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人处世之术(是古人无奈的权衡之举)

微言大义既是一种高深,也是一种偷懒。——沃兹基·索德

我们民族天生勤劳勇敢,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早早实现了铁犁牛耕的农业形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发达了,大家可以吃饱饭了,就可以琢磨琢磨事情了,于是,有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可谓思想盛宴,其余荫延续数千年之久。

我们民族强大的适应性在当时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主要是造纸术还未发明),我们的祖先就把他们的思想写到竹简上流传下来。众所周知,竹简这东西既不好写,也不好带,太硬又太重。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了一眼书架,略微估计了下我在春秋时期搬家的难度,简直不寒而栗……

古人为人处世之术(是古人无奈的权衡之举)(1)

竹简实物图

竹简成书,从一个侧面决定了我国古代思想的微言大义,没办法的事,某个观点真要想详细说说,就得说一车。

微言大义,有利有弊。

利:首先当然是省竹子,孔子的《春秋》,原文仅18000余字,如果让现在的网络写手去写,稍微水一点,500万字都打不住。出版上三四套,全国竹子就灭亡了,大熊猫吃什么……其次,就是精微的语言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余韵悠长,君不见,道德经有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要放现在,怎么也得写几万字的博士论文吧。

弊:大家应该都清楚,文字与语言,从来都不能百分百精准的表达思想的,因为思想的复杂性和文字的单一性天生就是一对矛盾,所以,大家可以看造纸术之后的哲学家,其著作无一不是大部头,因为要严格论述一个论点,必须定义其前提,明确其适用条件,有的还要统一概念,然后多角度论述,例证,逻辑推理,最后才能是结论。这是没办法的事,人类的复杂思想,通过简单的文字去传输,只能啰嗦。

但延续数千年来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都是微言大义的文化,这就造成了很多应用层面的缺陷。

如断章取义,比如图书馆里经常出现的庄子之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看上去是标准的励志格言,但庄子是何等人也?第一逍遥者啊。看看他的原话,《养生主》开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生命有限,知识无限,用那点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不是作死么?四不四傻?

古人为人处世之术(是古人无奈的权衡之举)(2)

庄子逍遥游

又如曲解原意,孔子说过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般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文革时还用这个来批判孔子的愚民思想。要知道,孔子那个时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他就那么一说,弟子一记,我们谁也不可能进孔林去问孔子的原意了,那么就只能根据孔子的生平事迹来推断他的意思,孔子是第一个兴办私学的人,弟子三千,大教育家,一个教育家能说出“不可使知之”的话来么?这就好像特蕾莎修女说所有穷人都是低劣人种可以随意屠杀一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符合孔子的身份,“能做,就让他们去做,不会做,就教给他们”,这才是搞教育的。

古人为人处世之术(是古人无奈的权衡之举)(3)

孔子讲学图

再如无前提下的矛盾,有云出淤泥而不染,又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何如?这两句话其实根本没法放一块说,因为前提不同,出淤泥而不染称赞的是莲之高洁;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一为称赞,一为分析,两码事。前提是十分重要的,经常见吵架双方脸红脖粗,但仔细听下,根本是鸡同鸭讲,两者对概念的理解都不一样,公婆各自有理。

古人为人处世之术(是古人无奈的权衡之举)(4)

鸡同鸭讲,哈哈

古代哲学思想是一笔财富,但财富要好好使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看到一句话,尤其是概括性强的,一定要去思考它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作者原文原意。语言文字可以是指路明灯,也可以是脚下的大坑。最后,再送一句常常被断章的话,与诸君共勉: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