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

我国是一个超级农业大国,农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成功哺育了14多亿人口。但农业文明的繁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发端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经过数千年的缓慢演化,才造就了今天复杂的农业体系。

每年的秋分节气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我们庆祝作物丰收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耕作史,了解古人最初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以及那些耕作工具是如何演化的,今天大乡就带大家一览古代耕作工具的演化史。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

耕具

我国农业的最初萌芽始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距今大约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人们已经开始掌握用石头、骨头等材料制作成工具的技术。而对土地的利用就离不开耕作农具,原始社会时期的耕作可分为刀耕火种和耒耜耕作两个阶段。

刀耕火种

在此之前,原始人就已经发现,经过火烧的草地或树林,撒上植物的种子就会发芽结实。进而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工具来为作物营造生长环境。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2)

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就是比较成熟的一种耕作方式,人们用石头做成的石斧砍刀树木或杂草,晒干以后用火焚尽,再用削尖的木棍在土地上扎出小洞,作物的种子放进去,可以防止鸟类吞食,或者直接将种子撒在土地上,这样作物成熟后,最后用石镰来收获。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3)

新石器时代-石镰

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还没有出现翻土的农具,当出现翻土的农具——耜(读sì)和耒(读lěi)的时候,对土地的利用就又迈了一个台阶,进入“耒耜耕作阶段”。

耒耜耕作

在刀耕火种阶段,人们用木棍扎土洞,仅用手力度不够,当尖木的一段加上横木,脚就可以使上劲了,这种工具就是“耒”。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4)

早期的耒

后来耒向2叉方向演进,就出现了经典的“二叉耒”,我们通过耒字的甲骨文及金文就能一窥当时的形象。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5)

耒的甲骨文及金文

耒的末端由尖形继续向扁形演化,就出现了“耜”这种工具,由于两者都是一系演化过来的,“耒耜”这个词常常一起使用。例如礼记中记载:“天子亲载耒耜。”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6)

骨耜及复原图

耜由耜头和耜柄组成,耜头一般是骨头或木材做成的,夏商时期才出现了铜质的,耜柄一般由木头做成。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7)

耜的雕像

耜有了刃,更容易插入土壤中,这样就能改造土地的形态,不仅能翻土,还能挖水沟建水渠。例如现在关于大禹治水的各种作品中,总会出现“耜”这个工具。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8)

大禹治水画像中的耜

耒耜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后世的农具——犁,这一农耕时代最典型的工具的发明就是在耒耜的基础上一步步改进而来的,后人也将“犁”这个农具称作“耒耜”。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9)

陆龟蒙画像

例如唐代文人陆龟蒙还亲自为耒耜写了一篇六百余字的《耒耜经》来颂赞它:

“耒耜者,古圣人之作也。自乃粒以来至于今,生民赖之。”

犁的出现

夏商时期,青铜技术逐渐被国人掌握,金属农具开始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也已出现,铁具的锋利程度、坚硬程度都远超之前的木质或骨质农具,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0)

越国铁铧

犁铧这种翻土工具,主要是将中下层土壤,在牵拉的过程中翻到上层来。犁的末端破土、翻土的部件称为“铧”,最早的铁铧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候的犁铧破土、划沟能力尚可,但翻土能力还待优化。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1)

辉县出土的战国铁铧

在耒耜耕作阶段,农田在耕作完后,需要一年的休耕期,来恢复土壤的肥力。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连作及轮作也开始推广开来,因为铁质农具的出现及畜力耕作初步推广,使耕作效率大为提高,畜牧业的发展也为耕作提供了肥源及畜力。

这一时期的耕作还是以人力为主,畜力为辅,常见的人力耕作方式就是“耦耕法”,“耦”即两人协作,一人在前牵引,一人在后掌握农具并向前推。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2)

耦耕法

战国时期,畜力耕作才被重视起来,并制定了保护耕牛的制度,例如“瘦一寸苔打十板”,耕牛喂不好,是要挨板子的。

直辕犁

到了秦汉时期,牛耕进入了普及阶段,同时犁铧的结构也在不断演化中。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3)

秦汉时期的犁铧

秦汉时期的铁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舌形铧”,铧底呈平板状,上面高起,在铧被牵引的时候能将破开的底层土壤翻到上面来,提高了翻耕效果。

这时的犁的形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典型的就是“直辕犁”,犁辕呈直杆状,犁箭起到固定犁辕的作用。犁辕前段上倾,后端通过榫卯结构固定在犁梢上。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4)

直辕犁-二牛抬杠

直辕犁跟牛结合,典型的耕犁模式是“耦犁”,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二牛抬杠式”,两头牛经过框型的木杆共同牵引一个犁。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5)

二牛抬杠

“直辕犁”的缺点是在牛的牵引下,犁铧受到向上的分力较大,不利于深耕,或者需要“压辕人”来调整力度。

曲辕犁

到了唐代,犁的形态又进一步改善,出现了著名的“曲辕犁”,最大的改变在于犁辕及犁槃,犁辕由最初的直杆变成向下弯曲,使犁辕的受力点更贴近地面,更有利于深耕。犁槃跟牵引牛的绳索结合,使牛跟犁的配合度更高了,便于转弯。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6)

曲辕犁跟直辕犁受力结构图

另外,犁梢通过犁底跟犁铲相连,可以更好的控制耕地的深度及宽度,上抬犁梢时犁铲向下,翻耕较深,耕垄相对较窄;下压犁梢时犁铲向上,翻耕较浅,耕垄就相对宽一些。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7)

曲辕犁结构图

至此,铁犁的结构完成了它最大的改进,以至于现代不方便机械耕作的地区,曲辕犁依然在使用。

结语

我们此刻或许坐正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内,享受着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优越生活,但不要忘记我们每一口食粮,都是来自乡野农田,来自农民的辛勤劳作。

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耕作工具7000年演化史)(18)

牛耕图

正如陆龟蒙在《耒耜经》中盛赞“犁”时说的:

“有天下国家者,去此无有也!饱食安坐,曾不求命称之义,非扬子所谓如禽兽者耶?”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