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蒲剧团在万荣演出(山村喜开蒲剧花)

* 稷山文苑欢迎您 *

稷山蒲剧团在万荣演出(山村喜开蒲剧花)(1)

山村喜开蒲剧花

稷山蒲剧团在万荣演出(山村喜开蒲剧花)(2)

稷山 王月东

公园二0一七年古历二月初七,稷山县西社镇曹家庄村迎来了自己的大喜日子,承蒙戏剧下乡的恩泽,稷山县蒲剧团在该村委大院进行戏剧演出。这是曹家庄村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里程碑。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了,人们奔走相告,小商小贩闻讯赶来了,邻村戏迷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村里人更是丢下农活,围在一起,眉飞色舞,兴趣盎然,比家里娶媳妇还要喜庆,还要欢乐。这多少年难遇一次的机会,真可谓是“枯木逢春,铁树开花”啊!

这是曹家庄村所有人记忆中第一次在本村看大戏,在老年人的印象中,村里除过七十年代“提水高灌时”演过一次皮影戏贺喜之外,再也没有来过大剧团,记忆中来的次数最多的就是盲人说书。本村欣赏戏剧的机会只能是在送别老人的葬礼上,届时请个管乐队,带几个唱家,就能吸引大家围在一圈。尽管在祭奠时,哀乐鸣鸣,心情悲悲,但在演出高潮之时,大家被戏剧所感染,早已忘却这是在葬礼上,人们还是禁不止致以热烈的掌声和高呼的叫好声。这似乎与现场气氛不大相称,但人们好像已习以为常,欢呼声过后,孝子们的哭泣声又接着继续,人们的情绪一下子跌到冰点,回到现实中,谁也不见怪,谁也不责备。

唱不起戏,只能怪村子太小,全村满打满算就是二百来人,除过打工和上学的,剩下的也就不足一百人。再说就是能唱戏,也害怕没有人看啊,如果看戏的人还没有唱戏的人多,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感谢戏剧惠民的好政策,让曹家庄人开了眼界,破天荒地享受到戏剧的大餐。没有党的好政策,曹家庄村恐怕一辈子与戏剧无缘了。

晚上七点多,在开演之前,按惯例村干部要在台上讲句话,人们翘首以盼,想看看曹家庄人的风采,有的人还在议论,到底谁上台讲话,因为这不是一般场合,讲话的人要有水平啊!想想附近村在开戏前,你致欢迎辞,他祝贺词,声音洪亮,腔调高昂,曹家庄这个小村的人没见过啥大世面,咋开口呢?千唤万呼始出来,村长李红泉从幕后走了出来,其它几个人露了一下脸缩回去了,红泉没有拿发言稿,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他抓住话筒“喂、喂”试了两声,发现话筒通着,能说话,便开始了曹家庄人首次在这个戏剧大舞台上的讲话:“今天是戏剧下乡到曹家庄村演出,我也不多说了”,实际上才开始说,“下面我把村里的资助说一下,咱们村今年36岁的是夏红东,45岁的叫郭淑萍,12岁的是李青龙的大女儿,他们三人为咱们村这次唱戏捐款买了一些鞭炮。”谢天谢地,一个年龄段都还有一个人,没有出现空缺。这时候只听幕后的几位在小声提醒,快说鸣炮,红泉朝南瞅了瞅,清了清嗓子,提高了声音,“现在我宣布,鸣炮开始”。随即,在空闲的基地上,鞭炮声响成一片,天上也成了花的世界,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煞是好看,与邻村没有什么差别,该有的都有了,就是时间短了一点。接着是剧团领导讲话,他说:“领导能把戏剧下乡定在咱们曹家庄村,说明政府对咱小村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咱们曹家庄村经济宽裕了,对文化生活需求高了,今天在咱村演出,希望大家想看什么节目,尽管提出来,保证满足大家的要求。”那声音,那气势,那口味,有礼有节,如雷贯耳,气宇轩昂,神采飞扬。

七点半时间已到,戏剧表演即将拉开序幕,大家坐的端端的,仰着脖子,只等第二次钟声响起。这时喇叭又响了,“各位观众请注意,因为县领导要来观看演出,咱们稍微等几分钟,时间不会很长,他们的车已到仁义村。”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大家不是埋怨,而是激动,兴奋,没想到县领导也来咱这小山沟与咱们一起观看演出,唱戏难得,与县领导同场看戏更难得啊!

闲来无事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舞台上面,这个移动舞台还很有来头,早上就看见村委院里停着一辆车,大家议论纷纷,这是舞台吗?不大啊,有的说这是冰车,就是像冰柜一样的车,演出人员吃的喝的都放在里面,供演员食用。对于搭建的舞台,我深有感触,记得我们邻村唱戏就是临时搭建的,台子不高,高个子唱戏还得弯着腰,更不用头上插着翎子,那根本就立不起来,唱戏时,演员走动就会响起“咚咚”的声音,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一听说这次唱戏用的是移动舞台,心想肯定也大不了那里去?因为一个汽车能有多大。现在看到眼前的舞台,没想到一个不大的车搭起来了竟然这么大,真好像鲲鹏展翅,又好像凤凰开屏,反正比人们想象的要好的多。它高高树立,没有那种自搭的舞台给人一种压抑感;两边薄如蝉翼,没有自建舞台那种水泥墙给人带来的沉闷厚重感。再加上五颜六色的幕布,就像一个小巧玲珑的俊媳妇,身披婚纱,彩练飞舞,飘飘欲仙,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感。

随着人群一阵骚动,县领导来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官而破例坐在中间,只是临时拉了几把椅子,坐在观众北边,离音箱很近,

只听到领导谦逊地说,位置不错,刚一落座,演出便正是开始了。

戏唱的粘不粘,关键要看生角演员。《祭祖庙》里的小伙子真有两下子,不亏是剧团的台柱子,一开口就有一种“王艺华”的味道,那浑厚的声音一出,犹如瀑布挂前川,一泻千里,干练利落,刚劲有力。小伙子满身是戏,唱作念打,步步到位,句句粘线,给人一种酣畅淋漓、惊涛拍岸的感觉,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真过瘾!虽然春寒料峭,但他满头大汗,冒着热气,人们拿出热情的双手报以热烈的掌声。

观众笑不笑,要看三花脸的手和脚。一般三花脸唱功不是很好,主要靠手脚功夫,但《背媳妇》里的三花脸却生了一副好嗓子,开口一句乱弹,便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那吼出来的声音如雷贯耳,直冲云霄,接下来又回到三花脸的调儿,诙谐幽默,如果继续是胡子生的腔调,绝对不弱市蒲剧团的演员。因为找不到媳妇,他不由得伤心落泪,其实大家明白那是假哭,可没想到手帕在脸上沾了沾,竟拧出一串串泪水,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再看那圆嘟嘟的肚子,却说自己是秦琼的马,膘在里面,分明就在外面吗!人们左盼右盼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女的,心想这下有媳妇了,没想到一句“奴丈夫”让人又开始发笑,弄了半天是个二婚。由于手脚不停,后来气喘吁吁,说话时还要喘一口气,才能缓过来,真逗人。

舞台热不热,要看整体能否配合密切。《三对面》恰好体现了剧团的整体力量,花脸的声音浑圆醇厚,一张口震耳发聩,好像有种震荡的感觉;皇姑坐在那里,但清脆的唱腔让人如春风扑面,委曲婉转,悦耳动听,一个感觉就是甜;秦香莲的声调虚实结合,一阳一阴,起伏跌宕,富有节奏感。三种人三个调,你来我往,搭配合理,协调一致,浑然一体。特别是皇姑坐着唱,声音还那么有冲击力、感染力,站起来更是高潮迭起,更富有爆发力。她伶牙俐齿,反应敏捷,道字清晰,开始人们还能从电子屏幕上对上字,后来由于速度加快,大家眼花缭乱,无法跟上唱的速度;乐队也密切配合,尤其是打板的,浑身使劲,浓浓的头发随着身子上下翻动,开始还穿着棉衣,后来便只剩下一件衬衫;拉板胡的柔中带刚,弦弦入腔,长弓优雅悠长,短弓淋漓尽致,感觉就是舒服。演出环环相扣,板板衔接,观众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呐喊声此起彼伏,轰动全场.

剧团美不美,要看丫鬟的站立和跑腿。剧团里的丫鬟是不容易忽视的角色,她代表着剧团里的形象,是一个剧团的标志。最先出场的绝不是主角,而是丫鬟。如果出来几个五大三粗、形象不佳的女演员,那人们对剧团的看法就会大打折扣。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许有人就专门喜欢看丫鬟的走步。第一场戏《祭祖庙》一开场走出来几个丫鬟,那叫一个标致,苗条淑女,姗姗而来,好似嫦娥飞舞,又像貂蝉出世,给人一种美得享受;还有皇姑后面的两个丫鬟,亭亭玉立,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给剧团增色不少。她们话白不多,但只要往那里一站,便会赢得人们的眼球。

十点多,戏散了,在明晃晃的街灯照耀下,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我思绪万千,心情激荡。曹家庄人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政策,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几年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进村路全面开通硬化,向东通往西社镇,向南直达稷山县城;巷道硬化到每一家门口,住户虽然居住分散,这里一家,那里一户,但没有遗漏一家;自来水从山沟引出,通道每一家,改变了挑水做饭的历史;路灯去年刚安装不久,夜里走路再也不用害怕了,山里人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美好日子。

这真是:村路通,巷硬化,自来水接到家;装路灯,看大戏,生在山村心如意。这台戏是春天的花,淡雅而芬芳;是春天的风,清凉而舒心;是春天的雨,细腻而诗意。这台戏给曹家庄人带来的绝不是“绕梁三日”的回味,而是永载史册,流芳百年的记忆,它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曹家庄人们的心中。

稷山县西社中心校 王月东

2018.12.9

稷山蒲剧团在万荣演出(山村喜开蒲剧花)(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