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最有名的两个故事(他是天下文人的典范)
262年,嵇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唤道:“取我的琴来。”台下太学生围了一片,静静地听他弹着《广陵散》。曲毕,嵇康一声长叹:“广陵之音决矣!”随即引颈赴死。
嵇康,字叔夜,祖籍会稽人(今浙江绍兴),后举家迁至谯国砋县(今安徽省濉溪县)。史书描述嵇康:“身长七尺九寸,面目如玉,风姿秀美,宛如玉山之将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身高一米九的清冷帅哥。
嵇康幼年丧父,自小被母亲和兄长嵇喜抚养长大。年少的嵇康就已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和读书天分。
他喜欢钻研曲谱,爱好书画,在哲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喜欢老庄玄学,也因此养成了洒脱不羁的性格。
(竹林七贤常在一起抚琴吟诗,为天下人向往)
成年后的嵇康,容貌俊秀又饱读诗书,虽不刻意装扮,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的风度却更为官家小姐痴迷。走在街上,就连男子也忍不住多看两眼。
20岁那年,嵇康迎娶了曹魏宗室女长乐亭公主,婚后被封为中散大夫。虽然中散大夫只是一个无实权的闲职,但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嵇康不愿与当时复杂的政局有一丝牵扯。在司马氏彻底掌握大权后,索性辞官,来到河内山阳,过上了隐居生活。
百家岩所在的云台山风景秀美,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嵇康广交好友提供了便利条件。正是在这片茂林修竹间,嵇康同六位好友饮酒作乐、赏花吟诗,成了天下文人倾慕的对象,贵公子钟会也不例外。
钟会是当朝太傅的幼子,少年成名,对嵇康很是仰慕。曾经写了一本讨论才能与品质关系的书,取名《四本论》,该书可说的上是钟会的得意之作。
(司马昭宠臣钟会,二人亦君亦友)
此书一成,钟会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去给嵇康看一看,可是当时的钟会毫无功名,生怕嵇康瞧不上自己。到了嵇康的门口,却徘徊不敢进去,最后只能想了一个办法:将书包好扔进院子里。
不久,钟会便得到了司马氏的器重,成了司马昭跟前的红人。“公子如今是一等一的富贵人了,那么多人都在前院等着拜会公子呢,公子何必忙着去见他?”小厮一边帮钟会系上玉佩,一边嘟囔道。
“你懂什么!先生乃是人中之龙,能得先生指点是我的殊荣,只是不知先生看了我的书没有?莫要多嘴,快快替我更衣!”
嵇康此时正在打铁,脚边向秀拉着风箱,手中的锤一下一下地凿着烧得红彤彤的铁,叮叮当当好不热闹。
(嵇康善于打铁,经常将打好的农具分给附近百姓,很受当地人欢迎)
“学生前来拜会先生。”钟会作揖行礼,可嵇康并未回应。见此情景,钟会不敢打扰,只得立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看着打铁的二人。
良久,“兹啦”一声,嵇康的铁终于打成了。
“先生……”
嵇康从钟会面前走过却未理他。钟会呆呆地立了片刻,就在他打算拂袖离去时,嵇康突然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的语气已无恭敬之意。
这一下,嵇康算是把钟会得罪透了。
公元261年,山涛即将调任,朝廷要他推荐一人接替原本的职务,他向司马昭推荐由嵇康接任他的位置。
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其中写下七个做官绝对不能忍受的事和两个绝对不可以忍受的事,言明自己要冲破名教、理法的束缚。正是这句话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司马氏谋朝篡位,民不聊生,终引五胡乱华)
嵇康有才,司马昭多次想任嵇康为官,皆被拒绝,早就瞧他不顺眼了。又读出了嵇康讽刺自己假“名教”施暴政的意思,便再也坐不住了。
“嵇康备受文人推崇,而又与您不一心,若有一日,他想谋逆,恐怕天下士人皆会响应,若要天下太平,必得杀之而后快。”钟会在旁煽风点火道。
司马昭果然听了他的谗言,随便寻了一事,处死嵇康。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为嵇康请愿,还是被拒绝了。
嵇康死前,没有将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兄长,而是托给了已经写了绝交书的好友山涛。
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绍犹如亲子,后来嵇绍在八王之乱中为保护皇帝而死,成为晋朝著名的忠臣。
文 | 白衣
编辑 | 长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