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恐龙园哪些项目好玩(中华恐龙园景区排除视觉干扰)
在主题公园等文旅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沉浸式的体验氛围作为运营方内容表达的途径,与体验者情感交流的直接媒介,其营造过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成本,同时更需要持续关注并排除环境中的各类干扰因素,才能保证体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为游客带来真正的沉浸式效果。
恐龙园团队依据多年的景区运营经验,通过分析环境中建筑、噪音、灯光、温度等内部及外部干扰因素,以恐龙园景区内的建筑及构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不同时间段、不同性质的干扰因素,归纳出了遮挡、规划和视线转移等三大类七项具体措施,帮助景区全方位排除沉浸式氛围营造中的视觉干扰:
1、绿化阻隔
绿化是应对干扰因素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通过选用不同树形、不同规格的常绿或变色植物,确保栽种后能够实现预期的遮挡效果。同时,考虑到植物可能因季节变化而丧失遮挡功能,因此结合地域、气候差异及主题氛围需要,适当采用真假绿植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达到阻隔效果。
▲绿化遮挡案例
上图中展现的是中华恐龙园“魔幻雨林”区的一处视角,近处的“雨林餐厅”与远处的“库克苏克”区若隐若现,实现了遮与透的结合。
▲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遮挡效果对比示意
常绿植物能够有效地起到遮挡作用,树下镂空部分则交由远处的绿化进行补充,高低、远近相互呼应。
2、地形调整
地形的调整包括堆坡和下挖两个方式,堆坡是以抬高周边遮挡物以弱化视觉干扰物的存在,并辅以绿化等景观,共同起到良好的遮挡效果;下挖则通过降低游客视线高度,一方面丰富动线层次,另一方面减小游客可视范围,起到较好的遮挡效果。
▲地形遮挡案例
在“恐龙基因研究中心”的户外研学课堂,通过地形调整,增设假山、溪流和水塘,架起原木栈道,开辟林间小径,实现了项目体验与研学课堂的完美融合,真正展现出沉浸式的户外课堂。
▲地形遮挡案例
在“库克苏克”区的湿谷部分,建设中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河道并加以利用,结合地形高差,配合植物、瀑布、湿地以及特定形态和颜色的山石,营造出逼真的峡谷生态环境。
3、实体遮挡
实体的概念相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装饰片墙、造型、遮阳棚等相对固定景观构筑物或其他装饰性的景观小品等,通过将原有单一功能或点状功能设施、景观设施等进行体量与造型的优化,既能够兼顾功能和景观效果,也能够控制和引导游客视线集中于近处的精致布景。
▲实体遮挡案例
“库克苏克”区的旱谷部分,山石与地面融为一体,完全阻隔了周边干扰因素,使游客的视线被主题环艺所聚拢,在有限区域内营造了完全不同的体验氛围。
4、动线优化
在动线规划组织时,需要尽量避免通视,园林构件中“曲径通幽”的概念同样适用于主题氛围的营造。通过游客动线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组织,控制可视范围和视距,实现远近结合、虚实结合,让游客在多变、丰富的游览路径中感受完整的主题氛围。
▲动线优化案例
从“魔幻雨林”到“疯狂恐龙人”的道路蜿蜒曲折,后者的建设过程中特意保留了交界区域原有的一片树林作为过渡,只是对林下的小乔木及灌木进行了优化整理,游客在密林之中穿行,突然透过林木间隙看到阳光之下的街区建筑,便制造出了“走出雨林,豁然开朗”的视觉和心理转变过程,从而感受到处处有惊奇的沉浸体验。
5、项目规划
当园区及周边信号天线等干扰物无法避免时,可以采用包装、装饰或仅是变色涂装等多重举措,弱化其存在感,或融入周围景观,还原纯粹的沉浸式主题氛围。
▲“鲁布拉”区布朗集市沿线趣味性景观节点
▲冬季冰凌变为恐龙的“口水”
▲“恐龙基因研究中心”外围围挡中嵌入的互动景观节点案例
6、装饰美化
▲装饰美化改善视觉效果的应用案例(改造前后对比)
随着时间推移,原有建筑已无法满足现有主题氛围营造的需求,“疯狂恐龙人”区的改造过程并没有大范围改建原有建筑,而是通过简单的立面装饰实现华丽转变,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氛围空间。
7、包装弱化
▲将信号塔融入景观的应用案例
▲对周边干扰物进行包装的应用案例
不同的视距和视角对于遮挡措施的形式、规模、体量及仿真度的需求差异也很大,沉浸式氛围营造的方式丰富多样,只有在实际建设中着眼平面规划、动线组织等设定的合理性,灵活应用多重举措,才能实现经济性和有效性的统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