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

1840年的中英差距,要远远大于1937年的中日差距!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1)

简单说来,1937年中华民国和日本的差距,可以看做是完全不发达的工业国和发达的工业国之间的差距。而1840年,清朝和英国的差距,则是农业帝国和工业帝国的差距。

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很多人说1840年的清朝GDP总量占到了全球的1/3还多,而此时的英国则占不到全球的1/10,所以清朝的综合国力无疑是远远强于英国的。

这种说法是典型的扯淡,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综合国力的全部,更不能影响综合国力的评定结果。

评价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评定。而为什么1840年,清朝和英国的综合国力差距更大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体现: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2)

1、生产力形式

生产力形式,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和战争潜力。

1785年,英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并在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化国家。

大工业生产,相比于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不仅生产效率更高,而且创造的价值也更大。

鸦片战争爆发前,虽然英国的GDP总量远远低于清朝,但随着英国对全球的资源和市场的疯狂掠夺,英国的工业化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其GDP水平也会得到成倍增长。

而此时的清朝,依然以小农经济作为主要的生产力方式。清朝的GDP水平之所以高,是因为清朝本身就是一个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而且人口高达4亿。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3)

在当时全球人口都不足10亿的情况下,清朝毫无疑问是一个巨无霸的存在,即使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仍然可以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总量。再加上清朝在对外贸易中的巨大入超,清朝的经济实力再次得到提升。

不过由于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且极度依赖土地,一旦土地兼并或遭遇天灾,小农经济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相比于工业化生产的英国,清朝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有限,被英国超过是迟早的事情。

而到了1937年情况则完全不同,清朝和日本都经历了漫长的闭关锁国、列强叩关以及奋发图强的近代化尝试,这使得民国和日本都向近代化迈出了一大步。

到1937年,中日两国都成为较为相似的近代化国家,机器生产在生产力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中日两国的生产力差距只体现在数量和比例的高低。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4)

2、技术水平​

一直以来,清朝和英国都在不同的环境下发展着自己的科技。

由于清朝前期不停地对外征服,战争频率较高,因此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火器。

但随着蒙古问题的解决,帝国内部逐渐安定下来,且周边除沙俄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政权能够撼动清朝,最重要的是八旗子弟的迅速腐化,导致清朝的技术水平也开始止步不前。

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大部分清军还使用弓箭长矛来对抗英军的洋枪洋炮。虽然此时的清军装备了相当数量的抬枪,但笨重的台腔,不仅精度差,携带不便,而且装填速度慢,面对英国的伯克式(Bakrer)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Brunswick)击发枪,清军纷纷败下阵来。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5)

在海上更是如此,由于清朝和先前王朝一样,对海洋缺乏足够重视,因此清朝的水师也长期停滞不前。1840年时,英国海军装备的是先进的蒸汽铁甲舰,无论速度火力还是吨位,都远远优于清朝依靠风力和人力的木帆船。

而到1937年,中日两国之间的武器装备水平虽然也很悬殊,但几乎没有代差,甚至比日军的武器装备还要优秀。

因为近代以来,我国深受列强侵略,因此在列强的利益斗争中,我国进口了大量列强的先进武器装备,例如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队仿制毛瑟枪而生产的中正式步枪,在性能上要优于日本的三八式步枪。而大量进口并仿制的捷克式轻机枪,更是远远优于日军的大正式机枪。

当时我国军队和日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数量上,比如日军的飞机舰船等远远高于中华民国。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6)

3、单兵素质

从某种程度上说,士兵素质直接体现了综合国力水平。

虽然清朝以骑射得天下,但是自入关后,八旗军队迅速腐化,很多人上不得马,拉不开弓,因此他们对简单易学的火器更加依赖。所以雍正皇帝才反复提醒八旗军队不要忘记弓马骑射的本领。

按说清朝军队如此依赖火器,火器的发展应该登峰造极才是,但清朝的火器水平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得到明显进步。

而因为社会相对安定,军队建设也始终滞后,不仅训练欠缺,而且军事思想也无法与时俱进。

反观英国,从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英国的扩张之路就从没有停止过,在英国的扩张过程中,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外,剩下的大部分战争都是与欧洲各国的激烈争夺,甚至将战场延伸到北美洲。

连续不断的战争使英国的技术水平得到飞速发展。而且因为欧洲战事频繁,其军事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军队素质更加近代化。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7)

所以当1840年清军侵略清朝时,完全就是两个时代的士兵在打仗。虽然英军的排队枪毙看起来并不高明,但是其军队配合默契,士气较高。反观清军,进攻时盲目冲锋,防守时不讲阵法,最后只能是丧城失地,一再败退。

相比之下,虽然民国士兵的素质远远不如日军,比如日军的射击水平和配合默契度都远远高于民国士兵。但因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硝烟不断,在面对日军的入侵时,不至于一溃千里。而且虽然我国军队整体素质不如日军,但个别军队还是非常优秀的,例如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重金打造的三个德械师,在单兵素质上甚至优于日军,淞沪会战中使日军大为震惊。

所以毫无疑问,1840年时期清朝和英国的差距是远远大于1937年中日两国的差距的。

鸦片战争前中英综合实力对比(经济实力不代表综合国力)(8)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