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作死的细节(清朝最大黑色荒诞剧)
年羹尧之死,是雍正朝的一个大谜团,即便专业研究清史的学者也尽量回避这个话题,为什么?因为很难找到理由。
通常认为,年大将军恃功自傲,举止失礼,比如什么进京时要求王公们跪在路边迎接,年羹尧连眼皮都不带动一下,又什么擅自吃雍正的小菜,在雍正面前跷二郎腿,改动雍正的圣旨......等等等等。
这些算罪过吗?当然算,罪很大吗?可大可小。王公们跪拜是雍正的旨意,又不是年羹尧的主意,他眼皮有没有抬重要吗?他就是抬了几下眼皮又能怎么样,话说眼皮有没有动这个怎么判断?
年羹尧更改圣旨,连雍正都没提,雍正给年羹尧罗列了92条大罪,里面压根就没这一条,说明连雍正自己都不觉得这是个事。
擅自动筷就更不是事了,本来就是雍正请他吃饭,年羹尧不仅是雍正的重臣,还是他大舅子,年的妹妹是雍正贵妃,非常受宠。
所以这相当家宴,说年没有礼貌的,不妨去看看雍正写给年羹尧的信,那个肉麻,如果掐头去尾,说是雍正写给小情人的情书都没问题。
举几个例子,年羹尧出征青海时,雍正给年羹尧写信,信里说:“朕很想你,朕实在不知道怎么疼你。”
年羹尧写信汇报蒙古事宜,雍正回信说:“不知你我是何等缘分,难道这是上天注定?”
八月十五,雍正给年羹尧寄月饼,附信说:“中秋给你寄点月饼,我只想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年羹尧生病了雍正要问,年羹尧他爹生病了雍正也要问,年羹尧老婆生病还要问,甚至连年羹尧牙掉了他都问,不仅问牙疼好些了没,还要问掉的牙有没有妥善处理,实在不行寄回来给他瞧瞧......
我也不明白雍正看牙干什么,掉了的牙还能再安回去?
如果不是我知道雍正有嫔妃,还生了好几个儿子,我真的要怀疑这俩人有那啥......那啥问题,这哪是圣旨,简直比寂寞小媳妇写给出远门的老公还过分。
这么卿卿我我的圣旨恐怕是我国史上破题儿第一遭。
只要你看过雍正写给年羹尧的亲笔信,你就绝不会相信,吃个御菜跷个二郎腿会有多大罪,这些要是罪,就他写给年羹尧的那些信,把年羹尧全家砍18遍都不够。
年羹尧平定青海后,雍正兴奋的下旨:“朕的子孙将来如果有对不起你的,就不是朕的子孙,天下臣民有谁对你不敬的,就不是大清臣民。”
雍正不仅自己对年羹尧感恩戴德,顺带把子孙后代,天下百姓都一起算进去了,要求人人都只能念年羹尧的好,不能说他坏话。
所以有人就说,如果论史上君臣和谐典范,第一恐怕不是刘备诸葛,而是这对肉麻君臣,当然,如果没有后来雍正突然翻脸杀人的话.....
1724年10月年羹尧进京面圣,俩人还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到了1725年正月,风云突变,雍正开始授意大臣揭发年羹尧罪状,二月初一,以年羹尧奏折写错字为由下旨斥责,四月解除年羹尧军权,改任杭州将军,九月削去年羹尧一切职务,押送北京受审,十二月即降旨年羹尧自尽。
当然,雍正列了一大堆罪状,号称92条,但不值一提,因为谁都知道是找借口。
比如年羹尧奏折写错字,算多大罪?1724年年羹尧就说自己年纪大了老花眼,所以奏折写字有点大,罪该万死云云,雍正回复说没关系,我就爱看大字。
同样是写字,昨天还叫人家小甜甜,怎么今天就成了牛夫人?
这个问题令无数人百思不得其解,对啊,为啥成了牛夫人呢?
杀人一定要有动机,尤其是年羹尧这样的重臣,雍正杀他必须有充分足够的理由,这也是各路学者三缄其口的原因。
年羹尧的所谓罪状都看不上,根本不是核心,但又找不出雍正杀人理由。
雍正杀人理由历来看法有四:
一、年羹尧有反心。
这个不值一驳,因为年羹尧对雍正忠心的不得了。雍正第一次下旨降罪,贬他至杭州将军,年羹尧迟迟不肯动身,雍正将他下捕入狱,各种暗示他早点去死,年羹尧置若罔闻,反过来给雍正写信求饶。
求饶信称呼也不是皇上,而是主子,自称也不是微臣,而是奴才,恳求主子饶了奴才一条狗命。
求饶求到这种份上,说明年羹尧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雍正为什么杀人。别说大家不明白,年羹尧自己都是稀里糊涂,所以他一直还抱有希望,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
最后雍正没办法,只得写信明确告诉他:“我就是要你死,只是想给你留个全尸,所以才迟迟没有判决,你咋这么不懂事?”
即便如此明确的指令,年羹尧仍然不肯死心,拖延了很久。
毫不反抗束手就擒,最后一刻还希望放过自己,这样的年羹尧有反心?他要真有反心,雍正为什么杀他,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还希什么望?
二、年羹尧就是罪太大。
这个解释过了,但为了更清楚,说得更细一些,为什么说雍正给年羹尧罗列那些罪名,根本不是问题?
比如年羹尧贪污,雍正怕他贪污吗?年羹尧要是不贪污他才害怕。
自污是大臣们很常见的自保手段,尤其功高震主那一类。受贿也好,傲气也好,都是变相告诉皇帝,我没有收买人心,也没打算培养党羽。
到处欺负人怎么可能获得支持,年羹尧见了王公大臣眼皮子都不抬,他要真这样,雍正听了只会高兴,因为王公大臣们会很讨厌,越讨厌年羹尧就越不构成威胁。
这些对别人来说可能是罪,但对雍正来说反而是优点,所以雍正自己都说,我不是不防备年羹尧,实在是没有必要。
三、杀人灭口。
有学者提出,雍正是为了杀人灭口。这还要牵扯到另一个公案,康熙究竟传给了谁,十四子还是四子?
有种说法是年羹尧帮雍正篡改了遗诏,所以雍正杀人灭口。雍正不仅处死了年羹尧,还把另一个重臣隆科多一并拿下,俩人先后脚,年羹尧死于1726年初,而隆科多死于1728年。
隆科多和年羹尧一里一外,是辅佐雍正登基的最大两个功臣。
这件事更扑朔迷离,我个人认为,想法可取,但查无实据,实在缺少证据,清宫秘史大家扒得也差不多了,怎么看都是康熙选的就是雍正可能性最大。
篡改诏书顺便也说一下,民间传闻,康熙遗诏本来是“传位十四皇子”,却被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因为清朝诏书满汉文书各一份,即便汉字十可以改成于,满文也没法改。
还得多说一句,有人说于的繁体字是於,没法改,这也不对,正确说法是于和於通用,既可以写成於,也可以写于。
但这不等于篡改诏书的可能性不存在,的确没法改几个字,但可以全部改啊,雍正大可以重新写个诏书放进去,娇诏继位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历史上有很多先例。
其实这一条最大矛盾是雍正继位时,年羹尧远在青海,不可能参与改遗诏,既然没参与,那也谈不上杀人灭口。
四、雍正性格。
史载康熙曾对雍正评价,喜怒无常,动不动就翻脸。
咱们也有过感受,人与人要保持距离,如果相处太近,就容易闹矛盾,哪哪看着都烦,如果离得远,反而觉得对方全优点。
雍正本来很喜欢年羹尧,但年羹尧真回来了,看两天就烦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尽犯他忌讳。
这个也不值一驳,再喜怒无常也有底线,实在烦把他赶得远远的,没必要赶尽杀绝,毕竟年羹尧不是一般人,杀他也不是小事。
从雍正动杀心到最后年羹尧自尽,足足过了一年时间,说雍正一时冲动杀人,很难说得过去,而且尤其要考虑年贵妃的关系。
是时候交代一下年羹尧的身世了,相信看了他的身世,各位一定更加一头雾水。
年羹尧出身名门,他老爹叫年遐龄,康熙朝湖广巡抚。年羹尧的妹妹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嫁过去做了侧福晋,非常受宠,给雍正生了三子一女。
但年羹尧并不是依靠老爹和妹妹爬上高位,人家还真是靠自己,不管你怎么评价年羹尧,精明强干,非常会用兵这几个字是跑不掉的。
年羹尧21岁就中了进士,随后被授庶吉士,庶吉士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称号,只授给进士中的佼佼者。
当上庶吉士之后,就可以进翰林院精修,然后进内阁,是明清两朝最重要的人才库,所以庶吉士又被称储相,明清两朝,庶吉士出身的重臣数不胜数。
年羹尧也是如此,先在翰林院任职,然后是内阁学士,康熙48年(1709年),还不满30岁的年羹尧,就当上了封疆大吏,四川巡抚。
年羹尧在四川干得很出色,尤其是军事方面,多次剿平青藏叛乱,康熙60年(1721年),年羹尧奉命回京,康熙亲自授予他弓矢,提拔为川陕总督,委以西陲重任,十四皇子胤禵奉命出征准格尔,其副手正是年羹尧。
所以年羹尧称得上文武双全,他不是莽夫,更不是书呆子。有人曾评价说,但以统兵能力来说,年羹尧可以与任意一个古之名将相比,统兵能力相当强悍。
雍正刚一继位,年羹尧就送了他一份大礼,趁着康熙病死,青海蒙古和硕部叛乱,新君继位很难出兵,因为人心不稳,但这时所有人都等着看笑话,雍正又不得不打。
年羹尧接到的任务也非剿叛,稳定局势即可,但在大军未集,粮饷不继的情况下,年羹尧以奇兵大破叛军,获得了谁都没想到的大胜。
所以雍正对他感激涕零,一度以恩人相称。把臣下视为恩人,可以想象雍正当时的心情,如果说是隆科多帮雍正登上皇位,而年羹尧则是帮他坐稳了。
除此之外,雍正的兴奋还掺杂着其它情绪,因为年羹尧是真正的自己人,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他实在太疼爱了。
雍正有多疼爱这个妃子,第一,年贵妃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获得贵妃和皇贵妃称号的汉人嫔妃;第二,年贵妃也是雍正朝唯一一个,同时获封贵妃和皇贵妃称号的嫔妃。
就像年羹尧并不是依靠裙带关系爬起来一样,年贵妃也不是依靠兄弟受宠。打她一进门,雍正就再没去过其他老婆房间,自年氏嫁到四皇子府直到病死,她就包揽了雍正所有子息。
换句话说,有年贵妃在,雍正就没跟其他人生过孩子。
雍正三年底(1725年),年贵妃病重,正在斋戒准备冬至大典的雍正破例加封她为皇贵妃(清例斋戒期皇帝不得过问家事),11月23日年贵妃病死,雍正悲痛万分,以勤政著称的他中断了五天政务,并下令宗人府按照最高规格下葬。
即便宗人府想尽了办法,仍然被雍正降罪,认为礼数不够,倒霉鬼就是那个曾经跟雍正争位的八阿哥胤禩。过了几年,雍正想起来仍然余怒未消,又再次以年贵妃葬礼不周之名,降罪另一个倒霉蛋三阿哥胤祉。
因为嫔妃下葬,先后降罪几个王爷,这种事也是清廷绝无仅有。
关于年贵妃身上的特例,实在太多了,说都说不完,比如雍正还曾为她开过一个先例,允许亲手抚养皇子(清例生母不能养育其子)。
但最奇妙的是年贵妃死亡时间,病死于1725年11月底(阴历),这时候年羹尧在哪?在大狱里。
也就是说,雍正一边在年贵妃的葬礼上痛哭,一边转头处死了她的兄弟。
注:年羹尧自尽于1726年初,按阴历则是1725年底,也就是年贵妃和年羹尧死亡只差了一个月。
这就是令所有历史学者都抓狂的原因,雍正对年贵妃那么好,年羹尧又立过那么大功,年贵妃都快病死了,雍正还非要杀她兄弟。
尤其你可以把年贵妃病重跟年羹尧下狱联系起来,正是年羹尧入狱之后,年贵妃才突染重病,这是唯恐年贵妃的刺激不够深?难道这就是爱之深,恨之切?
当然不是,雍正没有神经错乱,他也不是神经病,雍正杀年羹尧,有一个非常明确且充足的理由。
有人曾评价说清朝无昏君,康熙雍正乾隆在史上都能排进前10名,我真的不能苟同。
我觉得吧,清朝那些皇帝,把心思全用在小家子气上了,也就是怎么收拾人,怎么维护统治,简直用尽了心思,无所不用其极。
但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可以集体打负分。
那些年世界处于工业革命大变局,人类爆发出惊人的发展力,而也是在这个时期,一直遥遥领先的我们,不仅丧失了领先地位,最后还大幅后退。
如果不是清朝,就不会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更不会有八年抗战......
所以他们所谓的能力强,只强在算计人的本事很强,所以雍正杀人,只能有一个目的,维护统治。
年羹尧当然没反心,这个前面就说过了,但雍正还是不放心,不是他担心,而是他为儿子担心。
雍正元年,雍正刚登上皇位不久,他就秘密定好了继承人,立四子弘历(乾隆)为储君,并把诏书悄悄藏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康熙有没有藏遗诏不好说,雍正这个遗诏真实存在。
雍正为什么这么早就立继承人?因为他亲历了争储风潮,深知不立储君的坏处,但他为什么不公开,因为不能也不敢。
当时雍正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皇帝能干几天,他敢公开宣布立储君?
至于为什么选择弘历,很简单,康熙指定的,正因为康熙喜欢弘历,所以才选择了雍正,康熙一次性定了两代储君。
外人并不知晓这些,在他们看来,年贵妃的儿子才是当然之选,尤其是1721年生下的八皇子福惠,这个皇子也是上面提到的,破例允许年贵妃亲手抚养的那个。
这是很理所当然的,年贵妃这么受宠,年羹尧又是超级重臣,别说清廷大臣们这么想,就连传教士和朝鲜使臣都这么认为。
但偏偏就不是,这就很尴尬,年贵妃越受宠,年羹尧立功越大,弘历的位置就越不稳,年家反而成了大麻烦。
你以为雍正是为自己杀人,其实他是在为儿子除掉障碍,如果年羹尧活着,有这样一个舅舅,到时候继位的是弘历还是福惠,真的很难说。
但历史偏偏就喜欢开玩笑,雍正六年(1728年),小皇子福惠夭折了,福惠死了就等于年羹尧白死了,根本没人会跟弘历争位。
想到自己一番苦心孤诣全成了无用功,雍正气得浑身冰凉,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一转头看到了一个倒霉鬼。
雍正六年,三阿哥胤祉因为在福惠的葬礼上“面露喜色”,惹得雍正大怒。胤祉争储失败后,就被发配去守陵,他哪有心思面露喜色,只不过在当时的雍正眼中,任何表情都会引起他的猜疑。
你们这帮王八蛋,一定在嘲笑我自毁长城。
于是胤祉这个倒霉鬼,便以六年前在年贵妃葬礼上不敬,以及福惠葬礼上高兴,被剥去了爵位,囚禁在家。
以六年前的葬礼为名而治罪,胤祉恐怕也是千古以来第一名,不是雍正非要用这个荒唐罪名,而是他实在很容易触景生情,也多亏年羹尧是罪人没有办葬礼,否则胤祉罪名很可能再增加一条,年羹尧葬礼上过度悲伤......
年贵妃死了,年羹尧死了,最后连福惠也死了......我TM都在瞎折腾啥。
两年后,胤祉再次被罚,理由仍然是葬礼,老十三胤详的葬礼迟到,这次雍正直接把他削职为民,囚禁在景山至死。
胤祉被罚的一脑门子疙瘩,年羹尧更是死得稀里糊涂,不是他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就算打破他脑袋,他也想不到雍正是因为立储杀人。
我TM连皇上啥时候立了储君都不知道啊。
所以我说,清朝皇帝统统都是小家子气,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整人,不管你干得再出色,再忠心,总有一条莫名其妙的罪名等着你。
年羹尧之死,或许是清朝最大一出黑色幽默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