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谁并称为斑马(却让司马迁极其忻慕)

司马迁与谁并称为斑马(却让司马迁极其忻慕)(1)

(网图侵删)

身不满七尺,却让司马迁极其忻慕、愿为之执鞭赶车的人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 · 管晏列传》中说的很清楚: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晏子何德何能能得司马迁如此推崇呢?

先说一下我对于晏子的认识过程。

知晓晏子是从语文教材《晏子使楚》开始的。面对楚国君臣的刁难,晏子寥寥数语,有力回击,使得楚君不由得感慨:“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他善于辞令、应对机智,展示出其杰出的外交才能,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读《东周列国志》中“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更让我深为叹服:仅用两个桃子,就为齐国除掉了三个心腹大患,着实厉害!

司马迁与谁并称为斑马(却让司马迁极其忻慕)(2)

(网图侵删)

今日再读《史记·管晏列传》,我对晏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晏子极其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晏子正言正行,“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晏子遵道而行,善于变通,“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晏子尚贤知贤,礼贤用贤,越石父的故事可以佐证。

晏子谦卑谨慎,善于荐才,御者的故事可以佐证。

正因为如此,晏子“事齐灵公、庄公、景公”,“重于齐”,“三世显名于诸侯”。

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通观《史记》,让司马迁欣然仰慕、愿为执鞭的恐怕就晏婴一人而已。

当然,司马迁如此忻慕晏婴,除了为晏婴杰出的政治才能及个人魅力折服之外,可能也是希望能遇上晏婴这样的伯乐吧。囚徒、车夫遇晏婴而成就一番事业,才高于世的司马迁却壮志难酬,怎能不生忻慕之意呢?

司马迁与谁并称为斑马(却让司马迁极其忻慕)(3)

(网图侵删)

附录:【原文】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司马迁与谁并称为斑马(却让司马迁极其忻慕)(4)

【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合传。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

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