟睡觉其实是有些无聊,他希望弟弟跟他一起玩。如果从这个点入手,我就会先理解他,跟他好好沟通,引导他说弟弟困了叫醒他也玩不了还会吵,不如让他先睡会。

那样我就不会发那么大火,经过洗碗过程的反思后我就去跟大儿子道歉。我说刚才去太急了弄疼你了吧,我向你道歉,他生气地说:谁让你那么用力了!

我说:是呀,我刚才急着想去洗碗看到你影响弟弟,我很担心他会醒了哭闹。

后来我还和他说到,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也会有做不好的时候,我也在学习做更好的妈妈,你9岁我也是9岁的妈妈。他惊讶地说:你怎么是9岁的妈妈?

我说是呀,有了你我才成了妈妈,以前我也不是呀。他听了笑起来也不生气了,说要给他多看动画作为补偿,我说没问题。

其实,大儿子3岁前是公公婆婆在这边帮忙带的,后来因为婆婆身体不太好就都回老家了。

2018年开始我们就自己带孩子,那段时间先生还经常出差,对我也是最有挑战的的时期,所以弟弟睡觉的时间对我来说很珍贵,可以做我的事了。

看似孩子的问题,其实背后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处于疲惫的状态中,遇到孩子的一点不配合就容易发火。

03

MOTHER

「 故事三 :我的听话来自对妈妈的恐惧」

接下来说说我和我妈妈的故事,我有两个哥哥,其实我爸妈都是很开明的,很多人家都拿我家作为榜样,爸妈也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从记事起就和他们无话不谈。

可是小时候我却很怕我妈,她嗓门比较大,不需要批评就把我震慑到了。还有我二哥可能会调皮一些,我妈批评他时就把我吓到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就学会察言观色形成了讨好的模式。

记得我家小儿子出生时我妈在这边帮忙照顾我,有天她抱着小儿子对他说:“长大听话哈,像你妈妈一样。”

我当时听了很不舒服,有种刺痛感,原来我对“听话”这个词还这么敏感。现在在外面,每当听到孩子大哭,大人在要求孩子听话时我都感到很反感,特别是有的大人对孩子说:不听话我就不理你了!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后来,我经常在我妈打电话或者通视频的时候,当她意见不一致时,我就故意调侃说,我不听话了是吧,她就在那边笑。

04

MOTHER

「 故事四 :针对”不听话“,我和我妈的一次”激烈“对话」

去年暑假,我和我妈针对“听话”这件事有了一次激烈的对话。当时她和我爸回老家了,平时是在帮我大哥带孩子,我侄女跟我家小儿子差不多大。

那天一接通电话我妈就说,我侄女问她什么时候回去,她对我侄女说:你听话不?听话我就回去。

我当时一听就有些激动,我想关于”听话“这件事,我得跟她好好掰扯掰扯。于是我就说:你这么说不就是逼着人家说听话吗?人家想让你回去,不说听话你就不回去!

我妈说:怎么了,那你说听话不是好事了?

我说:本来就不是好事,你看以后听话的事都让机器人做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我妈说:那有时候让他干嘛不干嘛怎么办?

我说:那你就是论事,别动不动拿听话不听话说事。

后来我们还谈了很多,整个过程我还是半认真半调侃的气氛,我感到我妈应该听进去一些。

前两天通视频,我妈说她现在经常听收音机上的心理节目,还说我爸告诉她我现在也在做这样开导人的事,我也顺便跟她分享了我接触的一些案例。

【学习成长让我不断突破,有意识地”不听话“】

关于听话,我感到自己还在不断突破中,以前听到一些不同的观点,我第一反应就是算了吧,说也没用,就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现在我选择说出来,哪怕会发生冲突,在冲突中也在彼此深入了解,在冲突中成长。我从小是特别害怕冲突的,不敢表达自己,不敢拒绝别人。

后来也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我的内在力量不断提升,开始有勇气表达自己、拒绝别人。大概学习心理学三年后,身边很多人说我变了,我自己也感到变了,以前是别人眼中的乐天派,渐渐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内外一致的快乐。

陪伴孩子的这些年我深感育儿就是育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向内看,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跟父母和解,跟过去和解。

尽管我一直为我的父母感到自豪,他们依然也有他们的局限,在成长中也会给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知道他们是无意的。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学习成长让我看到真实而完整的父母,也看见一个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的光明面和阴暗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让我变得更加有力量。

【母 爱 心 声】

作为一名青春期孩子妈妈,对同样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特别迎接中高考的家长。我想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一次考试不能定终身,做好最好的期盼和最坏的打算,力所能及地支持孩子,首先让自己放松,做滋养自己的事,当我们处于放松的状态时孩子才容易放松,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还有,当我们跟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记得及时跟孩子复盘,让孩子看到哪些是我们的部分,哪些是孩子的部分,看见我们跟孩子不同的情绪和需求,跟孩子核对。如果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而坦诚的父母,也是给孩子做示范如何处理冲突和面对错误。

青春期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个考验,孩子开始挑战我们是孩子长大的体现,他们只有通过挑战父母获得自我感,才有力量面对未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拥抱挑战。同时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成长,从而更智慧地应对挑战,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成长手册

最后也推荐一本书,名字叫《解码青春期》,这是一本帮助我们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的实用手册。

不轻易给孩子的人生设限(一个从小听话的女孩)(3)

作者提出“青春期的孩子,比他们看起来更需要父母的支持!”

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孩子有力的后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走向成熟!拥抱未来!

作者:刘栩旗 两个男孩的妈妈,专注于亲子沟通、儿童青少年内在动力培养研究与实践,和孩子一起提升内驱力、幸福力和梦想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