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去彼取此是去什么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去彼取此是去什么(1)

一、释文与原文

【五色使人目盲】

色彩太多太杂,会让人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驰骋田野,纵情捕杀猎物,容易使人心放荡发狂。

【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

难得的奇珍异宝,容易让人失去操守,损害别人的利益。

【五味使人之口爽】

味道太多太杂,会让人尝不出食物的真正味道。

【五音使人之耳聋】

声音太多太杂,会让人听不清想要听到的声音。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实实在在地满足民众生活的实际所需,而不是华而不实。去除华而不实,保留实际所需。

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去彼取此是去什么(2)

二、释读

【五色使人目盲,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一直想做一件深蓝色的唐装,来到裁缝店,师傅拿出好几种颜色的料子让我选,结果觉得米黄色的好看。师傅正想给我量身,我又觉得咖啡色的好看些,让师傅再把布料拿出来给我看仔细……结果三个小时下来,裁缝师傅气得指着我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没定下来要做哪种颜色。

老子说得真对!五色使人目盲。色彩太多太杂,会让人眼花缭乱,忘记了自己原来只是要做一件深蓝的唐装而已。

很久没吃肥牛肉,有点嘴馋,于是周末带着家人一起去火锅店。小孩兴高采烈地点了一个麻辣汤底,外加三大盘肥牛肉。全家人都吃得很尽兴,我也开心地喝了点小酒。第二天睡醒才猛然发现,肥牛肉是什么滋味?竟然忘记了。

老子说得真对!五味使人之口爽。味道太多太杂,会尝不出食物的真正味道。

隔壁老王的公司最近赚了大钱,想组织员工出去旅游。一上班,老王就高兴地把员工召集起来开会,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让员工拿好主意要去哪里旅游。结果七嘴八舌地吵了一上午还没结果,气得老王跑到我办公室喝茶。

老子说得真对!五音使人之耳聋。声音太多太杂,反而听不清想要听到的、有用的声音。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经历得越多,慢慢就忘记自己最初不过是想简简单单过日子而已。谁能想到事情越来越多,人心越来越复杂。

东西太多太杂,容易使人心迷惑,让人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忘记最基本、最真实的需求。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成语说“势不可挡”,飞奔的火车不能立刻就停下。万物都会产生惯性,但人心的惯性更大。

人心一旦放纵,往往很难收回。

贪欲一旦放纵,往往没有回头路。

以强凌弱一旦放纵,往往越发不可收拾。

人一旦没有了约束,往往容易控制不住自己。

骑着奔驰的骏马捕杀猎物,以多胜少、倚强凌弱,容易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古人诚不我欺。

游戏?

【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

人心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一百万可能打动不了你我的心,但如果是十亿、百亿呢?自己也无法保证。

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不抬高财富的地位,不以难得之物为贵,不展现能引起新欲念的事物。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腹”比喻实在的生活实际需求。

“目”比喻不实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

民众真正需要的是:吃饱吃好,才会身体健康;穿暖穿好,感觉幸福愉快;安居乐业,才能无声奉献。

所谓“圣人之治”,治理的就是满足民众真正所需,无私而为。这是圣人的“无为”。

所以要“去彼取此”,去除不实在的、华而不实的作为,踏踏实实满足民众的实际所需。

三、圣人之治

《道德经》中,“圣人之治”出现两次:

(1)本章:“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第3章:“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治是治理。所以圣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为民众而做,为公而为,无私而为,即是无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