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隋朝领土重叠图(从北魏末年的六镇之乱)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朝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589年,南下灭南朝陈,统一中国,结束了华夏大地几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年间政治清明,社会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
604年,杨广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东京”,同年下诏迁都洛阳。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屡次发动战争,过度消耗了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
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建立唐朝。次年,王世充拥立杨侗也被废,隋朝覆灭,国祚三十八年。
杨坚建国后,颇有一代明君风范,创建了三省六部制,澄清吏治,改革兵制,与民休养。团结内外,平定叛乱,史称“开皇之治”。但是杨坚这个人大概不喜读书,也因为太过挚爱皇后独孤伽罗,所以大小政事无不听其言,而最大的“错误”就是废掉了长子杨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杨广为太子。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 隋·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
提起《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名,人们一般都会联想起张若虚,这个号称“孤篇压全唐”的初唐诗人。实际上,在他之前,杨广就写了上面这两首同名五言诗,也堪称经典佳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亦是从隋炀帝的这两首诗得到了一定的启发而写出来的。张诗在有唐一朝也并不出名,直到宋、明年间才被人广为熟知。
但是,杨广则不然,其诗名在隋唐当世就已被文人士大夫所传诵。
隋朝一统,终结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乱世,却二世而亡,我们通常也会将隋炀帝杨广当做一个昏君来看待。但是,真实的历史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由北周至隋这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01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 南朝·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常被后人称作“亡国之音”,是与北周同时期的南陈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与嫔妃们的唱和之作,而类似的情景在此前的三百余年间,一直在中华大地上萦绕不休。
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在北方,自西晋末年至北魏初年,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短的朝代存续仅有八年;在南方,滚滚长江也在见证着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沉浮兴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许统一的大势在陈叔宝的“靡靡之音”中已悄然来临。但是,直至南朝陈时期,汉人政权依然昏庸无能,没有作为。而北方的政权胡汉对立、内战不止,同时饱受塞北游牧武装的侵扰,无法形成合力。
此前三百年,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未能一统天下,其子曹丕虽然也算是一个明君,但是时势能造就英雄,却无法改变历史的宿命,不知下一个能够彻底终结乱世,开辟一个崭新时代的“真龙”究竟在何方?
只怕,这还要从北魏末年的“六镇之乱”说起。
02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25公里大青山北麓,有一个土城梁村,往北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再往北就是荒凉的沙漠。谁能想到,这一段段静默的黄土梁所怀抱的,正是当年北魏的军事要塞——武川镇。
后人感叹武川镇乃王气所聚,恰在这个弹丸之地,先后走出了北周、隋、唐三朝皇室,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将,左右了中国三百多年的历史。
公元398年,北魏占领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这个由游牧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王朝政权统一了北方大部,魏道武帝拓跋珪将国都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
为巩固政权,抵御塞北游牧民族柔然的进犯,除武川镇外,延长城一线拓跋珪还设置了沃野镇,怀朔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合称“北方六镇”。
起初,镇守六镇的都是拓跋氏的功勋贵族,中下层军将也可以有晋升之途。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还先后巡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下诏六镇及御夷军民,年满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者,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六镇”之称,始见于记载。
但到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逐步汉化,着重经营中原,六镇将士地位日益低下,鲜卑贵族子弟进仕艰难,甚至被归入“北人”、“贱民”的行列。且派往北镇的人,多为流犯或死囚,称为“府户”、“兵户”,与六镇将士统称为“镇户”。
加之朝廷派往北镇的镇将贪污者多,边防士卒与高车(柔然的一部)降众都受到残酷的剥削压迫,生活日益贫困。太和二十二年,怀朔以东诸镇高车人就举行了大规模暴动。孝文帝被迫暂停与南齐作战,北上镇压。
正光四年(523年),爆发了更大规模反汉化的“六镇起义”与河北葛荣北疆起义,关陇、河北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而边镇的军事豪强也乘机扩充实力,其中以尔朱荣兵势最盛。
03
尔朱荣(493年—530年),字天宝,梁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权臣、军事家。
早袭父爵,担任第一领民酋长,积极招兵买马,发展壮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笼络,镇压河北农民起义和对抗胡太后势力。孝昌二年(526年),举兵袭取肆州(今山西忻县),自置官吏,兵势渐盛,脱离朝廷管制。
武泰元年(528年),率军从晋阳南下,拥立长乐王元攸即位,自领侍中、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封太原王,专擅朝政。借口丞相高阳王元雍谋反,又发动河阴之变,还师晋阳,身居外藩,安置亲信党羽,占据要职要地,遥控朝政大局。后大破葛荣数十万起义军,迁大丞相,先后击灭韩楼、元颢叛乱。
永安三年(530年),又派骠骑大将军尔朱天光前往关中地区,镇压万俟丑奴、王庆云起义军。入朝觐见皇帝,为孝庄帝设计所杀,时年37岁。尔朱荣虽然在史书中骂名滚滚,归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尔朱荣在六镇之乱时,镇守晋阳。凭借着镇压六镇之乱,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兵强马壮。时孝明帝因与当权的胡太后不和,下诏尔朱荣入京。尔朱荣行至半路,却又被下诏停止前进。
原来,胡太后的党羽杀死了孝明帝。尔朱荣正好借口为明帝报仇,发兵攻陷了洛阳,杀死大臣王公等两千余人,并将胡太后和傀儡幼帝沉入河中淹死,是为“河阴之变”。改立元攸为帝,即孝庄帝。尔朱荣返回老巢晋阳,以大丞相之位遥控朝政。
可见,尔朱荣这个人并不是一个英雄,只是一个野心家,不久便被高欢击败,庄帝所杀。
在六镇军民起义的过程当中,真正崛起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来自怀朔镇的高欢,一个是来自武川镇的宇文泰。这两个人也成为最后分裂、灭亡北魏的北齐与北周的奠基人。
北魏分裂以后,先裂变为东魏(北齐前身)和西魏(北周前身),再加之北方兴起的突厥,三方继续混战不止,(北方)中国统一的希望似乎更加陷入僵局。
历史在黑暗中依然摸索着前行,似乎,在强烈呼唤着一位真正能够一统华夏的强势君主的诞生。
04
北方中国再度陷入战火纷飞之中,到了“六镇之乱”之后,天下动荡。
中兴二年(532年),在高欢的拥立下,元修登基,是为孝武帝,年号太昌。两年之后,元修便不满高欢把持朝政,意欲重振已立国一百余年的大魏王朝。
在北朝内忧外患、政局不稳的历史背景下,宇文泰、独孤信、高欢这些人被推到了“时势造英雄”的风口之上,开始成为影响南北朝后期政坛的重要人物。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在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加入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加入贺拔岳麾下。永熙三年(534年),宇文泰统领“关陇集团”。同年十二月,杀孝武帝。
从此,宇文泰控制西魏朝局22年。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建立府兵制,以扩大兵源,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征战东魏,蚕食南梁。
他亲自指挥潼关之战、沙苑之战皆以寡胜众。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
宇文泰与独孤信早年都是葛荣的部下,在北疆起义中逐渐发展壮大起自己的势力。
葛荣被尔朱荣击败以后,宇文泰投到骠骑大将军贺拔胜之弟——“关陇集团”第一代首领贺拔岳麾下,屡建军功,深受贺拔岳信任;独孤信则投到尔朱荣那里,继续以北魏王室为正统,抗击乱军。
高欢逐渐掌握北魏大权以后,野心凸显,后赶走了元修,自立为大丞相,并击败了尔朱荣。贺拔岳则迎回孝武帝元修,收复三秦,与高欢抗衡。
高欢(496年—547年),小字贺六浑,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
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于信都,翌年攻入洛阳,推翻尔朱氏集团,拥立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迁都邺城。高欢自居晋阳(今太原西南)遥控朝政。专擅东魏朝政16年。
在与西魏连年兼并攻伐中,因恃强轻敌屡次败北。武定四年(546年)十月,率军围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起土山、掘地道,苦攻两月,昼夜不息,在西魏大将韦孝宽固守下,终未克。遂忧愤成疾。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欢病逝于晋阳。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被改尊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病死后,宇文泰接掌军权,成为“关陇集团”的实际首领。此后,独孤信、李虎、杨忠、赵贵、于谨等后来号称西魏“八柱国”的这一批将领先后团结到其麾下。
很快,高欢拥立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
高欢死后,其子高洋称帝,建立北齐;宇文泰死后,托孤侄子宇文护,传位于嫡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被废杀,由其庶兄宇文毓(北周明帝)即位,国丈独孤信与其他“六柱国”辅政。
同时期,南朝齐灭亡。继之梁武帝的南朝梁欣欣向荣,一度也有北伐的雄心,一时间,内讧不止、征伐不断的北魏王朝摇摇欲坠。
05
北周是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又称后周、宇文周。由宇文泰奠定建立,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在宇文护(宇文泰之侄)的拥立下正式建元。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觉即位后称“天王”。次年初,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
同时期,“侯景之乱”爆发后,梁武帝去世。陈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建立陈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交趾以北的南方地区。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同年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改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韬光养晦”多年的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终于亲掌朝政。至577年,武帝励精图治,灭掉了高氏北齐,再度统一了北方。时为定州总管的杨坚亦屡立战功,进位柱国。
不幸的是,文韬武略的周武帝一病而亡,年仅36岁。于是,一统天下的这个历史机遇便落到了杨忠之子、独孤信之女婿——杨坚的身上。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又几百年后,同样国号为周(史称后周)的周世宗柴荣,两人都是在欲一统华夏之时英年早逝,周世宗是在北伐契丹之时患急症去世,享年38岁;周武帝则是在北征突厥途中罹暴疾而亡。而他们的“周朝”也都是因为继承者的问题而丢掉了江山,但夺得他们江山的杨坚和赵匡胤却又都开创了一代盛世。
这,恐怕就是历史的玄妙之处吧!周武帝和周世宗皆有扫荡天下、澄清宇内之志,且都是明君,奉行节俭,爱惜人民,所建功业也大体上相等。但由于周武帝身后是“雍容华丽”的隋唐盛世,而周世宗之后则是深受后世诟病的“积弱之宋”,因此,更加凸显了周世宗的雄才伟略,以致于柴荣受到后世的关注更多,评价相对更高。
扯远了,言归正传。在此期间,宇文护专权十余年,赵贵“谋反”不成被杀,而同为“柱国”的独孤信,这个深刻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政局的重要人物也被卷入一系列政治斗争当中,最后含愤自尽。
但是,他很有“选婿”眼光,不仅将最小的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还将四女儿嫁给了另一柱国大将军李虎之子李昞,李昞长子不幸夭亡后,独孤氏生下了李渊,后袭爵唐国公,是为唐高祖。此为后话。
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周宣帝。宣帝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政事,大权渐渐落在了杨坚手中,宇文赟还娶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后,杨坚又成为国丈,权势日盛,拜为上柱国、大司马。
与此同时,公元582年,南朝陈宣帝病死,太子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他沉湎酒色,更加荒淫,天天吟唱着“玉树后庭花”的陈朝政权亦江河日下。
不久,宇文赟暴毙。宇文赟临死之前,曾欲提前传位于儿子宇文阐。一说为杨坚所杀。这时,已经身为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的杨坚,很快便逼迫年幼的静帝宇文阐禅位,建立了隋朝,并积极准备灭陈。
至祯明二年(588年),杨坚命次子杨广、大将杨素统军攻陈(隋灭陈之战)。次年,攻陷建康,南朝陈灭亡。杨坚遂成为终结南北朝,一统天下的隋朝开国之君——隋文帝。
06
让我们暂时将历史的时间轴,再向回拉。来看一看杨坚的“成长史”。
话说,公元541年7月的一个深夜,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在西魏冯翊城中响起,时为同州刺史的杨忠的夫人吕氏诞下了一个婴儿,他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
就在这天凌晨,有一个叫做智仙的尼姑来到杨忠府,告诉杨忠“此儿大有来历,不可养于俗人家中”,杨忠信其言,将自家府苑辟为尼寺,将杨坚交给智仙抚育。
杨忠(507年—568年),字揜于,小名奴奴,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西魏、北周时期将领,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隋文帝杨坚之父。
初随尔朱氏、独孤信征战。北魏分裂后,加入西魏王朝,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随军擒窦泰、破沙苑、败南梁,迁征西将军、骠骑大将军,封陈留郡公,赐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后,多次打败北齐军队,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迁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
天和三年(568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太保。长子杨坚建立隋朝后,追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据《北史》记载,杨忠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过人,见识精深,有将帅的才略。高欢举兵内犯时,杨忠正跟随独孤信在洛阳,后护送北魏孝武帝元修西迁,进封侯爵。并参与平定潼关,攻克荆州。宇文泰当时封杨忠为安西将军、光禄大夫、襄城县公。
杨坚渐渐长大,一代枭雄宇文泰曾夸赞杨忠的儿子杨坚——“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矣!”在杨坚成长的岁月里,东、西魏之间战事不断,杨坚就这样在父亲杨忠的影响下也开始了金戈铁马的人生。
东、西魏分裂之初,宇文泰集团实际并无多少优势可言。主要是在武力上,自“六镇起义”后,有二十余万的鲜卑族武装都归入了高欢麾下,今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安徽、苏北等中原地区也都在其版图之内,而宇文泰只能拥戴北魏末帝元修,立足关陇,手下统领的将士也仅一两万人。
由于宇文泰武川军人集团实力薄弱,要想与高欢集团对抗,就不得不团结关中的汉人豪族力量。到了550年,宇文泰终于完成了“府兵制”的建设。简言之,即是将自己的核心将领集团与关陇的豪强集团有机的绑定在一起,共同打天下。这就是“八大柱国”与“十二大将军”。
即,除宇文泰本人与西魏宗室元欣之外,还有六位柱国大将军: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李虎、李弼。在这“八柱国”之下还有十二大将军,杨忠即居此列。
杨坚成年之后,高欢和宇文泰也相继去世,但是,依托府兵制和“关陇集团”的齐心合力,西魏的政治、军事实力慢慢的超过了东魏。后来,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高洋建立了北齐,两国之间的战争继续白热化。
07
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杨坚随其父征战四方,也屡立战功,先后被授予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
杨坚本人也受到了鲜卑望族独孤家族的赏识,后来,成为北周大丞相、大宗伯的独孤信将最宠爱的小女儿嫁给了杨坚,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关于独孤家族的历史,可参阅文末附录《“锋说”三千年》之隋唐·番外篇:《史上“第一岳父”独孤信的传奇人生》。
在府兵制之外,宇文氏最有效的统治策略就是进一步加强胡汉融合,促进“关陇集团”的强大。并且,与高氏北齐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儒家文化,提拔汉人将领。
在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当中,怎样融合胡汉,皆是摆在历代统治者面前的一道主要难题。自宇文泰以降,北周王朝很好的奠定了这一民族大融合的最后一环。北齐正相反,高氏重视鲜卑贵族,贬低汉人,且佞佛无度,自高洋之后继任的皇帝也大都腐化堕落,最终亡于北周。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唐·李商隐《北齐·二首》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改变了“天下三分”的格局,重新回到“南北对峙”。
这一年,杨坚36岁,因为战功卓著,被晋升为上柱国,而这一次,杨坚再度得益于政治联姻。此前,他13岁的大女儿杨丽华被周武帝迎娶为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
次年,一代英主宇文邕猝然病逝。宣帝宇文赟继位,杨丽华成为皇后,杨坚擢升为大司马、隋国公。在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杨坚在列,可以看出,杨坚深沉霸气的外表。也正因此,北周宣帝即位以后,杨坚曾一度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因为,随着杨坚的政治地位与军事威望的一再提升,周宣帝对他猜忌日重,不仅故意立了“五个”皇后,以削弱杨坚的外戚之盛。还在某一次宫廷宴会上,意欲杀之,还好杨坚一直刻意的保持低调谨慎,才得以保全自己。
后来,杨坚决定自请外调扬州总管,远离政治中心,隐忍以待天时。此前杨坚就担任过随州刺史、定州总管,他深知民间疾苦与吏治腐败问题,所以,外调也是希望可以多做一些实事。
公元580年5月,宣帝暴毙,撇下了八岁的静帝宇文阐,北周的王气至此彻底黯然失色,而身为皇帝外祖父的杨坚,此时已晋封“隋王”,距离最高统治权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这时候的杨坚再也不必遮掩了,先后果断处死了五个宇文氏诸王,重掌大权。很快,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首的三路叛军即反抗朝廷,杨坚令汉将韦孝宽为领军大将,仅用了四个月便平定了“三总管之乱”。
公元581年,杨坚废掉了静帝,建立隋朝。在长安筑大兴城,作为都城。但是,新朝虽伊始,北方的突厥却没有臣服。
自北魏中后期以来,突厥兴起之后,在北周与北齐对峙之时,一度非常强大。杨坚即位以后,决定先解决这一后顾之忧。后来,在“远交近攻”的政治与军事策略下,杨坚终于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沙钵略可汗,并使得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再也无力与大隋对抗。
那么,接下来就是剑指南方,一统华夏了。
08
在此二百年前,前秦符坚统兵百万南下,不料一战即溃,不仅兵败身死,还使得刚刚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战乱不止。杨坚不愿重蹈覆辙,故在灭陈的事宜提上日程之后,杨坚显得尤为审慎。最后,在丞相高熲和虢州刺史崔仲方的联合建议下,确立了灭陈的计划。
隋开皇七年(587年)九月,杨坚先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开皇八年(588年),杨坚以晋王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大将军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大军,三路大军伐陈。 次年十二月,杨素沿长江击破陈的沿江守军,顺流东下。贺若弼与韩擒虎则趁势南北夹击建康。
开皇九年正月(589年2月),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活捉陈叔宝,陈朝灭亡。
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陈叔宝(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名黄奴,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陈后主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宣帝陈顼嫡长子。
陈天康元年(566年),授宁远将军,迁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
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大举南下,攻破广陵、京口和都城建康,灭亡陈朝。陈叔宝被掳至长安,封长城县公。
隋仁寿四年(604年),陈叔宝病死于洛阳,终年五十二,追赠大将军,谥号炀。
在今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有一口胭脂井,即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
陈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建康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子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躲避。到了半夜,为隋兵所俘虏,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
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汲取陈后主的亡国教训,遂在今南京鸡鸣寺重新立井,称之为“胭脂井”。
杨坚将陈后主抓到长安以后,并没有杀他,而是赐予宅邸,礼遇甚厚,让其终老余生。陈叔宝后来仍旧沉湎于酒色,醉生梦死。唐代杜牧诗云:“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
09
隋文帝杨坚,终于完成了数百年来,多少人为了一统华夏付出的心血与渴望,这包括前秦符坚,北魏孝文帝元宏,西魏英雄宇文泰,一代英主宇文邕等人,当然,这可能也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夙愿。
杨坚之一统,堪比秦始皇,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历史性统一,终结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生灵涂炭的局面,再次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再次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可谓是华夏文明的一次复兴,也同时开启了大唐王朝二百余年的承平之运。
但是,版图的统一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统一,怎样改革政治体制与官制,怎样发展经济,复苏几百年乱世遗留下的困局,怎样将融合以后的汉文化再一次发扬光大,使得华夏真正意义上再次进入汉人正统,怎样彻底杜绝王朝分裂的因素,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才刚刚是一个开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坚废掉了长子杨勇之后,册立为皇太子。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开凿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改州为郡,创建科举制(进士科)。
但是,他频繁发动战争,劳民伤财,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天下很快大乱,致隋朝速亡。大业十四年(618年),在“江都之变”中被宇文化及叛军杀害。
亡国之君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杨广完美继承了外祖父独孤信与母亲独孤伽罗的外貌,是个标准的美男子。他继位以后,大兴土木,修建大运河,三伐高句丽。结果,搞得民怨沸腾,导致各地农民起义爆发,而最终推翻隋王朝的却是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北周、隋朝名将宇文述之长子,是个绝对的野心家,杨广执政期间深受重用。但是,历史就是这样的轮回不爽,杨坚取了宇文氏的江山,最终又被宇文氏给夺了回去。不过,宇文化及也只是昙花一现,后被李密所败,窦建德斩杀。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四月,“江都兵变”之后,杨广为宇文化及叛军所杀。隋恭帝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追谥为炀皇帝。
在我看来,杨广其实是一个被政治耽误的大诗人,《全隋诗》就录存其诗四十余首。文首已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受到了其“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之句的启发而写出来的。
而他的“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气魄强大,颇有魏武之风,成为千古名篇;他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曾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山抹微云君”北宋词人秦少游直接取入词中,成为绝妙好词。
10
杨坚、杨广父子虽然经营隋朝仅有短短的三十余年,政权也迅速土崩瓦解,但是究其深层,我们应当可以看出,也是因缘于历史的必然宿命。
长安大兴城与洛阳为隋之西、东二都,二都之营造意图昭示着隋朝之政治风向。三十年间,围绕着两大地域的矛盾愈演愈烈,而主动挑起此矛盾者,——实为杨坚父子。
杨广欲行鸠占鹊巢之事,脱壳于关陇,东入洛阳,反制关内大局。这也便是为后人所诟病的“营建东都,劳民伤财”。
隋承自北周,官僚及军队亦承自北周,在此基础上,宇文泰之“关中本位”政策得以延续。隋文帝虽有心致力于政权“归中”,仍不敢轻言迁都之事,而隋炀帝就不一样了。
隋之关陇勋贵空前强大,文帝一朝终是妥协。他小心翼翼,逐步增大皇权与“关陇集团”之间的距离,而儿子却大刀阔斧干起来。
想来百年之前,北魏孝文帝元宏以南征之名强制迁都,就为后人诟病为“六镇之乱”的先声。尤其是当初北疆武人繁衍而出的周、隋一脉,更将此事引以为元魏衰落之根由,甚是不齿。
长久生活在北镇及“关陇文化圈”的杨家父子投鼠忌器,选择东、西二都平衡之局面,也是能理解的。
但是,杨坚父子处心积虑地欲向关中“反戈一击”,目的莫过于削平关陇。而对于打击关陇集团,父子二人是同志不同心的。
文帝偏向于斩尽北周余孽,而炀帝却是铺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实现功业的便捷大道——开进士科、废九等爵中下六等、巡驻江都。
是故,炀帝被弑杀的直接原因,归诸于关陇人物“失宠”,没有太大的毛病。说到底,还是太急于求成了。
11
杨广作为彻底终结三百余年分裂之中国的一代君主,是有功的。当然,我也不是要为他翻案。
诸如修建大运河沟通南北,发展经济这样的事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这是惠利千秋的事业。只说其重视文化教育,发掘人才这一项“功业”。
杨广是一个很有才华,积极上进,有远大政治抱负的统治者。在他为政期间,“划时代”的开创了科举制,重视教育事业并强调选拔优秀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据《隋书》记载:“若有名行显著,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
炀帝还多次下发诏令,要求各地不按寻常次序并按才能选拔人才辅佐帝王功业;而且下令规定,百官晋升,必须要有显著道德、品行、功绩,不能凭一般才能或家世、地位随便升职。
这就彻底打破了自西晋末年以来执行了二百年的“门阀政治”,使得国家与地方重新回到了“唯才是举”的教育与吏治路线上来,让更多的寒门出身的庶族平民得以施展才华,有进身之阶。
除此之外,隋炀帝不仅要求各地官员上报并破格选拔专心致志,尚道好古,品学勤勉之人,而且对那些精研学问,但不愿入朝做官之人仍酌情给予薪俸。
这些举措放眼现在,也是非常具有现实积极意义的,这是以国家行政干预给予文化尤其是学术从业者更好的学习、研究环境,这是高度重视教育与人才的“科学发展观”。
与此同时,杨广还完备了国子监考查制度以磨练人才,并且表彰古今贤人,礼遇贤能。为那些能树立贤德,匡正时弊之人修建祠堂,按时祭祀。希望能借此引导社会形成好学向上、尊师重道、崇尚文明之风。
12
由隋入唐,杨广虽无德,但也不能称之“昏君”。
抑或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等亡国之君,多被后世诋毁,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他们在政治之外亦是有另一番作为的,亦是另一个天地的王者。
在我看来,杨广无疑是奉行个人英雄主义的,他并不是无所作为,昏庸无道的。恰恰相反,他太热衷于标榜圣人,建功立业,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荣誉,他的过错在于忽略了建国之初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
但是,承上启下,“东方不亮西方亮”,独孤信的另一个外孙——李渊(及李世民)所代之建立的大唐,却从某种意义上,继承并帮助隋朝实现了更加宏伟的蓝图。
所以,回顾由周到隋的这一段历史,尤其是对于杨广,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就抹杀掉他的功劳,忘却他的优点,我们要做的是还原历史真相,并以史为鉴。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唐·李商隐《隋宫》
张锋编撰 己亥夏写于启东
2020年3月31日修改于启东翠彧轩
作者相关文章参阅链接:“第一岳父”独孤信的传奇人生,一门四皇后跨越周隋唐三朝历史
魏晋南北朝(上):解读369年的大分裂、大动荡的历史,触目惊心
魏晋南北朝(下):刘裕代晋,梁武帝礼佛,南北朝终被杨坚一统
隋炀帝的“大业”最终为李世民做了嫁衣,解读隋末唐初的风云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