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谈修身的境界(孔子四十不惑的人生境界)
孔子说他四十不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不要理解为孔子到了40岁了,什么都不迷惑了,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懂了,什么知识都难不倒他了,显然不是这样。这并不是说孔子到40岁就掌握了世间所有的知识,明白所有的道理,也并不是说他已经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了。那如何理解呢?
孔子不惑之处,不在于他的知识比我们多,而在于他比我们具备了更强的人生智慧。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的高度不是看他的知识面有多大,而是取决于他的判断能力有多强,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说,知识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宽度,而在于他能够达到的高度以及他能够深入的深度。
所以呢,我们理解,所谓的四十不惑,不惑的意思是什么?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我知道我这辈子该干什么了,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不会再动摇了,40岁了,不会再动摇,不会再改变方向了,不会再改行了,这是不惑的第一个内容。还有第二点,就是对这个世界上的林林总总,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事都能够做出价值判断,判断了它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说,孔子之所以比我们高,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判断力比我们强。学知识的目的,是通过知识提高判断力,让你知道美丑,知道善恶,知道是非。孔子比我们高就高在这里。当然孔子具有很多的知识,在他那个时代孔子算是很有知识的人,孔子在生前就已经被人称之为圣人了。而那个时候人们认为的圣人是什么?就是知识特别多的人。所以在那个时代也很有意思,孔子几乎被人看成了一个百度的角色。只要别人碰到一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了,就问孔夫子。大家都认为他懂,但孔子所说的四十不惑,却并不是仅仅说他到了40岁,什么都懂了。
不惑的境界同时也是一种在生活中自得其乐,乐在其中的境界,这显然需要一种达观坦然的心境。或许正是快乐的无常无形,所以常常搞得人们神魂颠倒,各人对快乐的感受和追求也大相径庭。有人以得为乐。得之乐虽然需要汗水浇灌,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但因颇具成就感,所以世人趋之若鹜。不失之乐比起得之乐,从途径上看显然容易得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便找个旁人一比,总能找到一万个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理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