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推背全图高清(现存古籍专题图书)
(备注: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芳华1982的读书笔记。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或研究历史、文学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会想到:原著或原文在何处,对此前人是否已有评论?作者的生平事迹、传记资料去哪查找?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
文史方面的文献资料极其丰富,若从文献资料的编排体例来看,有丛书、类书、政书、方志、资料汇编、历史档案;若从古籍形式来看,有甲骨刻辞、铜器铭文、简策、帛书、石刻、碑帖、抄本、印本;若从古籍流传的不同情况来看,有辑佚书、残本、伪本、禁书等。
学习或研究文史,应尽量做到全面而仔细地收集资料,这就要求具备相关文献学的常识,掌握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
现存古籍
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写在简策上的书和写在缣帛上的书,故,古人常以“竹帛”作为书籍的代称。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是《尚书》,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殷商时期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到了西周,图书内容已是相当丰富,如《周易》、《诗经》,虽经后人多次整理,留存的已不是原来的面貌,但仍留存了当时人的创作。
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发明了造纸术,物美价廉的书写用品代替了昂贵笨重的简策和帛书,使得书籍有了新的发展。唐朝中后期发明了印刷术,使得印本书逐步代替了手写传抄本,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从周秦到近代,古书虽经历水、火、兵、虫所带来的劫难,但现存古书仍有十多万种。要查找自己所需的书,必须借助于各种古典书目。
清代以前的古籍
查找清代乾隆年间以前的古籍,常用的古典书目是《四库全书总目》,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解题目录,在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编录。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官修的一部大丛书,所谓“四库全书”,即经、史、子、集四部书均收。这部丛书由朝廷主持编纂,公元1772年下诏征集全国图书,公元1787年最后一部抄成,历时十五年。
编纂工作名义上由皇子永瑢等领衔,实际主要由纪昀和陆费墀负责。
朝廷编纂此书的主要目的是“寓禁于征”,彻底清查全国的图书,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凡被认为有反满内容的“违碍”书,或删改,或全毁,甚至销毁书板。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四库全书馆把审查、销毁后余下的书分为两类:一类是既无“违碍”,又有一定价值的,收入全书,共计3461种,另一类是虽无“违碍”,但被认为价值不高,列为存目,共计6793种。收入四库全书的,并未刻印,前后用人工楷书缮写了七部,每一部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分藏于南北七阁。南北七阁原址分别为:北京故宫、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江苏镇江、浙江杭州、江苏扬州。
《四库全书》现存四部(圆明园、镇江、扬州所藏已毁),其中部分珍本有影印本。
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馆臣每校定一种书,都要在卷首写上一篇提要,后纪昀等将这些提要汇集起来,加以审改,统一分类,编成《四库全书书目》。
《书目》共两百卷,著录图书10254种、172858卷,包括收进《四库全书》和存目的书。
《书目》总结和吸收了从汉代刘向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公私藏书目录编写提要的方式,参考了历代藏书家编写书目和题记的方法,结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善的提要体例。
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部下再分类,共四十四卷,类下还有小类。每部有大序,每类有小序。大小序概括部、类的内容,指明源流。每类下收录各书提要。提要的主要内容是卷数、版本来源、成书过程、著者简历、篇章卷目、著述体例、品评得失等。
《总目》对中国古籍进行系统的著录、评介,为后人了解古代各类著作提供了方便,另外,它在分类体系上,对于四部分类法有所调整和增补,因而对后世影响很大。但,这部书目在评价上也存在着偏见,特别是在学术上尚有不少错误和遗漏。这方面已有前人的订补之作,其中比较系统的有《四库提要辨证》。
《四库提要辨证》由余嘉锡编撰,是其一生经历所萃,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共二十四卷,八十万字。书中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所收的五百种古籍,从内容、版本到作家生平,都作了翔实的考辨,指出提要种的讹谬舛失,补充了不少材料,是学术水平很高的研究著作。故,使用《总目》时,应注意参阅此书。
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由胡玉缙和王欣夫所辑,共六十卷,补遗一卷,未收书目补正二卷。编者从诸家藏书志、读书记、笔记、日记、文集中,汇录有关订补《总目》和《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中两千种古籍的文字,也按《总目》顺序编排,可供参考。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更为适用。《简明目录》原题永瑢等撰,共二十卷,分量仅有《总目》的十分之一,是《总目》的简本,删除了存目部分,仅收《四库全书》中的三千四百多种书,同时删节了提要内容,仍按《总目》次序编排。
关于清代禁书的查考,可用《清代禁毁书目.清代禁书知见录》与《四库采进书目》。前书包括全毁书目、抽毁书目、禁书总目、违碍书目及孙殿起所见禁书的记载,后书又名《各省进呈书目》,包括许多后来禁毁的书籍。
近现代刊印的古籍
了解乾隆年以后的古籍可以参考《贩书偶记》及其《续编》。
《贩书偶记》是一部清代以来著述的总目,编者孙殿起,他在北京开设通学斋书店,经营古籍贩卖事业数十年,把所见到的书做了详细记录,最后汇编,即成此书。
该书收书近万种,绝大多数是清代的著作,同时兼收少许明代小说与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的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不仅有较为精善的刻本,还有不少近代作家稿本、抄本。凡见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一概不收。
《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只著录文言体旧小说,白话小说被屏除在外。《贩书偶记》在小说家类中另辟“演义之属”,著录了《水浒全传》、《东西晋演义》、《英雄谱》、《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等明清白话小说。但该书没有内容提要。
在《贩书偶记》出版后,孙殿起又积累了不少资料,雷梦水根据孙殿起所目睹手经的六千种清代著述,仿《贩书偶记》体例,整理汇编出《贩书偶记续编》。
二书均可作为《四库全书总目》的补编加以查考和利用。
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古籍目录》,全书分为综合、学术思想、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农书、医药、其它科技书等九大类。大类下又分小类。按著者生卒年或书中反映的史实先后排列古籍。
此外,中华书局出版的《唐集叙录》,著录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合集一百零八家,对书名、著者、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收藏者等均征引各种资料加以考订,为研究唐代诗文集和文学发展情况提供方便。
专题图书
一、文学作品
青年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是一本介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内容的书。该书选收二百五十多部古代和近代的文学作品,都是先秦至近代影响较大的文学名著,包括诗、词、赋、神话、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的原著及有关的选注本、今译本、汇编本。
该书对作者生平事迹略作介绍,用主要的篇幅概述作品的内容、故事情节。对思想艺术特点作扼要的分析和评价。对一部作品的不同名称,以时代为经,以体裁为纬,纵横编排。
书中内容有一定深度,能以浅近通俗的文字加以叙述,不作过多地引证,特别是对古典作品经过一番仔细地选择,删繁去芜,推荐出确有影响的作品,因而很适于古典文学爱好者参考使用。
《辞海.文学分册》,介绍文学总集近百种,别集二百六十余种,旧小说及笔记二百三十余种,诗话、词话、诗集多种以及《诗经》、《楚辞》的篇目,可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参照查阅。
专门著录宋元戏曲的书目较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曲海总目提要》、《曲海总目提要补编》、《录鬼簿》、《宋代歌舞剧曲录要》、《现存元人杂剧书录》、《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等。
以上书目各有特点,使用时应互相参阅。
《曲海总目提要》收元、明、清三代戏曲六百八十四种。每一种均注明作者、作者简历,并简述剧情,考证故事源流。《提要补编》补其遗漏七十二篇提要,体例相同。《录鬼簿》主要著录元至明初杂剧,并简介作者生平事迹。《现存元人杂剧书录》收六十多位元剧作家的一百二十多种杂剧,记元代作家兼及明初作家的事迹,并载现存版本的情况。《元代杂剧全目》共收元杂剧七百三十七种。《明代杂剧全目》共收明杂剧五百二十三种。
《京剧剧目初探》,著录京剧剧目的书目,共收一千三百多种剧目,按剧情反映的历史朝代为序编排。每种均有剧情介绍,凡与剧情有关的小说、笔记、说唱文学、杂剧、传奇资料,也择要选录。对某些剧目的艺术特点、主要角色、表演上的不同流派也略作说明。本书为研究京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著录曲艺的书目有《北京传统曲艺总录》、《中国俗曲总目稿》、《弹词宝卷书目》、《宝卷综录》、《子弟总书目》等。
著录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书目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此书收录宋元至清末通俗小说八百余种,著录作品名称、卷数、回数、版本、作者简况、存佚情况等。全书分四部分:宋元部、明清讲史部、明清小说甲部、明清小说乙部,其中明清小说乙部又分烟粉、灵怪、说公案、讽谕四类。此书还附存疑目、丛书目、日本训译中国小说目录。
专门著录晚清戏曲小说的书目,有《晚清戏曲小说》。本书包括《晚清戏曲录》、《晚清小说目》,除著录版本等项以外,还有内容介绍,是研究近代文学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二、历史摘要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着重介绍中国历代重要史籍,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用了较多的篇幅简述作者生平、撰写过程、编著体例、史料价值、史学地位等。对于一般书籍也做了概括的介绍。此外,地下发现的甲骨、金石刻辞以及方志、群经、类书、笔记等也略做介绍。全书按时代的顺序、史籍的性质分类讲述,从中可以了解历史要籍的概貌,是初学历史、掌握史料的入门书。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介绍中国历史重要书籍百余种,包括各种体例的史籍及有关资料书、参考工具书等。以书中反映内容的历史顺序加以编排,对书的介绍比较具体,并选录有代表性的篇章作为文选附在各书之后。
《<二十四史>简介》,本书叙述简明,除了对二十四史名称、体例等方面做一般性介绍外,着重介绍各史的内容、篇目、卷数、史料价值以及传本。
《辞海.历史分册》中的“中国古代史”部分辟有“中国史学史.史料”专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典章制度、政书和先秦两汉史料、三国晋南北朝史料、宋辽金史料、元代史料、明代史料、清代史料、史学专著史论、学术史等项,共介绍史籍三百余种。
专门著录中国考古学方面的书目有《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本书包括书目和报刊资料索引两部分。其中书目部分包括:总类、田野考古资料、考古学分论、考古学专论、美术考古、科学技术、文化生活、历史地理与名胜古迹。
专门介绍哲学史史料的书目有《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冯友兰编著),本书介绍自商代至近代哲学史著作,按史料产生的历史时期为序编排,反映出中国哲学史史料的梗概,介绍文字浅显通俗。
专门介绍中国法制史史料的书目有《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简介》,本书选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有关法制史方面的著作九百三十种。全书分法学著作、法制史料、法律法令、则例章程、会要会典、检验证据、审理判决、监狱囚政、政牍公牍、其它著述十类。收录广泛,每种书均有简明的内容提要。
关于中国文化史的书籍,可以参阅蔡尚思所著的《中国文化史要论》,本书着重介绍中国文化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和图书,对文学史、历史学、地理学、哲学和思想史、医学、科学与技术等方面书籍略加点评。
史志目录
了解古书的流传情况,主要靠史志目录,即“正史”种的艺文志,它是史官修史时,以当时官修目录为主要的依据,参考私撰目录所编。
通过史志目录,把一个朝代的文化学术思想、图书或著作状况,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方面记录下来,与正史一同流传,保存至今。一种书籍在历代艺文志中著录的情况,反映了它在历史上存佚的情况。
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是《汉书艺文志》,它是班固根据刘向、刘歆所撰的《七略》编成的。《七略》著录了西汉藏书的状况,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班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删补,把辑略分散附于其它大类、小类之后,又将《七略》内各书的叙录改为班固的自注,增入刘向、扬雄、杜林等人的著作,对于个别疏漏进行了修订。
《七略》佚失后,《汉书艺文志》作为《汉书》的一部分流传下来,成为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有价值的图书目录。
唐代,有长孙无忌撰写的《隋书经籍志》,此书主要根据隋朝人所撰写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同时参考南朝宋王俭的《七志》和南朝梁代的《七录》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卷首有总序一篇,四部后有序四篇,每书下常有简注。总结了我国历史上中古时期所存的书籍,在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之后,又有《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都只有总序,无小序,每种书仅注书名卷数,间注作者,较简略。
从清代康熙年间以后,许多学者对“正史”艺文志作了补撰和补注的工作,使得从汉代至清代各史艺文志大体齐备。《二十五史补编》,就收有后来补编的艺文志。
由于史志目录原载于各正史之中,使用不便,商务印书馆将这些目录抽出,连同几种补撰之作合辑在一起,重印了十史艺文志、经籍志:《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艺文合志》、《宋史艺文志.补.附编》、《辽.金.元艺文志》、《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与《清史稿艺文志.补编》。
现查历代艺文志收书情况,主要利用《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二十种艺文志是原纪传体史书已有的七种、补辑的八种、禁毁的四种和征访的一种。
ps: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