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思维拓展(舞蹈编导创作中的创新与创意)

舞蹈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搭建了观众与创作者之间情感互通的桥梁,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要,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为了促进舞蹈艺术的蓬勃发展,应该关注舞蹈编导创作,推动舞蹈编导大胆创新本文将具体探讨舞蹈编导创作中的创新与创意之举,以期提升舞蹈编导创作水平,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舞蹈编导思维拓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舞蹈编导思维拓展(舞蹈编导创作中的创新与创意)

舞蹈编导思维拓展

舞蹈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搭建了观众与创作者之间情感互通的桥梁,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要,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为了促进舞蹈艺术的蓬勃发展,应该关注舞蹈编导创作,推动舞蹈编导大胆创新。本文将具体探讨舞蹈编导创作中的创新与创意之举,以期提升舞蹈编导创作水平。

秉持创新创意理念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以兼收并蓄的胸襟接纳外来文化,以海纳百川的气魄欣赏外来文化,以博采众长的思想吸收外来文化。中外文化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取长补短,由此更新了观众的审美理念,丰富了艺术创作形式。舞蹈作为受众群体较为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舞蹈艺术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希望舞蹈作品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传递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新时代的精神。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舞蹈编导应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新思想、应用新方法。舞蹈编导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采撷中外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并将其整合到新作品之中,深化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

为了凸显造型美感,舞蹈编导需从现实生活出发,启发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从生活细节中寻求舞蹈编导创作的灵感,进而对舞蹈动作进行设计编排。只有贴近现实生活,才能逐步积累舞蹈编导创作的素材,通过科学分析素材找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最终创造独具特色的舞蹈故事。作为舞蹈编导,应该把对生活形象的个性化认知投射到作品之中,使舞蹈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以现实生活为原型开展艺术创作,能够捕捉社会的代表性人群,使舞蹈作品兼具艺术美感和社会关怀。舞蹈编导应该站在观众本位,接受观众的反馈意见。

此外,舞蹈作品主题的确定也应该具有创新意义。舞蹈艺术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而不应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成功的舞蹈作品不仅要有行云流水般的舞蹈动作,还要抓住观众的心,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作品的主题。在突出表现主题的同时,舞蹈编导还需要对各种文化要素进行搭配,怀揣创新意识营造舞蹈情境。以国际舞作品为例,在编导创作时可以融入民族文化,尽可能利用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展开创作,将民族、民间文化符号熔铸到当代舞蹈元素中。如此,既能鲜明体现作品的主题,又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使舞蹈作品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舞蹈编导想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必须力求突破传统创作理念的桎梏,站在前人肩膀上开拓创新,从而激发灵感,探索新的表演方式。

采用创新创意手法

舞蹈创作大多源于编导瞬间灵感的闪现。灵感的迸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很多优秀的舞蹈编导都扎根于现实生活,注重观察生活和体悟生活,最终获得创作灵感,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编导可以任自己的想象力自由驰骋、延展艺术时空。舞蹈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只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在清晰的主题下采用恰当的表现手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创作效果。

多年以来,传统编导创作手法相对单一,限制了舞蹈作品的艺术表现,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编导应该采用创新手法,保证舞蹈作品的独特性。首先,应该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意。舞蹈创作源于日常生活,编导需要切实考察观众的审美需要,对动作进行编排设计,并在观众可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创新。比如,在以霓裳羽衣舞为原型设计舞蹈动作时,需要将舞蹈放置于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着重设计舞蹈演员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从表情上来看,演员可以媚而生涩;从肢体动作上来看,演员可以变换旋转舞步、小碎步等。

其次,应该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审美意识显著增强。舞蹈编导创作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牢牢把控舞蹈艺术细节,突出舞蹈内容的丰富性。细节把控包括人体形态、演员造型等等,舞蹈编导需要尽可能地激发演员的表现力,使演员通过身体语言传递情感信息,与观众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比如,在舞蹈编排创作时,编导可以根据演员造型调整服装配饰等,使细节更加贴切地为主题服务。

最后,应该极力凸显作品的个性化风格。舞蹈编导应该体现鲜明的风格特征,并将风格呈现作为舞蹈创作的初始动力,与观众达到审美上的共通。编导应该结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对作品风格进行把握。舞蹈编导要善于应用丰富的舞蹈语汇,协调音乐感、节奏感、造型感等,配合应用各类舞蹈道具,增强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带给观众绝佳的视听感受。

应用创新创意元素

舞蹈编导创作不能固步自封、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原地踏步,而应广泛吸引学习各民族文化,将不同地域的文化要素整合到舞蹈作品中,展现作品的独特风格。很多编导在创作实践中陷入僵局,导致后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一方面,有些编导过分西化、抛弃传统。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全部应用外来舞蹈元素将会使舞蹈作品成为无本之木。舞蹈创作必须从传统中汲取经验,传统元素在今天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有些编导过分重视传统,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当前,文化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上述两种倾向都对舞蹈创作产生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舞蹈编导,必须正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借鉴国外艺术特色的同时保持中国特色。比如,在创作实践中,编导可以融入带有民族特色的京剧元素、古筝元素等。民族乐器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符号,承载着古老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赋予了舞蹈作品民族性。除了应用民族乐器之外,编导可以为演员提供民族服饰,使服饰对应不同历史朝代的艺术特色,从造型上提升舞蹈的魅力。当代很多优秀的舞蹈编导还借鉴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民间传说等,把民间特色注入到舞蹈故事之中,使我国舞蹈作品极具民族特色。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已经深深嵌入华夏儿女血脉之中。在舞蹈创作中体现民族特色,使舞蹈作品成为中国风格的作品,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中国舞蹈艺术屹立于世界舞蹈艺术之林。

纵观世界经典舞蹈作品,可以发现优秀的舞蹈作品都体现了民族艺术风格,其中都包含了大量的民族元素。比如,我国很多民族舞蹈享誉世界,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一张名片。这些富有声望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是传统表演性舞蹈,也是当地民族文化的代表。我国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族舞表演艺术家,将毕生心血投入到舞蹈创作之中,使民族舞蹈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和推崇,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除了依托民族传统外,舞蹈编导还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的舞蹈元素,借鉴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舞蹈文化,对舞蹈艺术形式进行开拓创新。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会出现新的火花,而多民族元素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要,使舞蹈作品进入更大的艺术市场,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

(作者系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作者:陈加

来源: 《中国艺术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