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通透豁达(苏轼开心也是一天)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苏轼人生通透豁达(苏轼开心也是一天)(1)

文 | 江徐


林语堂在给苏东坡立传时,为这位诗人罗列了一系列五花八门的身份:

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员,大文豪,新派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静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学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鬼,厚道的法官,坚持自己政见的人,月夜游荡者,诗人,谐谑的人……

他一上来就说苏东坡是乐天派,还加了个定语:无可救药。

读苏东坡传记以及诗词,从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从未断绝的笑声,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形容词安在东坡先生身上,毫不为过。

苏轼人生通透豁达(苏轼开心也是一天)(2)

1.

从乌台诗案开始,苏东坡的余生踏上贬谪之路,从未停歇。

那年,苏东坡四十出头。支持新法的党派当道,而他是旧法的维护者,加上嫉恶如仇、口直心快的性格,对方自然要“弄”他。

掌权者向来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从苏东坡的诗词中断章取义,捏造罪名,然后将他逮捕。

官差过来将苏东坡革职,然后押往京城那天,家人无不哭泣,毕竟这一去,凶多吉少。

而他自己就像没事人一样,为了安慰家人,还给他们讲起了故事:

真宗时代,有一位隐居起来的大学者,叫杨朴,他不愿从政,皇帝请不动他,最后只能让人将他强押到宫里。皇帝听说朋友们为杨朴送行时写了诗作。杨朴回答,只有一首,是妻子写的,然后念给皇帝听:

更休落魄耽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皮头。

杨夫人够幽默,苏先生也够心宽。不管是真的临危不惧,还是为了免除家人过多担心而假装轻松,假若没有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在此情形下,怎会还有心情说笑话?

好在后来死里逃生,未被判死刑,只是被贬黄州。

苏轼人生通透豁达(苏轼开心也是一天)(3)

2.

黄州多雨,气象昏昏,苏东坡选择以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面对生活。

他成为一名农民,背起锄头下地,躬耕东坡。为此,他给自己取名为:东坡居士

除了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东坡先生还搭建雪堂、筑水坝、造鱼塘,登赤壁、游庐山、月夜访友,因地制材钻研美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闭关修道……看起来,动静结合,自由自在,过得忙碌又充实。

林语堂说,苏东坡最可爱之时,莫过于自食其力谋生活的时候。

学生秦观写信宽慰自己老师,苏东坡在回信中告诉对方,刚到黄州,苏辙就死了一个女儿,接着自己乳母去世,老家又传来一位堂兄去世的噩耗。真是人生无常,生命脆弱,让人感伤。

生活也是捉襟见肘,而他自有一套特殊的理财方法,可以确保一家老少的开销。

这些烦恼之事,苏东坡不去多想,想到这里优山美地,过了江,能在一位同乡店里喝酒,想到这里的芋头有一尺多长,猪牛獐鹿的价格便宜如贱土,想到这里几位官员都挺友善,酒监还有大量书籍供别人借阅……

想到这些,他在信里写道:“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对方还没笑,他自己却在信的这头先笑了。

人活着,有甜有苦,有欢有悲,高兴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何不豁达一点,洒脱一点?道理谁都明白,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个。

自寻烦恼的人,才会沉陷过去的悲伤中难以自拔。

看开放下的人,无所谓顺境逆境,始终笑对人生。

这种豁达乐观的态度,就像苏东坡的诗句: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随风散。

苏轼人生通透豁达(苏轼开心也是一天)(4)

3.

黄州三年任满,苏东坡被调去密州。

本来想顺道去看望在济南任职的弟弟,结果未能如愿,坏事变好事,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激发他写了一阙词,那就是名垂千古的《水调歌头》。古代评论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在那里,山城寂寞,少年已老。站上超然台,看春水消融,烟雨迷蒙。寒食时节,心中既有对亡人的怀念,又充满对故乡的幽事。

与之前风景优美、地丰物饶的杭州相比,密州土地贫瘠,粮食紧缺。苏东坡在官场跌宕二十年,家庭生活境遇每况愈下,到了密州越发严重。生活困顿,加上当地灾情严重,以至于经常没饭吃,饥肠辘辘。

为了填饱肚子,苏东坡效仿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做法,去荒郊野地找杞菊吃。吃完,还写了一篇文章,借此自嘲。

“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厨房里没米下锅,实在让人担忧。于是每天和一位叫刘廷君的同事沿着城墙,去废弃的菜园找杞菊吃,吃完还摸着肚子大笑。

日子已如此艰难,仕途又总算处于低谷,要多超然物外,安之若素,才能在这种境遇下扪腹而笑?

这种圆融无碍,心灵不为外界所羁的境界,在苏东坡另一首词作中早有表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人生通透豁达(苏轼开心也是一天)(5)

4.

到了晚年,苏东坡再次遭受贬谪,被贬到偏远荒蛮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

天遥地远,气候溽热。关于那里的恶劣环境,苏东坡写有这样一段文字: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唯有一幸,无甚瘴也。

此时,陪伴身边能够读懂他的朝云已经去世,物质生活极其匮乏,一穷二白,要什么没什么。

他和儿子苏过,饮食起居,就像两位苦行僧。

陷入如此困境,苏东坡没有怨天尤人。他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和大家坐在树下闲聊,讲故事,在月夜散步,苦中作乐。

有一次,良月佳夜,苏东坡应众人邀请,一起出去散步。回来时,家人已熟睡,鼾声阵阵。此情此景,让他忽然觉得,人生一世,何为得到,何为失去,真的很难说清楚。为此,“放杖大笑”。

也经常写诗作画。偏僻之地,没有墨,只能自己研制。有一次,一位制墨专家来访,苏东坡和他在屋子里倒腾半天,房间都着了火。第二天,父子俩过从灰烬中找了些许烟灰,做出几十条很不像样的黑墨。为此,苏东坡又大笑一场。

敌对觉得苏东坡过得还不够惨,将他逐出官舍。无奈之下,他用余钱盖了一间陋室,取名为桄榔庵。夜里躺在床上都能听到猎鹿的声音。关于此事,他在信中告诉朋友:“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聊为一笑而已。”

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评价苏东坡,说他是在苦难中完成自己的一个人。

看透人生的人,不管顺境逆境,都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不管外面雨横风狂,能够神闲气定,不慌不急。

像苏东坡这样,放达自适、随遇而安,乐观到无可救药的人,行走于尘世,还有什么麻烦,奈何得了他呢?

苏轼人生通透豁达(苏轼开心也是一天)(6)

【作者简介:江徐,80后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本文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