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讲了什么道理(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

关于我的忠诚老实,应该没有疑问,因为我一直保持忠诚老实,我现在不会改变它。像我一个四十三年来一向是忠诚老实和善良的人,是不能够改变他的性质的;而且我贫穷,就是我为人忠诚老实和善良的证据。

——马基雅维利

生而为人,多么辛苦,即使想表现自己是一个老实善良的人,还要做一次人格鉴定,古代的人比现代的我们活的更艰难。1512年,43岁的马基雅维利 饱受恶名,人们都不愿意承认他是一个好人,他不得不对自己做人格鉴定,便写下了如上的话。

君主论讲了什么道理(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1)

因为《君主论》写的太直接,全书5万余字,短小精悍,从来没有哪个人能这样写一个统治者,从来没有一个作家愿意教君主做恶,更没有一个作家能把政治和伦理割裂,而马基雅维利都做到了。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迄今约500年历史,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可是《君主论》在出版后的27年遭遇禁书之列,作者马基雅维利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本意是借书求官,却遭受不解和被扣上“厚黑学”、“邪恶之人”等帽子,生前招黑不断,死后才盛名天下。同样不好过的拿破仑在1815年的战败流亡马车上,看到了这本书,作家和政治家的对话才真正展开,拿破仑甚至还将书中内容一一批注,后来形成一版拿皇批注版《君主论》,一时脱销。

今天,我们再拿出《君主论》来读,除了能增加智慧,启迪思考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作者的神笔之下,见智、见仁、见天地,在文字的世界中打开一扇窗,神游万里不觉长。

不论时局如何动荡,只有先活下来才有希望。认命和不认命之间的权衡是哲学,也是见智的过程

君主论讲了什么道理(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2)

马基雅维利生在时局动荡的意大利,早年生活尚可,官职满意,但是到了中年之后,鉴于政治形势,不得不收起满身的政治细胞,隐居田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是深谙求生之道的,先活着,然后东山再起,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同,他还想再做官。他在给殿下的信里写道一段特别的岁月,“日出耕耘,日落读书”,看似豁达,实则心里苦,于是拼命著书《君主论》,希望有朝一日,再回到君主身边。

先认命归隐,再不认命著书求官,努力活着的背后是马基雅维利的智慧在发挥作用,也是读《哲学的慰籍》获得的启示。我们在看作者的这些努力时,会发现没有人可以随随便成功,也没有凭空的智慧女神,只有不断的读书和思考,不断的确定内心需求,并逐步去实现它。

如何回去?只有拿出说服统治者的东西,纵观西方历史,无一人写过关于如何统治国家的书籍,而马基雅维利在这方面经验卓绝,可以一试。他脱下沾满灰尘泥土的工作服,穿上大使会穿的衣服,在茅屋写作,和书籍中的哲人促膝长谈,灵感来的时候,他不眠不休。

古今通用,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们在写这两部书时,身处险境,却期望通过巨著翻身,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活着总要发属于自己的光。

“如果陛下有朝一日,从你所在的微微的顶峰俯瞰这块卑下的地方,你就会察觉我是多么无辜地受着命运之神的巨大的不断的恶毒折磨!”

这分明让我看到了备受屈辱的司马迁在写《报任安书》的影子。古人越挫越勇,今人不能不堪一击,我们要在史书的慰籍中找到智慧,并通过用心阅读见到智慧,感受智慧,并让精华的内容融进我们的血液,形成我们的精神。

君主论讲了什么道理(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3)

人们只看到了“狐狸的微笑”,没有看到“狮子的颤抖”,仁义道德是做人的底线

《君主论》之所以饱受争议,两极分化严重,原因在于该书表面上是在论证和劝告君主应该为成就帝业放弃个人道德和不择手段,而实际马基雅维利只是说出了政治实情,他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孩童,扯掉了皇家的遮羞布。

他的某些观点,现在看来依然正确,比如一直宣扬自由民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型冠状肺炎肆虐期间,并没有从保全美国民众的生命出发,而是从经济复苏和是否连任总统,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翻看《君主论》关于君主“甩锅”的论述,几乎可以完美解释川普的所作所为。

马基雅维利直率地论述了一个国家的生存法则,并给出了“如何成为让人敬畏的君主的成长手册”,他语重心长的告诉统治者,总统高风险,因为站的高,摔的慘,也因为总统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所以,如果恶行有利于国家,则应当毫不犹豫的去作恶。如果无法绕开那些不会毁掉你国家的恶行,那么你应当毫不犹豫的听从你内心的做法,作恶。

可是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就错过了见仁的过程。什么是仁?他在深谙皇家的行为规则后,努力劝谏,不要触碰人民财产,不染指他们的妻女,不剥夺人民的性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那么君主的地位就可以久保。

“只要他不触碰自己公民和臣民的财产、不染指他们的妻女,他就总是能够做这一点;而如果他还需要剥夺某个人的生命,他必须有适当的借口和明显的理由才能这么做。但首要的是,他务必不要碰他人的财产,因为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遺产的丧失来得还要快。”

马基雅维利要保全人民的基本生活,要保障他们的安全,这是很多君主没有看到的,所以帝国崩塌,所以新的政权又被建立, 如此反复,永无停止。谁代表了人民,谁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仁,深知“恶”必须做,就正大光明的说出来,深知“善”不得终,就一笔一画的写进《君主论》,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仁,所以就出现了开篇的人格鉴定,他是热衷于做官,在统治者身边,这样才能在保证“恶”的有边界,“善”的有始终,才能让百姓活下来。

伦理从政治中剥离,但是政治依然有温度,今天再读他的政治理论,好像会发现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笑,他身穿大使的衣服,站在田园,他的笑更多被解读为“狐狸的微笑”,而我们不知道他身后站在高峰之上的统治者们正发出“狮子的颤抖”,正在思考如何统治,如何保住江山,如何不被外来入侵和打败。

君主论讲了什么道理(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4)

500年风与月,经典流传之余,我们看到了天地的广阔

拿破仑说过不读书的政治家必将遭到挫败!即使战败,他依然在流亡的道路上,批注《君主论》,逐条比对,找缺不缺,而平凡的我们呢?也许人生不会轰轰烈烈,但是一定要见过天地和世界。

著名导演迈克尔-柯蒂斯导演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一句台词,“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灵感来源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所以读书吧,读经典的书,见天地的宽和阔。

博尔赫斯说读一本书的体会不亚于旅行或者坠入情网,读书的魅力之大,唯有时光能做到完美诠释和解说,比如《君主论》。读书要读好书,读经典,因为只有经典的才是经过时光雕刻的,只有被岁月淘洗的作品才能真正喂养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精神、激发我们的思考,而《君主论》将近500年前的书无疑属于经典中的经典。

让500年前的风与月带我们看意大利当年的动荡与复兴,看各国的割据战,从中体会和平的美好,站在高处,俯瞰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再做自己。

君主论讲了什么道理(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5)

结语

“无意为君,有意之君,知世民,知天下之治”。很多人感慨《君主论》,而我读它是为了遇见一段关于意大利的时光,关于欧洲的奋战,关于西方的历史,我希望通过阅读《君主论》,见智、见仁、见天地,这是我的初衷,所以一遍不够,我会再看,书看多了,心就宽了。

在天气好的时候从不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想不到暴风雨,这是人类共同的缺陷。一个君主完全依赖机运的话,当机运发生变化时他就会走向毁灭,那么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凡人虽普通,但也要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下,精彩的活着,活的热气腾腾,充满意义。

君主论讲了什么道理(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6)

我是@秋天爱写作,热爱阅读与写作,期待在文字里与你相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