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定义(应是一个无意义陈述)

“帕累托最优”应是一个无意义陈述

宋 圭 武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定义(应是一个无意义陈述)(1)

所谓“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就是指在一种经济状态下,如果没有一种办法能在不使任何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这就意味着一个社会在既定的生产技术和既定的消费者偏好函数条件下,生产资源配置已达到最优状况。“帕累托最优”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对经济学研究范畴的重要拓展之一。该范畴不仅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对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对于上述“帕累托最优”状况,笔者认为“帕累托最优”应是一个无意义陈述。下面谈谈理由。

首先,在理论建构中,前提的有效性是理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不符合实际的。“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都是不变的。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不仅生产技术在变化,而且一个人的效用偏好结构也是随时间和空间而不断变化的。

其次,所谓的“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也是不存在的。所谓“帕累托改进”,就是指资源的一种重新配置,它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改善,而其他人的处境至少没有变坏。这里暂时假设“帕累托改进”可以实现,这时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所有人的境况都变好;第二种情况是有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另一部分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变坏。第一种情况与阿罗(K.J.Arrow)定理相矛盾。因为对原来的资源配置状态进行重新配置,必然涉及到要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多种方案(一般多于三个,若不到三个,可补充到三个以上,这里补充的方案是否合理不影响本文对问题的讨论)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根据阿罗定理,在满足一定的公理条件下,若人数不少于两个和方案数不少于三个,则不存在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公平分配程序。既然如此,则在多种资源的配置方案中选一个让任何人都认为公平和满意的方案是不可能的。这时,选任何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方案,必定会使一些人觉得不公平,从而产生不满意。不满意的这部分人,其效用水平应当是下降的。这也就说明“帕累托改进”的第一种情况是不存在的。第二种情况也不可能存在。第二种情况是有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另一部分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变化。对于境况变好的一部分人而言,不仅资源的绝对拥有量增加了,而且与另一部分人相比,资源的相对拥有量也增加了,所以,这部分人的效用水平一般总体会得到提高。但对于境况没有得到改变的一部分人而言,由于与另一部分人相比,虽然资源的绝对拥有量没有发生变化,但相对资源拥有量发生了减少的变化,所以这部分人的效用水平总体应当是下降的。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伴随国民幸福水平的提高,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如果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状态设定一些限制条件,我们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状况的一种“帕累托改进”。假设一个社会的人都是互相封闭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的信息交流。这时可通过对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成员增加相等的财富量或不等的财富量而实现“帕累托改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产生资源绝对拥有量变化的效用,而不产生资源相对拥有量变化的效用。但问题是,人们之间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交流。

由上讨论可知,产生“帕累托改进”的各种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笔者认为,“帕累托最优”应是一种无意义陈述。而现实中的任何一种状态,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帕累托最优”,因为要改变其状态,总有一部分人利益会受损。(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作者: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定义(应是一个无意义陈述)(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