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读沁园春(臧克家读沁园春)
谈到毛泽东的诗词,很多人大概会想到那首《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势比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当读起的时候,总能让人顿生恢弘磅礴之气,不禁佩服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胸襟气概。
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
这首词写于1936年,但其实,这首词当时写出来的时候,与现在我们所读的版本不太一样。
哪里不一样呢?差了一个字。
后来在中南海颐年堂里的一次谈话中,在诗人臧克家的建议下,毛泽东立即爽快地决定道:按你的改。
之后这首词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
那么,这首词当初被改动的究竟是哪一个字呢?
为什么毛泽东在听到臧克家的建议后,立即就爽快地决定改掉那一个字呢?
这位臧克家,与毛泽东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奔赴相见写下颂歌,谈判岁月结下诗缘1989年,北京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正在接受肺炎治疗期间的臧克家身体极度虚弱地坐在病床上。
他坐在病床床头,手里拿着一张稿纸在认真阅读着,时不时用手稍稍捂住嘴猛烈咳嗽几下,咳嗽完再继续阅读稿纸,坐在病床边的妻子偶尔在他咳嗽时帮他拍拍背部,递给他药和水。
“唉!你现在身体不行啦!不能再这么拼啦,咱先好好歇歇,把身体养好再做这些事,不行吗?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咳!咳!”
“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其他事情都可以不做,但就是这件事,咳!不行!”
当时已84岁高龄的臧克家手里拿着的,是出版社寄来的打算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鉴赏》的稿件,而他身旁放着的,也全都是这本书的稿件。
偶尔停下来时,他会望着窗外,回想起几十年来与毛主席从相识到相知的历程,思绪不禁回到1945年的重庆。
1945年8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危险从延安飞抵重庆。
臧克家当天为了能够看一看这位仰慕已久的伟大领袖,专门从重庆远郊的家中赶到了重庆市区。
当时他看到在群众簇拥中的毛泽东,带着白色圆形檐帽,神态自若地走在前面,和人群打着招呼,周恩来紧随其后。
那是臧克家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伟岸的体魄和自若的神态充满着伟大领袖的风范,不禁给臧克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天之后,重庆张治中公馆里,毛泽东站在公馆客厅里的门口位置,站在旁边的徐冰正在迎接着络绎不绝到来的客人,并将客人逐个介绍给毛泽东。
臧克家也在受到邀请的客人名单中,当臧克家来到这里走到客厅门口的时候,徐冰向毛泽东介绍道:“这是诗人臧克家”。
毛泽东微笑着和臧克家握了握手。
当时,张治中公馆内正在举行的,是毛泽东举行的座谈会。受邀参加的有包括臧克家在内的二十几个人。
在座谈会中,毛主席亲切地和每个人进行了交谈,但因为时间有限,和每个人聊的时间都不长。
当毛泽东和臧克家交流时,臧克家向毛主席提问,国民党那么顽固,争取团结、民主、进步,能办得到吗?毛主席坚定地回答说:
“雪山草地都过来了,没有争取不到的事情!”
听到这里,臧克家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的恢弘气魄和无畏精神。
座谈会结束后,心潮澎湃的臧克家回到家后,当晚写下一篇《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的颂诗,并发表在了《新华日报》上。
“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不亮在天上,亮在人民心中……从你的声音里,我们听出了一个新中国,从你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一道大光明。”
得到支持接受召见,书信往来渐成诗友几年之后的1949年7月,也就是新中国正式成立的前三个月,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里坐满了人。
大家互相讨论着什么,虽然说话的人很多,但是大家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所以听上去并不是太嘈杂。
在这上百人中,臧克家也位在其列,他一边和身边的人讨论着有关文艺的事情,一边频繁注视着台上的动静。
这是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会议现场。郭沫若和茅盾等著名作家也都位在其列。
过了一会儿,几名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走上了台并落座,几句寒暄之后开始讲话,大家认真听讲和记录,过了一会儿,台上领导说道:“下面有请毛主席和我们大家讲话”。
台下的臧克家眼前一亮,身体前倾,瞪大眼睛,终于又重新见到了这位曾与自己有过谈话的伟大领袖。期间毛主席讲道:“你们为人民做了好事,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听完毛主席的讲话,臧克家感到深受鼓舞。
1956年,当时的作家协会经过商讨,决定创办《诗刊》,由在诗歌方面拥有较高造诣的臧克家任主编。经过多方听取建议,编辑部决定希望能够在《诗刊》的创刊号上刊载毛主席的诗词,这样可以给《诗刊》带来不小的影响力。
经过商议后,编辑部在臧克家的带领下,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信,讲出请求在《诗刊》创刊号上刊载毛主席诗词的事情,并且连同收集来的毛主席的8首诗也一并寄去,请毛主席改正传抄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957年元旦过后的一天,位于北京的《诗刊》杂志的编辑部里,臧克家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伏案工作,突然有人敲门。
“请进”,臧克家随口应道,只见副主编徐迟兴奋地走进门,高兴地对臧克家说道“主编,毛主席的秘书来电话了,问我们毛主席的诗什么时候发稿”。
“那你怎么说的?”
“我说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毛主席的诗词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到编辑部”。
“太好了,让各部门都做好准备,等毛主席的诗词一寄到,马上投入相关工作”。
“好,我这就去安排”。
1956年的一天,《诗刊》杂志编辑部值班室接到了毛主席秘书田家英打来的电话,请主编在编辑部等待一下,一会儿中央会有重要的信件送去。
过了一会儿,编辑部收发室收到了来自中央的信件,值班人员马上将信件送到了臧克家的办公室,一直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的臧克家接过信件,小心打开。
里面是用钢笔抄写的十八首诗,字迹非常工整,还有一封信,臧克家把信封和诗慢慢放到办公桌上,捧着信认真读了起来。
青年臧克家
这是毛泽东的亲笔信,信中提到“遵嘱将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连同你们寄来的八首,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纸,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就照你们的意见办吧......诗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长发展......”
臧克家脸上挂着兴奋和崇敬的神情,将信反复读了一遍又一遍。
几天后,北京的大小书店的柜台上摆上了《诗刊》的创刊号,里面的内容包含毛泽东的这封信和十八首诗,社会各界人士争相抢购。
就在接到毛泽东回信不久后的一天中午,臧克家正在他当时居住的出版社宿舍里休息,突然听到街对面粮油店老板喊他让他接电话。
电话是当时的人民日报文艺部部长袁水拍打来的,说是毛主席要见他,让他在家等着,下午三点自己会乘车去接他。
臧克家
回到屋里的臧克家心情有点激动,一会儿坐下来若有所思,一会儿站起来,来回踱着步子,频繁地看着手表,等待着下午三点的到来。
时间终于到了下午三点,臧克家和袁水拍一起坐车前往了离出版社大概只有20分钟车程的中南海。
下车后,眼前就是中南海颐年堂的门口,臧克家和袁水拍走进房间等待了一会儿之后,毛主席走出来,一步步朝他们走去,亲切地和他们握手问好,请他们坐下。
在中南海的颐年堂,毛主席敞开心扉与他们亲切谈话长达两个小时。
当谈到对诗词的心得体会时,毛主席说他比较欣赏明朝诗人李攀龙的作品。
作为中文系毕业的人,臧克家虽然听说过李攀龙,但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这让臧克家体会到毛主席在诗词方面是颇有研究的。
后来臧克家对毛泽东请教道:“您《沁园春·雪》一词中‘原驰腊象’的‘腊’字如何解释?”
毛泽东立即敏锐地意识到这位诗人肯定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便谦虚地向臧克家反问更好的建议。
臧克家说,“腊”是柬埔寨的古称,如果用“腊”字的话,“原驰腊象”表示柬埔寨的大象驰骋在我们祖国的高原上,令人费解,不如将“腊”改为“蜡”字,“蜡象”的意思就是白象,这样不但易于理解,而且形象生动,内容上还与“山舞银蛇”有着很好的对仗。听完臧克家的建议后,毛主席大声叫好:
“好!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后来他们又谈到了关于古体诗和新诗的一些看法,相谈甚欢,大概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后,临别时,毛主席还将他们送到门口,并嘱咐道:“把你们的诗集送我一份啊!”
深情研读主席诗词,已然成为业界大家就这样,在多年的岁月中,毛泽东与臧克家时常会有书信往来,互相交流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想法,每当毛泽东有了新的作品的时候,都会寄给臧克家进行品读并给出建议,臧克家都会认真斟酌给出自己的建议,并详细地写出自己的看法。
毛泽东给臧克家的信
虽然毛泽东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自己的造诣和风格,但是每当收到臧克家寄来的交流信时,他总是会认真阅读并谦虚地回信。
对于臧克家提出的问题,毛泽东也都会认真作出解答,这期间,毛泽东共给臧克家写过7封信,信的内容都是与诗词有关的。
1963年,《毛主席诗词》单行本准备出版,在出版之前,先是出了一个小范围的发行的征求意见本,
当时已经多次与毛泽东书信往来探讨诗词的臧克家也收到了征求意见本,他通过仔细琢磨,写了20多条修改建议。
这本书出版发行的那天,臧克家经过仔细对比,发现自己的13个修改意见被采纳,包括个别的单字,句子的调换,甚至标点符号的修改。这让臧克家很是高兴和自豪。
1976年,毛主席溘然长逝,臧克家抱着极为悲痛和怀念的心情更加积极地研究毛泽东生前创作的诗词,并记录下自己从各个角度的鉴赏心得,在广大读者的请求下相继将自己的鉴赏心得出版在刊物或书籍上。
1989年出版社请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当时已84岁高龄的臧克家不顾身体虚弱,欣然答应下来。即使在因肺炎住院的时候,也笔耕不辍,正如我们在文章前面部分所看到的那样。
臧克家
作为诗人的臧克家,他是诗人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的朋友,作为人民的一员的臧克家,他是领袖毛泽东的敬仰者。
在严酷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与毛泽东结下缘分并为其写下颂诗,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与毛泽东多次书信往来并为其诗词的创作、发表和研究而夙夜匪懈。
毛泽东的诗词,可谓是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变迁的史诗和颂歌,而臧克家用他的大半生,见证了中国这大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
也用他的大半生,以自己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方式,为这些史诗和颂歌的创作和传颂当好了辅助者和促进人,为新中国的文化发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