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

亲兄弟亲姊妹,是这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一种关系。

儿时,一起打闹玩耍;成长中,相互扶持打拼;老年时,一起来一壶小酒。

兄弟就如手心和手背,日常或许交集不多,但当你有困难时,我永远是站在你背后的那一个。

演艺圈有很多出名的父子和兄弟,但最低调的莫过于姜文和姜武两兄弟。

虽然有着类似的长相,两人在事业上却并无过多的交集,近年,只有在《让子弹飞》中,我们才有幸看到他们之间的合作。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演艺圈最低调的亲兄弟:姜文or姜武的“相爱相杀”。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2)

01低调的兄弟

姜文和姜武,是观众眼中相似度最高的兄弟,很多人甚至以为他们是双胞胎。

有些人或许并不知道,两人虽是兄弟,不过却是“同母异父”的一对的兄弟,基因略有差异。

虽然同母不同父,却并不妨碍他们的感情,姜武基本是在姜文的细心呵护下长大的。

姜文话不多,但却总是在弟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兄弟俩虽然相差5岁,感情却一直很好。

兄弟俩在演艺圈的地位不低,却都很低调。除了几个访谈类节目和发布会现场,在任何娱乐节目中,都见不到他们的身影。

除了两人一起合作电影的发布会上和家庭聚会上记者的几次偷拍,全网基本找不到兄弟两个正儿八经的合影。

姜文忙着做导演,忙着陪老婆孩子;姜武忙着拍戏,忙着生意和生活。

虽是兄弟,虽在同一圈子内,却很少有交集,也不会拿对方来炒作。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3)

姜文是1963年1月出生,原名姜小军。

姜武是1969年11月出生,原名姜小兵。

兄弟俩相差5岁,下面还有一个小妹妹叫姜欢,是圈外人。

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当兵的老爸不在家,医生听说他父亲是军人,就顺手在出生栏上写上了姜小军。

后来,因为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姜文的母亲带着他改嫁他人,5年后,就有了姜小兵,两人都是在多年只有,才改的名字。

兄弟俩有个共同特点,小时候说话都不是很流利。

姜文小时候说话不但不利索,甚至还有点儿结巴,刚跟着父母转到北京的72中时,还遭到了周围同学的嘲笑。

姜武则是4岁才磕磕巴巴开始讲话,一度让家里人以为他是小哑巴,去医院看了又看,人家说没事儿,一家人才放心。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4)

小时候,小弟姜武特喜欢跟在姜文的屁股后边转悠,姜文特烦他,不但得看孩子,还碍手碍脚的。

那时候,姜文经常为了躲姜武的跟脚想尽各种办法。

或许因为姜文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对他的要求颇高,姜文从小不管做什么事儿,都不招老太太待见。

姜文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喜欢跳舞唱歌,很有艺术细胞,家里的艺术氛围也很浓厚,姜文姜武兄弟从小受母亲的感染很深。

母亲在教育孩子上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还坚信只要教育好了老大,老二老三就绝对长不歪。

所以,三兄妹中,姜文是吃苦头最多的那一个,姜武是嘴最甜的一个。

小时候,姜文带着姜武出去淘,兄弟俩在外面一顿疯跑,回到家之后,母亲问:“你们干嘛去了,这么半天不回家?”

姜文说:“我们玩儿去了。”

话刚落下,母亲的巴掌就扇了过来,姜文自己形容:直接从这屋儿给我扇到了那屋儿。

母亲再问姜武:“你干嘛去了?”

姜武眼珠子一转,顺手把手里拿着玩儿的树叉子往母亲眼前一递,嬉皮笑脸的说:“我去捡树叉子去了,你看这个咱们家炉子可以生火。”

母亲一下就被他逗乐了,又气又笑的说:“滚滚滚。。。”

就这样,姜文在母亲的巴掌中长大,姜武则在一次次的嘴甜中侥幸逃过一劫又一劫。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5)

姜武的嘴甜一直让姜文羡慕不已,有段时间特“恨”他,“恨”他那么会讨父母欢心。有时候甚至会想,他怎么就那么“不要脸”,怎么就能说出那么“恬不知耻”的话。

不过这些年头,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消退了,作为长兄的责任感却在一点点增加。

后来在《圆桌派》的一期节目上,姜文不无羡慕的说,特羡慕我弟比我会说话,现在他在外面混的也比我好,吃得开。

兄弟俩的“相爱相杀”在小时候就已经开始上演了,两人之间会有嫉妒,会有“恨”,也会有温情和爱。

弟弟姜武每年过生日,他都会偷偷准备好礼物;有点好吃的,总会给弟妹留一部分;听说姜武被欺负,他一定会带着兄弟们去给弟弟出头。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6)

姜文和姜武小时候住在北京内务部街11号军队大院,周围全部都是干部子弟,个顶个的都是淘孩子。

这些淘孩子中有王朔、马未都、崔健、英达等等后来的大咖们。

那时候,各个大院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孩子们基本都属于放养状态,个顶个的野蛮生长。

后来,崔健形容曾经的大院子弟说:

“没吃过什么苦,也没享过什么福,我们是在阳光灿烂下生长的一代人。父母是部队的,没有受到文革的冲击,在这一点上,我们更愿意说我们的直觉受到了保护。你从王朔或者姜文身上,你看到的是一个人自然成长的精神状态,他没有被磨掉棱角。”

不过这些淘孩子中对姜文的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英达。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7)

02兴趣养成记

1973年,10岁的姜文跟着12岁的英达,天天流窜在军区大院,霍霍乡里。

姜文第一次觉得电影很好看,是和英达一起看《龙须沟》。

看完电影之后,两人溜达着回家,姜文一劲儿的感叹:“这帮人可真厉害,可真牛X。”

英达就顺嘴说:“当然厉害,这男主角是于是之。”

姜文一脸惊讶的说:“哎呦喂,这您都认识?”

英达拿眼斜楞姜文,颇有些自豪的说:“那是我爸的同事,当然认识了。”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8)

英达的父亲是50年代国内著名的话剧演员英若诚,演过话剧《龙须沟》、《骆驼祥子》等,还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送到国外出版。

后来,英达会经常带着姜文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看排练,两人还天天在人艺剧院流窜,整天模仿别人表演。

此时,十几岁的姜文,还不理解话剧的意义,还不懂什么是表演。

多年后,看过英达父亲演的《茶馆》之后,姜文才觉得,英达爸爸不愧是于是之的同事,也这么牛X。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9)

后来,姜文就迷上了看电影,看话剧,和英达俩人模仿剧中人物的台词,模仿人家的表演,微妙维系。

有一次,姜文模仿英达的父亲给英达家打电话,还骗得英达喊了他几声爸爸,气得英达见到姜文之后,对着他一顿狂追。

革命的友谊,就这样一步步建立了。

那时候,姜文展现了自己惊人的模仿天赋,还凭这技能找了一个配音的活儿,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挣钱了。

配音赚的钱,除了要交给母亲一些,姜文还私藏了一些,不过他却全部交给了弟弟姜武,因为他心细,藏东西严实,也不丢。

兄弟俩“狼狈为奸”,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经常会有钱去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0)

1980年,姜文高考落榜,英达建议他去考中戏,1981年,姜文一路过关斩将,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从小不招母亲待见的姜文兴冲冲的跑回家显摆,谁知道母亲看了一眼,就说我衣服还没洗呢,别跟我聊这个。

这件事对姜文打击挺大,一度觉得非常落寞,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什么都不能讨老太太开心?

时至今日,姜文依然对处理人际关系上有障碍,因为他觉得和母亲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更不可能和别人处理好关系,打心眼儿里抵触。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1)

不过,这种抵触却没有妨碍他和弟弟姜武的相处。

考上中戏的姜文,对姜武的影响力很大。

在中戏上学的姜文离家并不远,大小伙子姜武没事儿就窜到哥哥学校看他排练。

经常是,姜文在上面排练,姜武在下面傻乐,看着看着,姜武就越来越着迷了。

紧跟着哥哥的脚步,姜武就报了中戏,谁知连考两年全部被刷了下来,姜文就建议弟弟去考北电,结果一下就成了。

就这样,你影响我,我影响你,兄弟俩成为了同行。

03兄弟俩齐头并进

1992年,姜武刚入行拍戏,姜文已经出演过《芙蓉镇》、《末代皇后》、《红高粱》、《李莲英》等电影,已经名声大噪。

面对长相类似与姜文的姜武,他的戏剧之路好像很受限制,很多人甚至认错他是姜文。

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在最初带给姜武很多困扰,不过随着他塑造的角色越来越成功,两人之间在气质上的差距也逐渐被观众熟知了。

1993年,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文特想找一个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来演马小军,这时最好的人选莫过于弟弟姜武了,可姜文当时压根儿没想过让弟弟出演。

多年后,有采访问姜武:“明明你和他长的最像,却没找你演,会不会心里不舒服?”

姜武直接回答:“那时候压根儿没那概念,都没想过这事儿。”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2)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根据王朔的《动物凶猛》改编而成,中间加入了很多自己生活中的特色,比如斯琴高娃饰演的妈妈甩夏雨巴掌。

姜文的母亲因为喜欢斯琴高娃,非得要去片场看看,恰好看到这场戏。

这段戏一直拍了几十条,斯琴高娃一直都是狠抽夏雨,斯琴高娃的手肿了,夏雨的脸也肿了。

回去之后,姜文的母亲病了两天,这是老太太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曾那么狠狠的打过孩子。

后来,母子关系缓和了很多。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3)

姜文和姜武虽然是亲兄弟,也都在演艺圈混,可合作的次数却非常少。

姜武曾经开玩笑说:“他一喝大了就说,咱们过一阵儿得一起弄一个戏,可这个一阵儿就遥遥无期了。”

两人第一次合作是90年代火遍全国的《我爱我家》,两人加上夏雨出现在一个镜头里,被警察带着证人指认嫌疑人,很搞笑的一场戏。

戏份虽然非常少,但也算是兄弟俩的第一次合作。

那时候的姜文、姜武真的非常年轻啊,没有现在的大胡子,两张脸都是嫩嫩的,相似度太高了。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4)

第二次合作是在姜文自导自演的《鬼子来了》中,姜武客串了一个小士兵的角色,有的观众甚至没有发现姜武的踪迹,可惜这片子后来被禁了。

第三次合作就是大众熟知的《让子弹飞》,前两次仅仅是简单的客串,这部电影才算是两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姜文蛮有意思的,即使在电影中,也“狠狠”的压制了弟弟一把。

《让子弹飞》的票房一共卖了7个亿,很多人肯定会纳闷姜武的片酬是多少?

姜武也无数次被问过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零片酬!

不但是零片酬,分红更是分文没有,有一次节目上,姜武说:“他肯定是忘了。”

谢楠毫不留情的拆穿他:“行了,姜武老师,您就别跟这儿安慰自己了。”

姜武就哈哈大笑。

对他们兄弟来说,钱,绝对不是衡量他们情谊的标准。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5)

《让子弹飞》的合作,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是“兄弟一心,其利断金”;也让我们终于从大荧幕上看到了两兄弟的精彩合作。

姜文会默默的关爱弟弟,姜武也很感恩哥哥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刻都会出现,两人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要一句话,就甘愿为对方付出。

有人问姜武:“有个这么出色的哥哥,有没有觉得头上一片阴影?”

姜武说:“不会,他是我前进路上的一面镜子,看到他那么优秀,我就知道了我努力的方向。”

不和优秀的哥哥死磕,不和没必要的事较真儿,是姜武能活的开心的重要原因。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6)

04兄弟俩的脾气

姜武形容哥哥是个很内秀的人,是个内心非常细致的人,不管对谁都脾气很好,没见过他发脾气。

可在大部分观众和记者眼中,姜文都不是一个非常“好相与”的人。

2007年,在《太阳照常升起》的发布会现场,有记者提问:“你对票房的大概预计是多少?”

姜文拿着话筒满脸严肃,有些生气的说:“你再说一遍!”

记者以为他没听清,又问了一次。

谁知,这位记者马上被姜文“狠狠”教育的一通。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不是很有意思!我可以不回答你吗?我觉得你这个问题不应该问一个导演,导演就是管电影拍摄,不管票房。关于票房,你应该问发行方!”

一句话怼的记者再不敢开口。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7)

又有几个记者连续问了其他的问题,又扯到了票房,谁知又一个记者刁难:“您刚才不是说不在乎票房吗?”

姜文马上回怼:“唉唉唉,你停一下,我刚才说过一句不在乎票房的话吗?在场所有的人刚才可都听到了?”

姜文还问在现场的人,结果大家回答没有。

这样的姜文,从此之后,被打上了“脾气不好、不好对付”的标签。

后来,还有媒体以姜文脾气不好为噱头,说他逮谁怼谁,毫不留情面。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8)

或许,那个内秀的、细致的、温柔的哥哥,只会在姜武面前出现,其他人估计难得一见。

兄弟俩现在住在一个小区,哥哥姜文家做了好吃的会特意喊一声姜武:“小二,过来喝一杯吧。”

听说姜武弄了点好雪茄,姜文会和孩子似得给弟弟打电话:“把你弄的雪茄给我送两根来尝尝。”

姜武心里就会纳闷,他这跟哪儿听说我弄了雪茄啊?一边揣着一肚子疑问,一边屁颠屁颠给哥哥去送。

姜文与姜武关系如何(兄弟一心其利断金)(19)

姜文不文,身上反而一种痞气,一种掌控全场的霸气,随时可以支使弟弟跑腿干活。

姜武也不武,反而性格很柔和,只要哥哥一发话,他甘愿鞍前马后。

两兄弟一路走来,携手长大,一路有磕磕绊绊,也有温情瞬间。

这一生,能有这样一个兄弟,多幸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