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

“你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渴望拥有的。当你从幸福中一路走来,不应该忘记三毛的苦难和期盼。”

——《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1)

三毛

儿时看过多部经典国漫,第一印象只是觉得生动有趣,角色特点鲜明性格可爱。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喜欢主角这样的好人,讨厌反派这样的坏蛋,对于故事的内涵深意基本了解的很少。多年以后,笔者回头看看这些经典故事,不仅趣味性十足,其内在含义也值得我们反复玩味。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2)

心疼三毛

就拿那个让我们心疼不已的流浪小孩三毛来说,他不仅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更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作者借他的种种经历来展现旧社会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悲惨不幸。故事中的内容现在看来也是寓意深刻,让我们能够从这个小人物身上看到很多旧社会的问题。

《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之父”张乐平

三毛的系列影视剧作品都是根据张乐平老先生的同名漫画改编,包含不同年份系列的多个版本,这一系列作品通过描写流浪孤儿三毛在旧上海的种种遭遇,凸显了旧社会城市流浪儿的悲惨命运。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3)

2006版作品海报

《三毛流浪记》有电影、真人电视剧、系列动画等多个版本,从1949年最早的电影版本,再到1958年、1984年的4集动画版,1996年的真人电视剧版,还有2006年的动画连续剧版,张乐平老师笔下的“三毛”形象,在各个年代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张乐平老爷子从1935年开始创作漫画人物“三毛”,先后创作了解放前的《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解放后的《三毛翻身记》、《三毛迎解放》等;以及具有现代气息的《三毛爱科学》、《三毛学雷锋》等,三毛系列作品鲜明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很多人从三毛身上看到了历史发展下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张乐平先生更被誉为“三毛之父”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4)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三毛系列作品影视剧版本推出之后,“三毛”也不再被局限为一个漫画人物,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宋庆龄曾举办“三毛生活展”用来募集资金帮助流浪儿童。影视剧中乐观向上的三毛更是激励了无数人,作品中对当时社会和一些黑暗面的描写更是讽刺意味十足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5)

三毛相关作品

张乐平老先生将“三毛”视为其终生事业,他的一生刻画了多个三毛形象,都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抗战之前,他笔下的三毛并非流浪儿,而是一个普通家庭里喜欢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抗战时期对老先生影响非常之大,三毛成为流浪儿,也是因为此时张乐平因为战火原因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能够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此时的三毛包含了张乐平老先生战争时期实际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思考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6)

三毛流浪记

抗战结束之后,三毛的创作一下达到了高峰时期,《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的推出,让这一人物形象在国内迅速火了起来,不过后期因为涉及一系列问题有所改动。到了近现代,随着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毛在作品中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少了早期的幽默和讽刺意味,贴近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让故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三毛的生活,乱世之下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敌人的飞机轰炸让三毛失去了家和母亲,从此变成了一个孤儿。那时候的三毛,生活充斥着飞机炸弹,地主恶霸的贪婪,这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一面,资产阶级和劳苦人民的对比被刻画出来,社会矛盾的尖锐性也通过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被体现出来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7)

三毛

三毛身上的乐观向上,与社会的“恶”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父母去世之后独自一人在社会流浪的三毛,一直无依无靠的在黑暗的社会中挣扎。面对种种压迫和社会险恶,他一直留有自己善良的初心,乐于助人且总是秉持积极善良的心态。

乐于助人,自己饿肚子,却将自己刚捡来准备换钱的烟头全部送给一个给奶奶买药的小男孩。救下被后爹拖走的小女孩,小女孩给她钱报答他的救命之恩,独自很饿的他坚持以借的名义拿走了这枚钱,还表示日后一定会还这个钱。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8)

三毛吃浆糊

他的善良让他遇到过一些好人,他也曾摆脱这种流浪的生活,但无奈的是每一次都以悲剧告终。

他曾被卖艺的师傅收养,无奈刚开始学艺,师傅就因为曾经失手打死过师长的弟弟被带走枪毙,善良的三毛卖了所有东西也没能救下师傅,师傅临走之时的那句“三毛,等我见了老天爷,我让他保你一生平安”让无数观众泪目。他也曾因为救了落水儿童小明而被他们家收养,后来却因为被歹徒绑架,小明父母不愿意付三毛的赎身费,他们违背小明的意愿,丢下三毛带着小明离开了。他曾被富商胡氏夫妻收养,但他们只是利用三毛,后来还是抛弃了他。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9)

富家子弟

他也被温馨的小谷子一家收养过,被善良的萨克斯老伯收养过,被吴子福错认为儿子,被富商认作儿子,可惜都以悲剧收尾。

从三毛被收养的种种经历,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个时期流浪儿童经历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每一段被收养的经历都是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反映,学艺师傅的无奈,小明父母的决绝,富商夫妻的利用,小谷子一家无法温饱的无奈,萨克斯老伯的善良,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做事和行为方式,他们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代言人。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10)

温暖

一个旧社会的流浪儿,在一个黑暗的社会中一直在努力生活,和各种恶人斗争,他曾经找到过一些希望,但是这些希望被碾碎之后带来的是更多的黑暗,三毛在经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还能保持乐观善良,正直勇敢的品质,是作者对生活抱有的一些希望和给观众留下的一点善意。

故事的真实性体现在三毛一次又一次的收养与被抛弃之间,三毛和吴子福团聚之时,面对富豪老爸他勇敢的说出了小秃子才是他儿子的真相,看到三毛心地如此善良的吴子福感动的将三毛也认作了孩子,无奈丧心病狂的吴子寿,用炸弹再一次毁了三毛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样的悲剧式结局揭开了当时社会残酷的一面,像三毛这样的流浪儿,必定会走向悲惨的人生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11)

三毛和好友

民国社会的真实记录

《三毛流浪记》中有很多事例都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那个胖巡警为了邀功不仅冤枉三毛,还将富商给他的钱私自扣押了,不管百姓死活的兵痞,也有追求自我幸福的新青年。《三毛流浪记》从各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民国社会,每个阶层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12)

三毛被绑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底层百姓的生活是令人窒息的,无论善良的三毛如何在社会中挣扎反抗,他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不过影片整体还是宣扬了一种正能量,善恶有报,大多数坏人还是得到了应得的下场。从三毛的苦与乐当中,我们看到的是当时社会的变革,这部作品最成功的的地方在于他不局限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是从这个人身上凸显了大环境的影响,从而对黑暗现实进行批判

三毛流浪记为啥那么黑暗:旧社会的苦孩子(13)

三毛的温暖

一直秉持善良之心的三毛,是旧社会最底层,一个没有依靠的流浪儿,任何人都可以欺负他,任何人都可以忽视他,三毛不曾反抗,或者说根本无力反抗。故事中人性的悲哀并不仅仅是三毛的孤立无援和强者欺负弱者,而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之下,弱者也因为害怕被欺负,或是去欺负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可怜人

三毛想要的幸福很简单,“有人给我饭吃,就是关怀;有人叫我三毛,而不是小光头,就是平等;有床睡,有饭吃,有书读,就是幸福”,但是这种简单的愿望在当时却不被允许。三毛好不容易和富豪吴子福相见,却又被一颗炸弹带走了所有的希望,苦难从未彻底远离过他,好在三毛还是阳光向上的三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身边还有那只狗狗小黑的陪伴。黑暗中带有一点生活的希望,确实是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