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养心学(佛学的养身与养心)

佛门僧侣,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正可谓:养生先养心。

禅修养心学(佛学的养身与养心)(1)

人生胜境平常心

“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如果这几句话能够真正做到,当生必然成就。

“口不论是非”,首先要守住口业。“行不介入社会”,行动绝对不准许介入社会。

“身不沾恶缘”,身体不要去接触恶缘。什么是恶缘?凡是影响清净心、影响修持、被正直人所唾弃的行为全都是恶缘。

“心不离弥陀”,无论做任何事情,心里要始终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

“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佛门的宗旨为自修、自证、自悟、自得,所以闲话要少听,不要人家那边一有议论就把耳朵伸过去,心里嘀咕“是不是说我呢”?无论人家说谁,你没有听到就不会有烦恼。如果非要特意去听,那就叫自寻烦恼。

“见而不见少是非”,尽量不去关注社会上的那些阴暗面,精勤修证自己的心地,不要管别人做得怎么样。当今末法,斗诤坚固,己是人非,争强斗胜。所以凡是见到充满是非斗诤之地更是要远远躲开,因为有些事情只要看见恐怕就会沾惹是非。怎么办呢?如经所云,“怖畏斗诤之处,去百由旬如疾风吹”。

“事事变化心无住”,心不要住在纷纭变化的世事和境缘上,所谓“心不住法相,道即通流”。心不住境缘事相,心地一定清净安详。

“一心只求真智慧”。何谓真智慧?清净心是也。佛讲的清净心,就是无所住的心,有住即染污,无住生净心。清净心是智慧之母,清净心是智慧之本。如何得到清净心?“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一定要做到佛号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学佛人要随缘作善而不攀缘,道场法会也要随缘而去。讲到随缘作善,国家号召所有善良正直的公民都要献上一份爱心,无论是对失学儿童,对孤寡老人还是对特困家庭。这是对普通公民而讲的。对佛门弟子来说,献一份爱心是不够的,要献上全部的心血。佛家不叫爱心,佛家讲慈悲。因为爱心有分别,可以献上一分、二分,还可以献上八分、十分,而且可献还可以不献。佛门没有分别,不管对任何众生,都要平等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门里面的善人都是这样,没有分别,平等慈悲。

佛教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现实;相反,因为尊重生命,佛教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主张“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感恩,所以要克己而宽以待人。

佛家对克制欲望的五戒———戒杀生、偷盗、淫邪、妄语、迷幻对普通人也有借鉴意义。戒杀生,可减少残酷之心和对生命威胁的恐惧;戒偷盗,可减少对受到制裁或失去财物的恐惧;淫邪,会对身心、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戒妄语,才能有诚实正直之心;戒迷幻,才能抵抗心理的空虚和种种诱惑。

睡不超过时 食不十分饱

如果把人比作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准音,所以要时时调弦。调好了心弦,身体的弦怎么调?规律的作息是关键。

其次,食素也有利于养生。佛家主张“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心慈,就会心境平和,身心和谐。

对于“食不过饱”,佛家也有特殊的做法。一般情况下,三餐有规律,如果感到肠胃滞胀、消化不良时,就会不吃晚饭。相应的,要减少晚间活动,以静为主。这样可保持体态轻盈,身体舒适。工作繁忙时不适宜此法。

减压:劳身不劳心

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竞争激烈导致的种种疾病,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心理压力过大。身体的劳累很容易恢复,但是如果心过于劳累,就会导致身体机能提前衰老退化,疾病乘虚而入。

对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对过去反复追悔,对未来充满妄想,这是现代人工作压力重的主要原因。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即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直面现实,佛家讲求因果,无论悲或喜,都是自己种下的种子,对市井市民来说,在个人心境上,应保持童真,遇事包容,不要斤斤计较,损人利己。

《金刚经》里讲得清清楚楚,根本不让佛家迷信,而是让佛家开启自己的悟性。佛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告诉自己的学生,如果以颜容音声,或把佛的像当作我,向有形有相的那些铜塑、木雕或者瓷质、纸绘的佛像求慧体、求法身,给它们供养好吃的东西,向它们拜求,如此用心无不是妄见,这样的人走的即是迷信之路,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也决不能见到如来的本来面目。“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何谓如来?如来即真心也!此真心无体无相,无处不在,非有非无。此心凡圣等同,迷时不失,悟时非得,处凡不减,在圣不增,非虚非实,不生不灭,不住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举心动念即乖,法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绝待圆融,不可思议,世出世间,一切万法,皆依此心性而生。此不生不灭的心才是真正的如来。

佛门有一规律,叫做“求不得”。同修一定要记住,求绝对求不得。如何得到呢?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做了恶事必然得恶果,不要存侥幸心理,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了恶事如不自己发露忏悔,改过迁善,求佛菩萨根本保佑不了。佛门宗旨,在于破除众生无明,消除三障,开启自心的般若智慧。佛再三教诫我们不要迷信,佛讲:“为佛弟子,不得算卦、问卜、看相,不得学画符咒,不得表奏天帝鬼神,不得择吉日、选良时……”佛门讲心啊!心为善心,能老老实实念佛修自己的清净心,又能随缘去做善,你生存的环境就能够慢慢转为吉祥。谁转变的呢?不是靠我们供养的那些大小佛像,而是靠我们的心地和行为。心念、行为纯善,没有了恶缘,我们无始劫来造作的恶因遇不到缘也就结不成果。

佛家养生百字诀:

晨起未更衣,静坐一支香;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寻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编写西藏人文、民俗、文化等图文

分享优秀摄影师镜头下的西藏美景

阿吉梅朵zangdisheyi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