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台庙会(四川特色的演出)
犍为县罗城镇的戏楼演出演戏规程 一丝不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四川三台庙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川三台庙会
犍为县罗城镇的戏楼演出
演戏规程 一丝不苟
川省戏班及伶工的演出活动,均有规范的演出流程,并将戏文与仪式相互结合,成为有四川特色的、体现剧种特征的文化象征。
演出流程:按照传统定式和地方习俗,戏文搬演形成固定的程序和规程。
1.写戏。戏班本家派管事持名片,背“当头”(大红蟒袍),拜会各“码头”的会首或会馆的执事,示以“戏折子”及本班的鼓师、名角,商定戏金及时间后,押“当头”为质,地方预支定金,届时演出。也有把太子菩萨神位背去写戏的,写成之后,就把太子神位押放作质。
2.游牌。临演之前,由戏班人员手举戏牌,游走街市,向公众展示演出的戏码,以招徕观众,常见于清末至民国时期。
3.闹台。戏班开演前,以闹台锣鼓招徕观众,并便于脚色(通角色)化妆,习称“打闹台”。
首先,擂鼓三道,以示脚色化妆。其次是“三吹”,一般在【将军令】【水锣音】【伴妆台】【汉东山】【普庵咒】等曲牌中任选三支吹奏。最后便“打牌鼓”,打【沱】,牌鼓往往在【一封书】【小四面】【木苗子】等中任打一个,如果不打【沱】,也可只打牌鼓。午场“起正戏”,或午后场“起下本”,一般打【幺锣】或【花二牌】便开戏。民国后,夜戏发达,开演前也会有完备的“三吹三打”。中间的正戏和下本,因间隔时间较短,只打【花二锣】。
各地以“三吹三打”为号,三通打完则人齐开场。独有成都的陕西会馆,约定以放纸爆为节,头爆、二爆、三爆,三爆后不开场,下次即不复再召其班。“戏班最怕陕西馆,纸爆三声要出台。算学京都戏园子,迎台吹罢两通来”。
4.报板。前台正中(九龙口)的弓马桌上,插上耳帐,陈设签筒、笔架,正中设立圣诏,四张竹椅放上椅帖,对称分立左右,“三吹三打”完毕,司鼓登上鼓棚,持鼓签将小鼓一击,名曰报板,提醒各行伶工准备,打杂师将弓马桌上摆设撤去,将桌放于中场口,开始演戏。
5.跳加官。戏班开台演出,或为寺庙“踩台”,均有扮演加官(演员扮演的天官)演出,称“打加官”“跳加官”,祈保平安、赐福吉祥。无论唱会戏、堂戏、官戏,开戏时打的加官叫开戏加官,又名跑马加官。加官以文臣装扮者,称文加官,武将打扮者称武加官,女官打扮者称女加官。其中文加官身穿天官衣(大红蟒袍),头戴万卷书(相貂),脚登粉靴,执朝笏,戴脸壳(有须,面带笑容);武加官头戴帅盔,身扎靠子;女加官戴凤冠,穿官服,不戴面具,专为迎女宾。
登台演出,分大加官(2至4个侍童、彩女),小加官(一人),登场后舞蹈片刻,从弓马桌上取下条幅(夹层),上书“天下太平”“禄位高升”“五谷丰登”“天官赐福”等吉祥词语,或5个“福”字,在锣鼓伴奏中,将条幅逐层向台下展示,然后绕场下。
加官有开口、闭口之分,开口者,有唱昆腔、坐场诗、报名、叙事等程序。在正戏开始的中途,若有头面人物到达,需停戏跳加官,以示欢迎祝贺。
6.本戏“三幺台”。传统的会戏演出,习称为“本戏”,有数本至数十本,一本指一天的戏目,四十八本则指演出48天。
7.扫台戏。会戏的最末一场,要加演扫台戏,演出《灵官扫台》。
每一本的演出,通常分为三场(或称三段),有时加为四场,习称为“台”。包括早戏(早场)、正本(午场)、下本(午后场)、夜台(晚场),中间加演的“垫台戏”“花戏”除外。清代,每本通常演出三台:早台、午台、午后台,习称“三幺台”。夜台者,往往只在唱堂会时才演。晚清以后,随着戏园剧场及灯光照明的改善,夜台演出愈为普遍。
早场开台 下午幺台
幺台一词,乃四川方言。本意指演戏收场,如邻水的民间歌谣:“太阳出来照白岩,白岩脚下搭戏台。早来三日有戏看,迟来三日戏幺台。”据姜亮夫考证云:“幺台者,谓演戏已结束之义。台者,戏台,因之每一戏曰一台戏。幺者,西南人谓末了、结尾之方言。故幺台乃一事语词,引申为一切事完结之义。唯此语略带轻蔑之象。”另据民国《巴县志》记载:“重庆谓终了为要待。待,读如台。章炳麟说:今巴语谓演剧终幕为幺台,遂为凡终了之称,亦呼煞脚。”
幺台一词,也用在戏曲活动中。演出的最后一折,称为“幺台戏”;演出结束,伶工“打尖”,称为“打幺台”;地方送来荤素犒劳,称为“送幺台”。在四川民俗中,将祝寿、嫁娶等宴请,分为三台,也称“三幺台”。
清代时期,每一本演出,从早场“开台”到下午“幺台”,前后演出四五个小时,如演折子戏,有十多个剧目,不同台次、场段,均有相应的仪程和规则,成都的“三幺台”情况如下:
白昼剧分三段,若坐板凳观之,每段每人给钱数文。首段曰早戏,每人三四文;中段曰正本,每人五六文;末段曰下半本,每人三四文。台上人每段休息约一小时余。
“三幺台”的演出仪程:
会戏开台:灵官开台,演出《灵官镇台》。
早段: 早戏、开台戏、闹台,“三吹三打”,称为“打开台”“打闹台” “闹台锣鼓”。约上午10点开演,演出1小时。
加官:加官或魁星登台,称“打加官”“跳魁星”,演出《天官赐福》《魁星点斗》。
开早戏:第一折习称“开锣戏”“迎客戏”,第二折习称“等客戏”, 演出吉祥剧目《麒麟送子》《双官诰》。
休息约1小时。
中段:正本、闹台、打牌鼓, 约中午12点开演,演出1小时。
加官:登场加官。
起正戏(开正目): 正戏上半本或演各行折戏。
垫台戏:花折子戏
休息约1小时。
末段:下本、闹台、打牌鼓, 约下午3点开演,演出1.5小时。
起下本:接演正戏下半本或演出各行折戏。
花折子戏:为最后一折,送客戏,习称“幺台戏”“收锣戏”,观众或看或走,听便。
幺台:吹打奏乐,以示送客。称“打幺台”,又名送客锣鼓、 “幺台锣鼓”。
会戏扫台:会戏结束,灵官扫台。演出《灵官扫台》
民国以后,则以男女二人,身着红官衣,走至台口,在唢呐声中向台下观众作揖行礼,送别观众,然后下场,意即谢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