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续集为什么评分低(西游记续集的难看)
历史上的唐玄奘取经之路长达17年,而根据《西游记》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同样前前后后历时17年,从83年开机到00年全部拍摄结束,杨洁导演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只不过,跟前25集相比,《西游记》续集不仅在知名度上逊色一筹,而且口碑急速下滑,明明有了资金和技术,为何就是不如前作呢?
杨洁曾在自传《敢问路在何方》中提及此事:“故事内容的雷同,武打的港台化……等问题,我都想到过,负面反映其实并不奇怪”。
所谓珠玉在前,要想超越经典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但我们可以从《西游记》续集的特技、造型、取景等方面去探讨它的不足之处。
一、特效提升
拍摄83版《西游记》时,内地尚不知特效为何物?很多“腾云驾雾”的镜头都是摄制组采用土办法完成的,杨洁带领全组人员跑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有些现实世界不存在的景象,比如天庭、地府等,杨洁则运用灯光、烟雾的配合在摄影棚搭建出来。
不管是“三打白骨精”单元的幽暗悬疑氛围,还是“除妖乌鸡国”篇的神鬼志怪,在这里,吴承恩笔下的神话世界得以重现!
而到了《西游记》续集,特效技术的提升并没有还原出奇幻的西游境界,相反采用一种低幼化的处理方式,从干净整洁的狮驼洞到颇为现代的特技,都失去了前25集的中国特色。
尤其主打全年龄段,《西游记》续集在人物造型上向动画化发展,一些小妖像套着动物头套的卡通人偶,而模糊化妖洞的恐怖环境,是在向审查制度低头。
续集剧照
老版的造型师王希钟对戏曲研究颇深,对猴、猪、魑魅魍魉的造型煞费苦心,并进行多次试验,所以我们看到的各色西游人物既符合古典审美,又个性鲜明。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潮流与古典文化的碰撞,让《西游记》续集的角色妆容失去了神话中的精灵韵味。此后,内地影视圈的传统美学也渐渐被“隐匿”。
83版剧照
第二、剧情紧凑度削弱重新翻看83版《西游记》,你会发现杨洁似乎在做一个创作实验,每一集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叙事方式,从悬疑片到喜剧风,再从唯美浪漫切换到斗智斗勇。整整25集,主线明了,剧情紧凑,准确来说,没有一处闲笔。
续集则吸取了港台电视剧的创作风格,各种插叙、倒放,一个单元分成好几集,并且在每一集片尾留下悬念,以此来吸引观众接着往下看。
虽然这样的改动让情节更加丰富,但也与前25集不太协调,此外,寇员外女儿的感情戏、隐雾山樵子夫妇皆属于无戏加戏,整部剧陷入了一成不变、流水作业式的遇妖、斗妖、除妖的叙事逻辑。
当然,跟现在的“注水剧”比较,《西游记》续集的情节还是紧凑的,可也能从它的改变看出影视剧的发展轨迹—艺术化向市场化妥协,00年以后,25集左右的剧集越来越少,慢慢从35集进化为如今的七、八十集。
第三、原著精神的挖掘浅显化
当初,杨洁接下拍摄《西游记》的重担,她用6年的时间细心打磨,《西游记》续集则用1年拍摄完成,纵然不能说时间越久就一定好,但从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续集对原著精神的表现实在过于浅显化。
在吴承恩的原著中,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绝不是仅仅的“降妖除魔”,作者试图从神仙鬼怪的行为意念中展现丰富的人性,善与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斗嘴、摩擦、相互扶持在续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表现。
怎么说呢?83版拍的是艺术,续集拍的是电视剧,好看无内涵是后续影视剧的最大弊病。
四、电视剧配乐的现代化《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等十余首插曲皆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歌谣,可续集却没有留下一首经典歌曲,从《通天大道宽有阔》到《伴君常开花一朵》,全没有质的提升,在记忆点、韵味、歌词方面与老版相差太多。
换句话说,续集的配乐过于现代,在古意上淡化不少,当然而今出圈的ost更是少到可怜。
83版剧照
我们不能抹杀杨洁、六小龄童等人对《西游记》的贡献,但也不得不承认续集的不尽人意,创作环境、创作理念的变化无不揭示内地影视圈的美学退步。
正如杨洁自己所言,“我们再也拍不出83版《西游记》,是因为没有了当年的静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