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纪录片怎么拍的(非专业人士如何拍一部纪录片)
很多人想拍一部小型的纪录片,但是却从来没有接触过纪录片制作,包括流程、设备、人员、计划等等,更别提专业的指导,那么怎么破?今天爱上纪录片发现几位知乎哥哥,他们的回答一定能帮到你!
1
夏周
如果完全没有经验的话,建议你先拿起摄像机去拍摄。(不管用什么设备)
1.多拍,不要想太多,当你一部片子拍摄,制作下来之后,自然知道问题所在;
2.多看,指导视频太多了,每一部成功的纪录片都是你指导的视频教程。看自己喜欢的类型的纪录片,学习别人的思路手法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3.多思考,别相信什么纪录片是客观的展示,其实只要你拿起摄像机的时候,你提供的视点的就已经非常主观了。无论电影还是纪录片,都是带有主观意识形态的。
下面说几个上课时候老师说的要点:
★不要被真实的事情迷惑和束缚。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追求完美的纪录,自己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设计。这个分寸要把握好。真实会有一种感动,尤其在拍摄的时候。你看到的不一定真实。
★把最精彩的部分,先剪辑。
拍摄纪录片往往有海量的素材,而在挑选的过程中将会耗费巨大的时间。如果按照顺序往下剪到真正高潮的时候,可能已经精疲力尽。做过片子的人都知道,往往剪辑到最后的时候,看自己的剪辑是完全没感觉的,已经麻木了。
所以要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剪辑最精彩的那部分。
2
雕龙
第一步:看片。
我想很多人都会同意,最好从看纪录片开始。我想你可以先静下心来,不加限制的列出五部或者更多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如果没看过什么感兴趣的纪录片,现在就开始吧。
第二步:关注点。
找找它们的共同点:是题材,手法,娱乐性,制作或者别的。这样就找到了自己的关注点。这么做的目的,掌握你最感兴趣的东西,顺应自己的内心会起到特别好的作用,绝不会越做越拧巴,而是变得开心和有成就感,支撑你把这个繁杂深刻的东西做完;换个角度看,人只有在他热爱的方向上才能产生足够创造力,创造力决定作品是否出彩,所以寻找关注点挺重要的。
第三步:题材。
从这个关注点出发,结合你能够拍摄的题材。题材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方向,它一定是你所了解的领域,如果还不是,就要加强了解加强了解加强了解。纪录片导演一定对题材有足够准备,成为半个专家,才能开拍。关注点,也就是你的兴趣所在,一定跟题材结合起来。
第四步:故事线。
已经成为半个专家的你已经走的很深,一定已经发现不少好玩的有力量的东西,可以成为片子的灵魂,但难以取舍就成了流水账。自己觉得还行,别人看不下去也没效果。
用什么吸引观众呢,这是最难的一关。从专家再回到普通人的视角吧,再次审视这个题材,想想怎么讲一个好故事,让所有人能跟你走到片子的最后,最好中间都不想去厕所。把有意思的点挑选一下,再排个序,故事线是不是出来了。
第五步:大纲。
大纲就是搭个架子,要简洁。把故事线落实一下,看看哪个能拍到,哪个拍不到(有时拍不到的可以用其它方式弥补,例如情景再现、动画、采访等等)。然后就成为大纲。大纲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说清整个故事,对于四十分钟的纪录片,只要二百字以内就够了,简洁简洁简洁。
第六步:文学故事脚本。
把大纲扩展成一个文学故事脚本,这个脚本是纪录片创作的重点。纪录片脚本就是一篇好故事,它涵盖纪录片所有的故事细节,尽量用视听语言来写。
例如:
文学语言:老人心中充满困惑,他仿佛独自一人游荡在精神的荒野,孤独的探求着真相。评:这句话基本没法拍。文学语言太感性,很难操作。
视听语言:灯火阑珊的城市背景中,过街天桥。老人缓缓走向画面中心停住,转头望向涌动的车流,背对着镜头留下孤寂剪影。
第七步:故事手法。
还需要补充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故事手法。还是那句话,纪录片同样需要加工,精致的东西更吸引人,更好传达你的思想和题材本身。许多专家和导演都会探讨到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一般多数人认同纪录片是有限真实,而非绝对真实,因为摄影机本身就是主观的,你选择了记录一个画面而不是另一个,这本身就是主观。但这种主观是必要的、无法避免的,并不妨碍思想性和真实性的展现,我建议新人把故事按照小说来架构,发现或者期待一个结局。
第八步:拍摄计划。
从列拍摄计划开始,你可以从刚才的策划阶段,进入前期筹备阶段了。有些题材例如成长故事,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拍,每件事都会按照顺序发生。而有些就可以跳着拍,甚至倒着拍。这是根据对象而决定的。拍摄计划最重要的就是可执行性,让你能够顺利完成拍摄才行。所以提前考虑到所有环节,把该打的电话打了,把该聊的人聊了,尽量打通所有关节确保你的拍摄可以完成。计划要有足够的宽容度,有些事情定不下来没关系,有大概的替代方案就行了,可以边拍边确定,尽力压缩不确定性。
有时需要做展望,预知一些事情的发生,让事情在关键的节点上与拍摄计划发生交集。例如生孩子,或者母子相认之类的,错过在弥补远不如抓现场。有时需还要对事件施加一些调控,让它发生在镜头中。
第九步:器材筹备。
拍摄纪录片用什么器材,没有一定之规,根据需求。
1.如果你是个人短纪录片,练手之作,以后也不想着播出、拿奖什么的,就是给朋友老师家长看看,那保证拍清楚就行了。最基础就是一部(加上三脚架的)iphone 6搞定,小米也不是不行(可能得配两个灯)。
2.如果想以后参加展映或者播出,就要讲究一些。摄影新手可以直接用小型高清摄像机,索尼松下佳能都有很多选择,目的是使用它们比较强的自动模式,减少干扰。
买的话八千到三万之间,或者借、租用都可以。配上三脚架和外置话筒,加上三个led灯,价格还可以不太高。
3.单反,是个更高(未必更好)的选择,有摄影基础的人会如鱼得水,有非常大的创作空间,长焦、浅景深、微距神马的都能实现。机器的话从7D到5D3都是不错的选择。镜头争取覆盖大一点,例如一般工作室会更多选择一个16-35广角头,一个24-70常用焦段的变焦头,一个70-200的长焦头,俗称大三元,覆盖了日常应用。有能力再配一个100mm微距头,就OK了。加上机器和附件,全套5万-6万预算。租用的话400-800/天这样。再配三个钨丝灯或者led灯。这个预算可能超出大多数新手的能力,但效果非常好,可以满足比较精致的制作,一般电视台播出或者参展没问题,网络传播更是不在话下。
如果选择便宜的方案,一台70d加上18-200的镜头,要求不太高的话也能满足需求,加上灯、麦和架子等附件,全套一万就够了。单反操作确实麻烦点,需要一点摄影基础。
4.C300、FS7或者更高的RED艾丽莎等机器,虽然影像质量极高,但经济上或操作上不适合新手,暂时不做讨论了。
5.辅助拍摄器材,例如gopro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配合无人机能上天,配合潜水员能下海,还能找到很多绝佳的角度,逐格高速玩得起来,价格低廉画质达标,是非常好的辅助机器。但它不能外接话筒音质比较差(不如爱凤,更比不了70d),自动光圈很难配合灯光,焦点和焦距没法控制,所以即使预算少也最好不要独立使用。一些录音机配合枪麦可以挑杆或者手持收声,一些老式dv带红外夜拍功能,等等。动动脑筋,有很多办法。这年头大家都不喜欢大量采访加上资料的平铺直叙,九套和discovery国家地理也有大量小器材在使用,不择手段让视觉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是王道。
第十步:实验。
前期拍摄要为后期打好基础,幕后功夫大于前台,即使是拍摄期间也是一样的,大多数新人没有师傅,也没机会参与专业的纪录片制作组(电视台和公司也并不一定专业)。但只要你熟练掌握手里的器材,并可以熟练的进行纪录拍摄,这并不妨碍结果。为了弥补不足,无论用手机还是单反,初次拍摄的新人必须进行拍摄实验。这个实验不仅仅是针对摄影设备,还有对灯光、声音、理念和后期的全面控制,否则素材报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说在前面:摄影坑比较深,这里的目的是明白基本原理,再掌握几个技巧就行了。
关于采访,你需要知道的是:
首先,你应该看过足够多的影片,知道自己想要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然后,请家人、朋友来做主角,先做一个采访。采访是基础的纪录方式,但对摄影技巧要求比较高,可以当做一个小小的挑战。
选择一个位置,请主角坐下。把机器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整好角度,然后调整灯光和声音。(经常有新人会问,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我拍的就像家庭录像,人家拍的就那么精致呢?一般问题都出在构图、背景和灯光上面。)先把构图确定好,人坐在什么地方,背景是不是丰富有层次,主角面向哪里,都确定好。
然后开始打灯。采访一般来说可以用四灯法则,一盏灯作为人物主光,一盏辅光,一盏轮廓光(逆光),一盏背景光(或底光)。有这四盏灯,即使在全黑环境中也能造出满意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纪录片灯具都以四盏为一套,影视摄影老师也经常用四盏灯讲课。现在市场上有一两百元的led灯,可以使用照相机锂电池供电(有的也可以接市电),非常适合新手练习和拍摄用。也可以只买2、3盏灯加上自然光或室内生活灯光帮助解决问题。高手可能用只一两盏灯就制造出好效果、甚至不用灯(新手还是不要盲目追求这个比较好)。
讲灯光的书很多,知乎上也有许多高手的硬砖软贴,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但有4句话给新人:
1------有明有暗才好看。打灯的目的绝对不是把所有东西打亮,而是要打出层次和对比。
2------搞清楚画面的主体是啥,想办法让它凸现出来。(采访的主体当然是采访对象,其它镜头的主体要自己辨别)
3-------打光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根据情况打,效果是王道。认真点的纪录片采访,打光要半小时以上才开拍,考虑的越多就越好看。
4-------不打光行不行?行!如果让拍摄对象紧张,影响结果,那就不打,想别的办法。
总结一下,不要被摄影技术吓到,尽力而为就好。纪录片不是剧情电影,纪录片内容重于形式。
第十一步:开拍了!
终于开始拍摄了,作为一个新人,身兼撰稿、策划、制片、统筹、外联、导演、摄影、灯光、助理、司机众多职位......这就是为什么新人一定要从小项目开始,不然一定头很大、很失控。
原作者:雕龙
链接:zhihu/question/36929994/answer/69873909
3
向上
纪录片决定了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你拍摄的动机和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前期准备和拍摄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容。另外纪录片一定要符合纪录片的范畴。如此看来关于纪录片里面所包含的技术性美学指标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