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与爆燃的区别 爆炸爆轰爆燃
同一起事故的新闻报道,媒体用了不同的词。是有人出了差错?是它们能互相替换?还是每个词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事故细节?
上周三晚,网民K正持续追踪疫情、高考、贵州公交坠湖、南方汛情的新闻。一则事故消息在微博传开,很快登上热搜榜:四川广汉一鞭炮厂发生爆炸。
不到一小时,发布事故消息的媒体越来越多。K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媒体报道事故,用了不同的词。不同的媒体分别用“爆炸”“爆燃”“燃爆”来描述事故,且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量转载。
用词不同的事故报道
原来,关于爆炸还有这么多专业词汇。这时,K的内心也有很多疑问:它们都是什么意思?有区别吗?继续搜索其他事故的消息,又发现了“爆轰”“轰燃”。
爆炸、爆燃、燃爆、爆轰、轰燃…… 自动形成了一段专业术语接龙。每个字都认识,可出现在这里,又那么陌生,就像00后的社交“黑话“一样,令人困惑。
爆炸、爆轰、爆燃,傻傻分不清或许很多人和K一样,分不清这些词。甚至有安全专业背景的人,可能也无法立即说出它们的异同之处。
实际上,从消防术语的角度看,爆炸、爆轰、爆燃,每个都对应着不同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区分,我们从定义着手。这里的参考依据是现行国家标准——GB/T 5907.1—2014 《消防词汇 第1部分:通用术语》。标准中,爆炸、爆轰、爆燃的定义如下:
现行国家标准GB/T 5907.1—2014《消防词汇 第1部分:通用术语》
爆炸(explosion):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
爆轰(detonation):以冲击波为特征,传播速度大于未反应物质中声速的化学反应。
爆燃(deflagration):以亚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如果认为上面的定义过于抽象,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爆炸是一种统称,泛指能量剧烈释放的过程。爆炸并非一定是化学反应。按性质,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电爆炸等等。锅炉内的水加热形成蒸汽,蒸汽压力升高,超过锅炉极限强度后发生的爆炸就是物理爆炸;炸药爆炸、粉尘爆炸属于化学爆炸,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核能释放引起的爆炸叫核爆炸。
爆炸会产生反应波,反应波带着能量从起爆点向外传播,穿过、引燃未被引爆的物质。如果这时冲击波超过声速,就是爆轰。TNT炸药、C4炸药、核弹引发的爆炸就是爆轰;采矿、修路等用到的工程爆破也属于爆轰。
2017年武汉一次性爆破19栋楼,创国内纪录。
如果爆炸燃烧波为亚音速,就是爆燃。我们日常生活遇到的多为爆燃。燃气灶、子弹、烟花爆竹内发生的都是爆燃。内燃机正常工作,发生的也是爆燃(非常正常工作会发生爆轰,即俗称的“敲缸”)。
看到这里,就能区分消防术语中的爆炸、爆轰、爆燃了。
那新闻中的”燃爆“又是什么呢?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新闻中也出现了“燃爆”,并且不止这一起事故。它又是什么意思呢?
的确,消防词汇国家标准中未出现“燃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术语库中也未检索到,目前也没有明确的通行定义。但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事故文件,它都频频出现。
或许,对比新闻和文件,就能发现一些门道。
果然,官方文件和新闻报道使用这些词汇时,大都体现了同样的思路。新闻中的“燃爆”,大概是“燃烧爆炸”的简称,应该可以理解为“点燃或燃烧引发爆炸“。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化分公司的一起事故为例。2019年,应急管理部发公告称“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发生一起燃爆事故”。事故调查报告有如下表述, “丙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被快速流出聚丙烯粉料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点燃,发生爆炸事故。”
应急管理部公告中的一起燃爆事故
再回到四川广汉的这起事故。几天前,央视发布另一则消息, “四川广汉一花炮厂燃爆后,省应急厅委派专家抵达现场指导处置,并开展原因调查。专家认定,事故系化工原材料库中的硝化棉在高温天气等因素作用下分解放热、积热自燃,致毗邻库房内的木炭起火,进而引燃临近建筑内储存的引火线发生燃爆。”
根据新闻,专家认定这是一起燃爆事故,因硝化棉自燃引起爆炸。符合上面所说的“点燃或燃烧引起爆炸”。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如河北保定张石高速浮图峪五号隧道“5·23”重大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燃爆事故、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江西上饶俊马花炮制造有限公司爆炸事故等等。
由此来看,事故新闻中的“燃爆”应该是“燃烧”“爆炸”的简称,反映的是事件顺序或因果关系,即燃烧后发生(导致)爆炸。反之,“爆燃“可理解为”爆炸引发大火燃烧“。除此之外,两者没有明显区别,甚至还存在两词混用的情况。
爆燃和燃爆混用
结合上面所有内容,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总结:事故新闻用词,虽然和国家标准中的消防词汇一样,但其所指不同。新闻中的“爆燃”很多时候并不是指消防词汇中的爆燃(Deflagration)。
防爆史,是人类的一部发明史、苦难史不管媒体如何描述事故,也不管上面的总结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因为爆炸遭遇了太多不幸,也为预防事故想尽了办法。
人们最早发现的爆炸性场所是煤矿,因为里面的瓦斯和煤尘。瓦斯引燃后往往会引发更剧烈的粉尘爆炸。当时在西方,人们想到第一个方法是主动引燃瓦斯。
最开始是用长杆。将长杆一头点燃,留下余烬,每天在矿工下矿前几小时,雇人用长杆引燃瓦斯。这项作业危险性高,人们也会采取防护措施,穿上打湿的外衣,头上带上防护用具,只给眼睛留出观察口。由于工作过于危险,很快就没人愿意做了。
用长杆引燃煤矿巷道中的瓦斯
之后便从当地监狱招募罪犯,罪犯当然也明白其中的危险。后来,这个方法也被法律所禁止。于是,人们又想到了用动物——矮种马。先给马穿上特殊鞍具,上面放上点燃的蜡烛,然后给马浇水,打湿皮毛后将小马送入巷道去主动引发小型爆炸。
1815年,英国科学家汉弗里·戴维爵士发明了一种安全灯。这种灯在矿井里点燃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给矿工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为了纪念戴维的这一发明,人们也把安全灯称为“戴维灯”。
汉弗里·戴维爵士和以他命名的戴维灯
之后就引入了机械通风,把甲烷排到特定区域进行引燃。这种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20世纪初,用于控制提升机的低压灯铃信号装置应用到煤矿,电压为12 V。因为人们认为12V是安全电压。但1912年、1913年发生的两起煤矿爆炸事故均与灯铃信号装置有关。后来,人们用“本质安全”理念对装置进行了改进,由此便开始了防爆电气装备的历史。
时间走到今天,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防爆标准。可以说,这一切也都是吸取煤矿爆炸事故教训的结果(世界上最严重的矿难是1942年的本溪湖煤矿爆炸,共1549人死亡)。
防爆产品千千万,防爆原理很简单石油、化工、矿业、食品加工、造纸、木材加工、饲料生产业,现在都要按照法规标准严格进行防爆。防爆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可谓层出不穷。防爆电气主要分为三类:Ⅰ类、Ⅱ类、Ⅲ类,但其防爆型式能分出近十种。
防爆产品千千万,防爆原理很简单。爆炸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爆炸性环境和有效点燃源。据此可得出两个防爆基本原理:爆炸预防(避免出现爆炸性环境或有效点燃源)和爆炸防护(用结构性防护措施限制爆炸效应)。
爆炸预防措施包括用惰性物质置换可燃物或限制可燃物浓度,或者消除点燃源。以上措施不适用,就要采取爆炸防护措施,如耐爆炸设计、泄爆、抑爆、预防火焰和爆炸传播(阻隔爆炸)。
防爆产品,我要最新、最好的如今,科技发展迅速。5G、火箭回收技术、人工智能,不断满足着人类那颗向外张望的心。煤矿防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去引爆瓦斯。
科技与安全的关系,可以用水涨船高来形容。不久前,山西建成了我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可实时显示井下瓦斯浓度、温湿度和采煤场景。可以说,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跟踪防爆科技动态和产品动态、选择先进适用防爆装备,无疑也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
跟踪防爆技术动态、了解3D打印、5G等新技术对防爆的影响,9月9日在杭州开幕的“2020工业防爆技术装备展览会“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专业平台、专设展区、专业产品和服务,加上专业观众。作为“2020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ISEE 2020)的一部分,工业防爆技术装备展览会结合展览和论坛,全面呈现防爆科技动态,全方位展示丰富、实用、新颖的防爆产品。
山西阳煤集团新元煤矿井下534米5G智慧煤矿
除了防爆展览、论坛,ISEE 2020还有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安全智慧城市展览会,并配套了10多场技术研讨会,还设立了应急物资专区和个体防护装备T台秀,用大平台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安全服务。
2020,我们集体见证了一个“魔幻开年”。但ISEE 2020见证的,不仅是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更是科技的影响力。
2020年,世界变化太快。很多人都说,上半年啥都没干,光见证历史了。那下半年,不来ISEE 2020“见证”一下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