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消毒每天至少进行多少次(不建议通过喷洒对表面进行常规消毒)
这两天徐州睢宁县的一段入户消毒视频引起热议,消杀过程被质疑过于随意,引发不少人的疑虑和抵触。曝光后当地政府出面说明了问题,并补偿了受损居民。
上海正逢动态清零的最关键时刻,针对阳性感染者的入户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受到网传视频的影响,一些市民对入户消毒产生了害怕担心,不太接受,一是担心操作随意破坏财产和家居环境,二是对消毒的必要性有怀疑。
对此,上海在5月10日晚间就在网上推出“新冠肺炎消毒和防护系列科普培训工具包”3.0版,其中,“病家终末消毒现场操作要点”视频对入户消毒的一些操作要点如消毒剂选用、作业流线、人员防护等作了详细说明。同时上海也很重视和阳性感染者做好沟通解释,说明了消毒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问题,很好地化解了很多人的疑虑。
有些自媒体为了把流量恰到尽,不查证靠谱的科学依据,而是根据“立场”引述一些或莫名其妙、或看似科学的资料,否定入户消毒,混淆是非。真是只要流量滔天,哪管它社会责任。
这些自媒体引用了哪些莫名其妙、或看似科学的资料呢?
第一个是,说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唐德良教授(某10万 公号还把唐德良抄成了唐德明,流量饭恰得太急所致)有一个科普: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病毒不是一个完全的生物,它自己无法单独活着,它一定要寄生于一个活体内(宿主),活体可以是昆虫,动物和人体。这也就是病毒不可能在普通物体表面存活的原因。当然病毒的生存和复制还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适当的酸碱度等等。若把时间放大,病毒在刚刚离开机体最初几秒可能是活的,不过仅以秒计,到不了分钟。
那怎么会有人检测到病毒在各种表面?这里有一个定义上的差距,我们所谈的病毒是否存在,是指有复制能力的活病毒。只有处于这种状态的病毒才会引起传播,造成新的感染。但目前在生物检测领域各种方法发展很快,但若你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就会出错。新方法新技术大部分是建立在DNA水平上,既灵敏,特异性又好。但在确认物体表面是否存在可复制,会感染他人的活病毒就有问题了。试验结果回来是阳性,就推论这里有新冠病毒。一点不错,这里有病毒,但是是死病毒,检测到的是病毒的尸体。
意思就是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不超过几分钟就死了,检测到物体表面的新冠病毒阳性,只是检测到病毒尸体。
经本号查证,这个所谓的唐德良教授的科普,压根就是“三无”产品,原始出处是某私人自媒体号称对唐德良教授进行了“采访”,其实就是自媒体自编自导。然后某乎上有人转载了一下,某易上也有人转载一下。于是,自媒体瞎编的唐德良“科普”,成了“科学依据”。
第二个就是,丁香园最近又来给中国人“科普”了。它是怎么说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呢?它用黑体字突出说了三条:
早期毒株:通常可存活 2~3 天;
物体表面传播风险为空气传播千分之一;
Omicron 存活时间更长,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
请注意:丁香园说奥密克戎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更长”,却不是马上说存活时间可以达到多长,它放在了文章靠后不显眼处、不加黑突出。实际奥密克戎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是7-8天(实验室条件)。
丁香园还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在非卫生保健环境中针对COVID-19对环境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应注意的事项》关于室内消毒的建议,它是这么引用:
非医疗保健机构建议如何使用消毒剂?
在室内空间中,不建议通过喷洒对表面进行常规消毒。
请注意,丁香园这个引用是改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原文。世卫资料的原文是什么呢?
请注意,丁香园改动了两处世卫资料原文。世卫原文所针对的是“非卫生保健环境”,不建议在室内向物体表面例行喷洒消毒液。丁香园改成了针对“非医疗保健机构”,“在室内空间中,不建议通过喷洒对表面进行常规消毒”。
这两处改动,意思差别巨大。
我们现在施行的是对阳性患者的家居环境进行入户消毒。阳性患者的家居环境,是不是“非卫生保健环境”?当然不是。阳性患者的家居环境,正是需要开展卫生保健的环境。注意世卫的原文是“环境”,不是说什么特定的机构。我们的入户消毒,也不是例行消毒,而是特殊的、一次性、针对性的消毒。例行消毒是什么呢?比如,酒店每隔若干小时对重点部位反复消毒。
丁香园把世卫的建议变成了,在医院、诊所这些“医疗保健机构”以外的地方,(百姓的家居就是“非医疗保健机构”吧?),不要搞喷洒这种常规消毒。
丁香园这是在说谁呢?没有在针对我们进入阳性患者家里的喷洒消毒作业吧?
这丁香园特逗,放着世卫组织的中文网站资料不引用,专门截图了对应的英文资料,本号理解这是丁香园亲自下场翻译是吧?
所以,这是丁香园的水平问题吗?还是它把世卫的英文措辞看成自己想要的那种说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