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聪明但不能过于精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 本文共2109字,阅读全文约2.2分钟。

人要聪明但不能过于精明(聪明反被聪明误)(1)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纵观历史,太过于聪明的人,总是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生还是实在点好。费尽心思地算计显得很聪明,但到头来也可能把自己算计进去了。

有一种自作聪明,就叫做作死,不作不死。

早日懂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自作聪明的人迟早要掉到自己挖的坑里,趋利避害,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加坦顺。

我们以史为镜,防微杜渐。

人要聪明但不能过于精明(聪明反被聪明误)(2)

一、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李斯师出荀子,名师出高徒。一举成为了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为秦朝合并六国谋划,逐一消灭各个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提出、并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举措;实行郡县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影响后世二千多年。不可想象聪明绝顶的李斯,最后会如此之糊涂。

曾国藩家书:“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秦始皇巡游时,暴卒于沙丘,竟被宦官赵高引诱与胁迫发动“沙丘之变”,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扶苏,立胡亥。至此李斯为日后腰斩于市埋下了祸根。

以李斯的才能,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都不为过,游走于危机四伏的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还能全身而退。更有超常的远见,后世二千多年还沿用他的思想。

其实,李斯和秦始皇,共建共治,简直是君臣典范。李斯是老糊涂了,还是聪明过了头?因为对权力的过份执着,认为胡亥比较好掌控,却忽略了宦官赵高弄权。

最终走上了不归路,累及三族,更把大秦 国运葬送,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历史性悲剧。

人要聪明但不能过于精明(聪明反被聪明误)(3)

二、“鸡肋”杨修。

杨修之所以会死,其实就是他过于恃才傲物,过份卖弄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不可否认杨修是很聪明的,任曹操的主簿,他才华过人,曹操也自叹不如。就这么有才华、又聪明的人,却让曹操记恨在心,找机会杀了他。

“门上活字迷”。花园完工,曹操很不满意门做大了,但没说什么,只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解,杨修猜出,第一次猜出了曹操的用意,让众人恍然大悟,曹操笑了笑。

“一合酥”变成了“一人一口酥”。曹操很喜欢的一盒酥糖,尝了尝,舍不得吃,但写下了“一合酥”。杨修见到,竟分给大家吃了。曹操大怒,问是谁吃的,杨修说是按丞相吩咐“一人一口酥”,曹操苦笑。

“鸡肋”。曹操带领大军攻打汉中,却久攻不下,显然已错过了最佳时机。士兵问正在吃鸡肋的曹操,今晚的口令是什么?曹操随口说“鸡肋”。杨修得意道,不日即可退兵,叫夏侯将军和士兵可先收拾行装,准备班师。曹操撞见后大怒,竟敢造谣、乱我军心,以动摇军心之罪处决了杨修。

再加上杨修参与了曹操的立嗣之争,左右了曹植,所以杨修不得不死。

杨修本可以靠自身的才华,建立一番功名,可惜一而再,再而三地自作聪明,最后却被聪明所累,还断送了身家性命。

人要聪明但不能过于精明(聪明反被聪明误)(4)

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瑜本人才貌双全、足智多谋,有远大抱负。《三国演义》中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充分说明了周瑜的聪明与才华。在赤壁之战中,充分展现出周瑜绝对是一位出色的指挥统帅。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东吴想夺回荆州,周瑜便献“假招亲扣人质”之计,想不费一兵一卒,换回荆州。但被诸葛亮识破了,便安排赵云带三个锦囊妙计护送刘备前往,到了东吴后令孙权招亲之事人尽皆知。最后刘备娶了孙尚香,并安然带回了荆州,毫发无损,最终周瑜计策失败。自始孙权与周瑜便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论周瑜的聪明才智,在三国时期应该是少有的人才。可惜在与诸葛亮的斗智过程中,旧伤发作,英年早逝。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要聪明但不能过于精明(聪明反被聪明误)(5)

四、投机取巧。

自认为聪明的人,左右逢源,口才了得,寻找一切机会。

投机取巧的人如果说是聪明,还不如说是喜欢钻空子,可能更为贴切一点。

曾经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很有人生阅历的前辈,只是年纪比我大而已。口才了得、健谈,擅于搞气氛,刚开始大家还是很尊敬他的。可等大家熟悉后,就开始不断地吆喝卖各种产品,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这个又拍胸口,那个又保证,反正是买了就是赚到了。因为熟悉了,又碍于情面还是卖了些产品,其实卖点产品无所谓,只是不能把大家当韭菜割了,都当成是傻子。最后大家慢慢都看清了,所有的热情都是为卖产品而准备的,便开始敬而远之。

现在他每隔三两个月,就有一个新项目在搞,其实大家都不笨、都是明白人。当你时时在换项目的时候,是不是就证明了还没有成功过呢,一直在寻找更快迅的捷径。

莎士比亚曾说过:“愚笨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很聪明,而聪明的人却一直认为自己很笨。”

过于投机取巧,看来并不是一件什么好的事情,看似聪明,把别人当傻子。过度地消费了自己的人品与别人的信赖。

别人看在眼里,并不是不知道,而是看透不说透而已。

人要聪明但不能过于精明(聪明反被聪明误)(6)

结语:

宋·苏轼《东坡续集·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人生在世,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如何做人。自认为聪明的人,都是在耍小聪明,常常会掉进自己挖的坑里!真正聪明的人,才不屑于把精力放在这些肤浅表象上面。

我们借鉴历史,做个真正聪明的人,学会韬光养晦,学会深藏自己的锋芒,让智慧代替聪明。

--END—

※欢迎关注三种迹象表明: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管理一严格就辞职,到底是员工问题还是管理出了问题?深度思考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到底强不强?四个特征隐藏不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