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以来的名人(陕西那些课本里的古代名人)
苏武,西汉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爱国英雄,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汉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虽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一直到始元六年(前81)方获释回汉。
苏武去世后,为彰显其节操,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现存苏武墓一座,历代都有封修,现存题书、碑、碣等,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今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公明
赵公明,传说中的中国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据说为终南山下周至县赵大(dài)村人。
关于赵公明的说法众多,在此叙述其一。相传赵公明于秦代出生在赵大村,因家境贫寒,年青时为木材商背运木材,为人诚实守信,深的客户信赖,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了钱的赵公明为富行仁,出手大方,同时到终南山楼观拜访高道。赵公明还驯养了一只曾经骚扰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们视为奇迹,因其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赵大村赵公明庙前原有明万历石碑一通,碑额螭纹,额中篆书《重修玄坛赵公元帅庙碑记》,碑额高0.5米,碑身高1.51米,碑文记载了赵公明为秦代赵大村人士及重修时的捐资人信息,据村里老人说,此碑石于特殊年代中铺过路,能看到字口磨损较多。同时,原有砖石木结构财神赵公明庙一座,合作化时曾改为仓库,庙内有厢房、门楼、照壁、古井台及元代壁画,后多以毁,现存3间古庙及塑像,为90年代修缮。
除此之外,据《周至县志》载:“赵元帅墓,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赵大村,清乾隆十二年,知县曾修葺赵公明墓,筑围墙保护财神庙。”赵公明墓原位于赵大村东小河河西的高阜,原封土堆十分高大,墓前有一亭,亭前有碑,均毁于上世纪70年代。
杜牧(803-852)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杜牧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其诗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浩宕缠绵中别有一种古朴潇洒的风韵,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辗转扬州、湖州等多地任职,宣宗大中六年(852)冬天因病逝世。
据《长安县志》记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后尚存,在今长安区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遭平毁,大兆街办司马村现存隋唐五代时期杜氏家族墓地。
华胥氏
华胥氏,又称华胥,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风姓,据说其故里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氏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 ,生伏羲和女娲 ,炎帝和黄帝的远祖,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
华胥氏逝世后,葬于故里孟岩,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现仍存有华胥陵遗址一处,该墓封土堆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陵区古柏参天,附近分布着同华胥有关的“画卦台”、“华胥窑”等遗迹,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华胥陵的祭祀活动延绵成俗,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之一。
阎立本(601~673)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雍州万年(今西安市临潼区)人。其父为隋朝殿内少监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擅长绘画建筑,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喜爱,再加上其兄阎立德,父子三人均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同时其人物画形象逼真传神,线描画部刚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时人誉之为“丹青神话”,写实性注重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大业,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除了绘画外,阎立本而且还颇有政治才干,在唐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刑部侍郎,总章元年(668)擢升为右相,与当时因战功擢任左相的姜恪并称,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咸亨四年(673)去世。
钟馗
钟馗,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神,也是道教中的著名神仙之一,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今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另说为户县阿姑泉)人,生的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相传,唐玄宗有次得了重病,梦见有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问他是谁,回答说:臣本是终南山进士钟馗,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从事捉鬼的事。
唐玄宗从梦中醒来后,命吴道子把梦中钟馗的形象画下来,西安市鄠邑区大重阳万寿宫内,现存有吴道子所画的《钟馗捉鬼图》古石壁。此后,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就逐渐确立,旧时民间也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
王世充(?-621年)
王世充,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字行满,原来是姓支的西域胡人,寄居在新丰(今西安市临潼区),祖父支颓耨年纪轻轻就死了,父亲支收跟随改嫁到霸城王家的母亲生活,因而改为姓王,官职升到汴州长史。
王世充广泛阅读了各类书籍,尤其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历法方面的学问。隋开皇年间,屡建军功,拜兵部员外郎、仪同三司,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后攻打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招降瓦岗众将。公元619年,王世充自立称帝,国号郑。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阳,率部投降,免死流放蜀地,途中为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杜如晦(585-630年)
杜如晦,唐朝初年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襄州刺史杜吒之子,与房玄龄同心辅政,并称为“房谋杜断”位列凌烟阁第三。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拜太子左庶子,册封蔡国公。贞观初年,杜如晦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定典章,品选官吏,好评如潮。
虽受皇帝器重,杜如晦仍旧抗不过疾病之侵,于贞观四年(630)病逝,时年四十六岁。太宗哭之甚恸,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并手诏为其制碑文。据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载:“杜如晦墓在咸宁县南三十里司马村”,民国时期,墓冢尚存,今已夷为平地,虞世南所撰墓碑不知毁于何时。
殷开山(?-622年)
殷开山,名峤,字开山,唐朝开国功臣,世居江南,后迁至京兆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祖籍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殷开山出自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初仕隋朝,政绩卓著。太原起兵后,补任大将军掾,后迁为渭北道元帅李世民长史,攻克隋京城长安,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后跟随李世民攻打薛举,因兵败被免职。武德二年(619)讨伐王世充,因战功进爵郧国公。武德五年(622),在征讨刘黑闼途中,殷开山病逝。
有意思的是,殷开山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公。据书中描写,殷开山是当朝的宰相,因看重了陈光蕊的才学,将自己的女儿殷温娇许其为妻,殷温娇后来生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唐僧了。
韦玄成(京兆韦氏)
韦玄成,西汉时期丞相、大儒,字少翁,丞相韦贤之子,原为鲁国邹县人,后因继承扶阳侯爵位,徙居长安杜陵。
京兆韦氏,是中国古代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进入隋唐,京兆韦氏更是得到空前发展,逐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世族。
其中,京兆韦氏在西汉时父子丞相,四世封侯。北朝时期京兆韦氏留名史籍者逾30人,其中在地方任太守、刺史等武质色彩浓郁之官职居半数以上。隋代后,延续了西魏北周以来家族发展的强劲势头。在隋代不到四十年的统治时间里,著名于史籍的家族韦氏成员共40余人,以韦世康辅佐隋帝居宰相位为最盛。隋唐为韦氏鼎盛时期,光是京兆韦氏的宰相就有16人之多。
同时,在诗文方面,留有姓名的文学家近百人,韦氏家族成员的作品亦多为雅俗两界所称赏,并产生两位著名的诗词名家,即韦应物和韦庄。另外,京兆韦氏还出现过两个韦太后:一是五代十国南汉政权的韦太后家族,二是南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可谓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