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1)

(高)顺为人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名“陷阵营”。(吕)布后疏(高)顺,夺(高)顺所将兵,亦无恨意也。——东汉·王粲《英雄记》

01

东汉末年的几支“特种部队”

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军阀的崛起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东汉末年,随着中央皇室的全面衰落,地方势力逐渐强盛。

军阀公孙瓒、袁绍、吕布都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为什么要提到这三个人?

因为这三位麾下都最早各有一支令人生畏的王牌特战部队。

公孙瓒的王牌战队叫“白马义从”,

袁绍的王牌战队叫“先登死士”,

吕布的王牌战队叫“陷阵营”。

这到底是三支什么样的队伍呢?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是一支由神箭手和清一色的白马组成的轻骑兵,人数约3000人。

优点是:快速,机动,善于突袭、追击。

代表人物是常山赵子龙。

袁绍的“先登死士”是一支由重装强弩和盾牌组成的步兵,人数约1000人,优点是:火力强劲,善于远距离防守和攻击。

代表人物是甘肃武威的鞠义。

吕布的“陷阵营”是一支身披铠甲、手执利刃几乎武装到牙齿的重装步兵,人数约800人,优点是:装备精良,防御力强,善于近战。

代表人物是来自西凉的高顺。

这三支特种部队谁最强的呢?

据史书记载,组织纪律性很强的“白马义从”轻骑兵在对付无组织有纪律的游牧民族骑兵时,战绩辉煌。

东汉初平二年、初平三年(公元191年、192年),发生了很多大事。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2)

初平二年,讨伐董卓的军阀联军先锋官孙坚率军攻克了洛阳,并得到了传国玉玺,董卓掳着皇帝则逃到了长安。

接着,联军总司令袁绍迅速派嫡系部队去洛阳掠夺胜利果实。

孙坚不服,于是与袁绍决裂并决定携“国宝”撤军。

为得到传国玉玺,袁绍联合荆州的军阀刘表截杀了孙坚。

这一弄,让讨董卓联军顿时土崩瓦解,各路军阀纷纷撤回了驻地。

然后,各路军阀开始混战。

初平二年,军阀曹操在歼灭几支黄巾军(农民起义军)之后,其势力稳固在河南濮阳一带。

初平二年,东汉皇室宗亲、四川军阀刘焉宣布独立。

初平二年,一穷二白的西汉皇室宗亲刘备在山东德州平原县有了很小的一块地盘。

初平三年,吕布和王允联手在长安杀掉了董卓。

初平三年,公孙瓒和袁绍在一个名叫“界桥”(今河北邢台威县)的地方展开了厮杀。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3)

这一战,“白马义从”和“先登死士”两支王牌部队正式相遇。

由于双方统帅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战术,结果,不善冲击的“白马义从”遭到“先登死士”长距离重弩的屠戮。

此战之后,“白马义从”就被“淘汰”出了军事“搏击赛场”。

初平三年,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率兵进攻长安,导致吕布败逃投袁术,王允被杀,当地军阀韩遂、马腾也乘机起兵祸乱。

初平三年,曹操东征兖州(今山东济宁一带)大破30万黄巾军后,挑其精锐实行“军事改编”,组建了约10万人的“青州军团”,并重建“根据地”,实力大增。

而当时拥有“先登死士”特种部队的袁绍集团,在大败公孙瓒集团之后,已经成为最强军阀。

不过,随着战功的飙升,“先登死士”的主帅鞠义却找不着“北”了。

“北”是谁?

对鞠义来说,“北”就是袁绍,是鞠义的主子。

袁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阵营里的首席大智囊荀彧曾经说过:

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另一个大智囊郭嘉也评论说过:

(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而袁绍的发小曹操对袁绍的评论是:

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曹操·《让县志明本志令》

所以,居功自傲的鞠义不久之后,就被袁绍砍了脑袋。

鞠义一手打造的“先登死士”部队也随之被分割消融了。

这时候,吕布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马超的“西凉铁骑”、刘备的“白毦兵”等特战部队还没有诞生。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4)

02

吕布的发迹

有时候,不是人选择了历史,而是历史选择人。

东汉末年的混乱历史,给了吕布很多机会。

最初,吕布因为兵马娴熟,被并州(今山西)的“司令员”丁原看中。

可丁司令不知出何考虑,竟让吕布弃武从文改任自己的政务秘书。

(并非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丁原的干儿子)

后来,丁原受东汉“国防部长”何进的调令来到洛阳参与“诛乱”。

(杀宦官)

不过由于谋划不当,丁原刚到洛阳,何进却被宦官们杀了。

没有了“上级领导”,丁原只好带着吕布等人暂时留在洛阳。

可这时候,东汉“西北军区司令员”董卓同样也按照何进的调令来到了洛阳“诛乱”。

董卓一看朝廷的局势,野心徒增,乘机搞了“政变”(废帝立帝 杀人),且成功了。

掌控了朝廷之后,董卓就继续挥刀排除异己。

袁绍、曹操等脑瓜子转得快的一批人,先后都跑了。

脑瓜子不太灵且不是董卓嫡系的丁原却没有跑。

董卓就决定除掉丁原。

他找到了吕布。

董卓和吕布之前并不熟悉,杀丁原为什么找吕布呢?

这一点,各种史书都没有清楚的给出理由。

推断一下,可能是吕布对丁原对自己的工作安排一直不太满意。

平时情绪上有表怒,言语上有牢骚。

吕布杀掉丁原之后,就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一是接管了丁原的部队,

二是认了董卓“干爹”,

三是升了官职(中郎将),得了爵位(都亭侯)。

刚开始,这对儿各怀鬼胎、各求所需的“干父子”相处的还不错。

尤其是在袁绍领头的军阀联军攻打洛阳时,“父子”俩也很齐心。

后来战事不利,董卓撤逃到了长安后,就有了一些矛盾。

老董脾气暴躁,因为小事训斥过吕布,恼怒之下还用随身携带的小戟投刺过吕布。

吕布呢,也不是盏省油的灯。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5)

因为能时常出入董卓寝宫,他勾搭了董卓的一个小妾(不是貂蝉)。

所以,吕布就很揪心,老是怕老董“算总账”。

于是,假投诚的东汉司徒(主管文教的副首相)王允就找到了吕布。

经过王允的“谆谆教导”和利弊分析,吕布决定对老董先下手。

(吕)布曰:“奈如父子何!”(王)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吕)布遂许之,手刃刺(董)卓。——陈寿·《三国志》

然后,在王允的运作之下,吕布官职和爵位擢升为奋武将军(能独立开府)、温侯。

也就是说,吕布通过两次“杀熟”,成功的从一名县处级文职干部“成长”为“大兵团司令级”高干。

好日子没过几天,祸事就来了——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发动了长安叛乱。

心慌意乱之下,吕布弃长安而逃。

他先是投奔袁术,一看袁术不待见自己,又转身投靠了与袁术不对付的袁绍。

与袁绍短暂“蜜月”合作之后,因居功自傲和伸手要权引起了袁绍的反感并遭来暗杀。

于是,吕布再次逃跑。

跑到哪里去呢?

他决定去找昔日的同僚(同在丁原手下干过)、如今的河内(今河南安阳、鹤壁一带)小军阀张杨。

张扬看中了吕布的勇猛,当时头脑一热,就收留了吕布。

而吕布也老实了,收起了狂傲,夹起了尾巴。

依着吕布的性情,如果长期在张扬这儿,很难说会不会再次出现“杀老领导”的事儿。

不过,张扬很幸运。

他没有等到吕布犯错误,吕布就提前离开了。

因为一个人,张邈。

张邈是吕布在逃亡的路上有幸结识的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小军阀。

小军阀张邈当时与实力较强的军阀曹操关系很好,和曹操的朋友兼部下陈宫关系更好。

曹操这两年东征西讨,不断的在扩充地盘。

尤其是“整编”了一部分黄巾军之后,实力大增,已经从小军阀跻身为中、大军阀。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以父亲在徐州地界被杀为借口,大举进攻徐州军阀陶谦。

出征之前,他把最信任的荀彧、程昱、陈宫、夏侯惇等人留守根据地兖州。

可没有想到,陈宫却作乱了。

历史上关于陈宫叛曹的说法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其自身的性格原因。

他是最早支持和相助曹操的人,也是最早与曹操分道扬镳的人。

他很有智慧,但心无格局。

说穿了,也就是一个“精神分裂型的矛盾综合体”。

当时的天下四分五裂,扬名立万的机会遍地都是。

你要是看不上曹操大可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你要是想自己称王称霸也可以拉队伍立山头“闹革命”啊?

为什么要煽动着别人闹事?

陈宫对有些“脑残”的张邈一番忽悠,决定把正在落魄之际的吕布抬上来——搞兵变!

吕布一听还有这等做梦都做不来的好事找上头,头脑发热,立马就答应了。

兖州防御兵力空虚加上又有内鬼策应,吕布成功了!

就这样,吕布开始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和一群幕僚,正式成为了一路军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吕布也有机会和资源,让部将高顺着手组建王牌部队“陷阵营”。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6)

03

当集团公司的老板可不是好玩的

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很多,就好比是如今遍地开花的XX集团公司。

俗话说,打工不如当老板。

可是,当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板可不是好玩的。

吕布曾经先后是丁原老板、董卓老板、袁术老板、袁绍老板、张杨老板的打工仔。

如今,机缘巧合之下,他也成立了集团公司成了老板了。

那么,老板吕布和他的集团公司今后如何立足和发展呢?

吕布其实并不清楚。

有人说过:一个位置,不是随随便便让一个坐,就能坐的。

因为坐上去很容易,坐得住、坐得久才是本事。

吕布是靠着蛮干、暴力、投机迅速成长起来的武夫,短时间内,能有多大的智慧和人生格局?

但现在你吕布是老板,你不定出方向,大家该怎么干?

还是我们来先替吕布分析一下他这家公司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首先,要考虑谁是目前最主要的敌人、怎样对付和打败敌人。

要知道,曹操当时的精锐主力都在,实力很强,报复是肯定的。

建议:囤积物资,整备兵马,扼住要道,准备迎敌。

吕布回应:这点无虑。

老吕我别的也许不行,阵前厮杀咱怕谁!

其次,要评估兖州周边的各军阀势力。

吕布集团当时除了主要敌人曹操之外,还有袁绍,袁术,李傕等旧敌。

对一股新生势力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和老势力集团结盟。

和谁结盟呢?

建议:袁绍与曹操还处在“蜜月期”,李傕又太远,相比之下应该和袁术修好、结盟。

吕布回应:咱老吕和这几位关系都不好,咋结盟呢?

第三,要抓好内部的肃反和稳定。

吕布拿下部分兖州靠的是偷袭,接收的军士和城池在曹操没有消灭之前,思想和行动上肯定还会出现摇摆。

建议:安抚官员,抚慰百姓,引导舆论宣传并加强情报信息收集。

吕布回应:都已经投降了,都怕了咱老吕了,还能有啥问题?

这几点其实都是最起码的预案准备。可吕布集团呢?

基本上都没有做。

陈宫作为集团的首席参谋长,应该能够最先想到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但实际上,陈宫的表现与其自命不凡的才干差之甚远。

若干年后,乡村小青年诸葛亮在没有经历实战锻炼时,就已经把天下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被许多人高看的陈宫,其实不但远逊诸葛亮,即使是与同时期的荀彧、贾诩、田丰等人相比,也是差距很大的。

这就是人与人在胸怀、眼界、格局的显著不同。

曹操集团之所以能在东汉乱世最终崛起,绝非偶然。

其个人才智、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应变能力、领导艺术、军事素质、政治谋略和用人之道,即使放在神州大历史上,也绝对名列前茅。

比如同时期的陶谦老板、刘表老板,虽然也坐上了位置可守得住位置坐得住位子吗?

在古今军事战争上,师出无名是无耻的,搞偷袭更是无赖的表现。

吕布攻打兖州并偷袭曹操,说白了就是“大白天跳邻居院里偷衣服”——蟊贼!

而且,偷完了邻居的东西还冠冕堂皇的说自己是靠劳动致富,是老板。

可之前你这个蟊贼是啥?

还不是个人人喊打的小偷吗?

你以为穿上几件名牌服装就有资格进入“老板俱乐部”了吗?

正在准备进攻徐州的曹操,得知家里遭贼了,就带着人马杀了回来。

论单挑比武,估计3个曹操也干不过吕布。

可人老曹兵强马壮的,咋会选单挑呢。

所以,当曹操的队伍一打回来,兖州内部就乱了。

有希望曹操败的,也有希望曹操赢的。

如果这时候吕布能蛮不讲理、三下五除二的快速歼灭曹操兵团,情况就大变化。

可曹操岂可是好对付的!

双方经历几次交手之后(互有胜负),吕布就有点“蔫”了。

终于,在一次决战中,吕布中了曹操的埋伏,被杀得丢盔弃甲,幸亏有高顺的“陷阵营”拼死抵抗,吕布才得以逃命。

四处都是敌人、仇人,往哪去呢?

估计是陈宫提出建议去徐州(正史没有交代)。

为什么去徐州?

因为一来徐州是曹操的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二来呢,徐州的守将是刘备,与吕布没有仇怨,地盘也大,有机会谈合作。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7)

04

吕布的心思你别猜

此时的刘备的确还很弱小,还是陶谦专门请来对付曹操的(属于客居)。

对于吕布突然的到来,刘备的心态很复杂。

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东汉·王粲《英雄记》

刘备其实和吕布一点也不熟。

大家津津乐道的“三英战吕布”其实都是“传说”。

可吕布既然来了,刘备也不是说轻轻松松就能把吕布打发走。

首先,吕布不是单枪匹马一个人来的,他有兵马同行。

其次,对于防范目前共同的敌人曹操,大家的目标还是一致的。

第三,吕布的奋威将军、温侯都是皇室所封,也的确杀了董卓,这对打着拥护皇室旗号的刘备来说,都是道义。

第四,从军事角度考虑,暂时联手吕布集团对徐州防务有利。

可为什么刘备却表现出“外然之而内不说”(说:通假字,悦)呢?

因为刘备对吕布“自卖自夸”的那些话和浮夸动作,很不认可。

刘备心里暗想:

老吕你在这蒙谁呢?

你是真心实意早就要杀董卓吗?

为什么大家都想杀你?

男人们说话,你让老婆孩子参与进来干什么?

不高兴归不高兴,但刘备最终还是“批准”了吕布等人加盟申请。

这一年是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果然,吕、刘二雄和平共处的好日子不长,徐州的战事就来了。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荀彧等谋士的建议下,忙着安抚地方、屯田练兵、消灭周边敌对小军阀和迎接汉献帝并组织迁都许昌。一时间,暂时顾不上打徐州。

但顾不上打并不意味着就会从此放弃徐州。

老曹和手下的参谋几场小会儿一开,便把虎踞在淮南的军阀袁术发动起来去“占徐州”。

曹操的想法是:反正劳资现在虽然顾不上徐州,但也不能让徐州安生。

袁术的想法是:反正劳资手里有玉玺,将来就是皇帝,徐州早打早安生。

于是,在曹操躲在许都偷笑时,袁术和刘备就打了起来。

不过,袁术这人志大才疏,与刘备交手数月,竟然没能拿下徐州。

在谋士的建议下,袁术决定用2000吨军粮拉拢、利诱同在徐州驻防的吕布“反水”。

果然,这一次刘备的盟友吕布,还就真“反水”了。

这一来,腹背受敌的刘备大败。

无路可逃之下,刘备只好哭着向无耻的吕布投降。

吕布是又高兴又生气。

高兴的是,自己这一“无耻”,竟然轻易地就拿下了整个徐州。

生气的是,自己“无耻”的举动竟然没有得到袁术答应给的军粮。

吕布心想:那好吧,那就都别打了,先都消化消化肚子吧。

袁术肚子里没得到食儿,自然不认,就继续派兵攻打刘备。

刘备只好强忍内心的悲愤,再次哭着向无耻的吕布求救。

这一次,刚做了刘备大哥的吕布,表现出了“责任担当”,用一个“辕门射戟”的典故,戏剧性地平息了徐州的战乱。

袁术看到吕布实力倍增,就打算今后与吕布真心结盟——提出结儿女亲家。

事后诸葛亮的说,袁术的这一策略在当时无疑最符合袁、吕双方的利益的。

军阀袁术一心想称帝,但一直苦于自己手下没有一流的武将。

如果成功联合了徐州的吕布集团,不但使江淮一带的“根据地”连成了片,而且也有了剿灭周边势力并最终对抗死敌袁绍的本钱。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8)

同样,吕布如果与袁术结成同盟,也就有了战略纵深和后方资源,有可能在今后更加残酷的军事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

可是,对于袁术抛来的“橄榄枝”,吕布却迷茫了。

他先是答应了袁术,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反悔,让袁术恼羞成怒,不得不大打出手。

吕布在此时如此的反复无常,是什么原因呢?

有三点。

第一点,不信任陈宫了。

吕布在夺得徐州之后,部下中有人发起过一次叛乱,而参谋长陈宫却知情不报甚至还参与了谋划。

陈宫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应该是反对吕布背后捅刀的无耻做法,对吕布的表现很失望。

第二点,开始信任陈珪、陈登父子了。

陈珪和陈登都是徐州当地名门望族,属于保皇派和亲曹派(曹操手里有皇帝,代表正宗的官方),且能言善辩,很能蛊惑吕布。

清人李贽有评语曰: 陈珪父子,弄吕布如婴儿,可怜吕布全不知也。

第三点,曹操没闲着。

曹操本来是希望看到徐州出现“狗咬狗”混战局面,结果竟然是大仇人吕布得好处,就玩起了阴招:以皇帝(已经挟天子了)的名义宣布,今后与吕布交好,并升吕布为东汉左将军(相当于元帅级别)。

对这三点,吕布统统信以为真。

所以,他那本就不够用的大脑袋,就更不够用了。

以至于对真心待他的高顺等人的劝谏,还作出了“夺其兵权”的命令。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吕布还对已经投降的刘备又作出了“剿灭”的决定。

你吕布在落魄时,人家刘备接纳了你;

人家刘备在生死存亡时,你吕布不但不出手反而背后捅刀子。

人家刘备向你吕布投降时,你好不羞愧的受降,然后拍着胸脯称兄道弟,回过头又去宰杀。

吕布啊,人可以不要脸,但你不能如此的不要脸吧?

悲愤万分的刘备打也打不过吕布,只好哭着去转投曹操。

如果说,刘备不会嫉恨吕布,那刘备就不是个男人。

好啦,占领了徐州的吕布得到了城池,却一下子树立了袁术和刘备两个死敌。

曾经的死敌曹操为什么会向吕布示好?

因为,这时候大家最讨厌的人是胆敢率先称帝的袁术。

曹操需要联合袁绍、孙策、吕布、刘备等大小军阀以皇帝是名义共同讨伐袁术。

难道曹操不记吕布的仇吗?

非也。

不是曹操不记仇,而是时机还没有来到。

05

不作不死,不算是吕布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经过连番讨伐,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各自消灭了周边的小军阀,并成为北方当时最大的两股势力。

然后,曹、袁二人的“蜜月期”也到了最后的日子,两个集团开始产生摩擦。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9)

曹操很清楚,当前自己最主要的对手是袁绍,最仇恨的敌人是吕布。

曹操更清楚,和袁绍开战是必然,是持久战、消耗战;

而反复无常的吕布是枚炸弹,需要火速处理掉。

让谁先搞吕布呢?

曹操命令刘备破坏吕布的交通线并劫夺吕布的钱粮物资。

吕布大怒,立马对刘备进行报复。

此时,吕布的“陷阵营”已经整备完成,在高顺的统领下,把刘备部队和曹操的援军(夏侯惇部)打的溃不成军。

乘着袁绍那边还没有动作和反应,当年九月,曹操亲率主力,大举进攻吕布。

这次战争被《三国演义》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精彩段子很多,我们只说最后结局:

十二月癸酉,曹操击吕布于徐州,斩之。——范晔·《后汉书》

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陈寿·《三国志·魏书》

也就是说,从曹操发兵徐州算起,只用了三个月便全歼了吕布集团。

对吕布之死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关键时候,刘备捅了吕布一刀。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兒最叵信者。”——陈寿·《三国志·魏书》

据此,就流传下来刘备这人不厚道的说法。

其实,吕布之死,就是一个字——作。

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东汉·王粲《英雄记》

啥意思?

吕布不服气的说:我对部下很厚道,关键时候这些部下不厚道都背叛了我。所以,我才失败。

曹操说:谈厚道吗?你背(bei)着老婆和部下的妻子搞暧昧,是厚道的表现吗?

吕布:一代枭雄吕布,就这样殒命在刚刚发迹的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睢宁县)了。

其最忠诚的大将高顺和当时最犀利的军中利刃“陷阵营”,也随之烟消云散。

其实,历史这是这样。

在风云际会之时,历史会选择很多人,也会抛弃很多人。

那些最终在历史上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固然会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归根结底,其个人能力还是最主要的。

相比也是爱投降的刘备而言,吕布可以不脸红。

可刘备虽然连番投降(也可以视为“跳槽”),其主要动机是为了求得更好的个人发展和进步空间。

反观吕布呢?

其动机就是一个“利”字。

“利”是带“刀”的。

在求利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血腥、残忍。

就像个脑子没长全的孩子…

幼年曹阿瞒(奉先还只是个孩子啊)(10)

曹操:先缢死,再斩首送汉献帝。

楚云飞:曹阿瞒,奉先还是个孩子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